讓村民在產業發展之路上脫貧奔康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隨著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發展成為助力脫貧的重中之重,築牢產業基礎有利於推進更高質量的脫貧。鄰水縣觀音橋鎮白羊寺村作為產業發展助脫貧的縮影,發展過程中有苦有淚,但前景光明而充滿希望。

指路石:堅定產業發展脫貧道路

今年以來,在推進“鄉村振興實施年”的進程中,白羊寺村結合產業脫貧項目,緊緊抓住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主動調整優化結構,發展主導優勢產業,突出龍頭企業帶動,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為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該村將進一步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加快500畝李樹基地建設,精心打造區域農業品牌,引進了紅脆李、蜂糖李、五月脆等多個品種的樹種,積極籌建李花園遊步道。同時,繼續抓好精緻農業發展,因地制宜發展黃金葵、金葉女貞、紅楓、紫薇等特色園林業200餘畝,加快推進“青青草原”白羊寺農事體驗區建設;積極踐行縣上推廣的“村辦公司+農戶”模式,將農民手中的土地交給集體經營,農民依然是受益主體,這種新模式既保證了無勞動力村民的收益,又推進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領路人: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從到白羊寺當第一書記那天起,我就明確了目標責任,要帶領村民搞活產業發展,走上致富道路。”白羊寺村第一書記甘元明堅定地說。

產業扶貧的關鍵是發展什麼產業,甘元明帶頭走訪調查、實地調研,選好產業後,實事求是、全力落實,讓產業落地生根。觀音橋鎮黨委與駐村“第一書記”簽訂了產業扶貧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了“第一書記”產業扶貧工作職責,確保產業扶貧專人專項、專項專責,讓產業扶貧成為第一書記的“主責”,形成扶貧攻堅的“活力”,確保貧困村、貧困戶如期脫貧。“我不僅是村委會主任,最根本的我還是一名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帶頭讓群眾富起來。”白羊寺村主任李作鋒說。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白羊寺村兩委成員乃至所有黨員充分發揮“尖兵”作用,在項目建設、金融服務、產業培育等方面,不走“大水漫灌”老路子,實施“滴灌式”精準服務,著力破解扶貧發展難題,確保貧困戶脫貧增收。充分挖掘當地特色產業優勢資源,依託“一村一品、一戶一業”模式,抓好所在村產業的培育發展。同時利用貧困村已有市場主體,引導貧困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手把手教技術,培養貧困戶自力更生能力,或通過勞務收入或土地入股分紅,實現帶動致富。(陳詩琦 申巧容)

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之路上脱贫奔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