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封家書祝福軍運」誦讀現場 軍嫂183封未寄出的信把人看哭了

武漢晚報9月6日訊(記者汪甦 通訊員馬海波 賈玉婷)29歲的軍嫂李慧,把對愛人的思念寫進書信,卻不知道該寄往哪裡。就這樣,一天一封,她寫下183封未寄出的家書。

“千封家書祝福軍運”誦讀現場 軍嫂183封未寄出的信把人看哭了

近日,洪山區婦聯和區文明辦聯合舉辦“千封家書祝福軍運”誦讀活動,李慧朗讀了其中一封,不少聽眾感動落淚。

李慧告訴記者,丈夫黃偉是一名駐漢空降兵,兩人四年前在一次聯誼會上一見鍾情。2015年黃偉接到任務,要參加當年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知道男友執行任務要離開“一陣子”,身在安徽的李慧立刻趕來送行。“站了三個小時的火車,兩個小時的地鐵,只為趕在他出任務前見上一面,給他打氣。”

李慧不知道那“一陣子”會是183天。因為他當時的任務屬於保密級別,人去了哪裡她根本不知道,信也不知該寄往哪裡,因此每寫好一封信,就放進一個鐵皮盒子裡。

黃偉完成任務回到武漢後,在親朋戰友見證下, 用軍功章向李慧求了婚。2016年初兩人領取了結婚證。

婚後黃偉呆在武漢,李慧在安徽教書,“其實來漢參加這個誦讀活動前,我們又有一個多月沒見面了”。李慧告訴記者,雖然羨慕別人成雙入對,但她深知作為一名軍嫂,心裡不能只有小家。

昨日的現場活動,共誦讀了5封軍旅家書,一字一句直抵內心。洪山區婦聯主任周瑞介紹,舉辦此次活動旨展示軍嫂們甘於奉獻、勇挑重擔的優秀品質,激發部隊官兵愛軍精武、支持軍運、共建文明城市的熱情,為軍運會添光增彩。

軍嫂家書摘錄:

女軍人李子墨寫給父母的家書:

“長大後我終於成了你,無悔赴軍旅”

“小的時候我試圖理解你,長大了在笨拙地學習你,現在我終於成為了你,黃金戰甲身上披,此生無悔赴軍旅。我的父親是名軍人,每年難得見上幾回。小時候我痛恨父親的沉默和專制,長大後我才知曉,父親是在用他認為最安全的方式保護著家人,正是他身體力行的表率讓我也走上從軍之路。

98年夏末正值我滿6歲半入小學,那天,父親趁借調的機會回荊州,母親欣喜若狂,然而父親連放行李都沒來得及便被一個調令緊急叫往了抗洪一線。再後來是父親在前線驚心動魄地參與抗洪搶險,而母親在後方一面為父親擔驚受怕。經歷了三個月,完成任務的父親終於回到我們身邊時,我並沒有注意到究竟經歷了什麼讓這個男人骨瘦嶙峋、黝黑髮亮,我眼裡只有那紅色的飄揚的紅領巾。所以當父親又機會去武漢時,他充滿糾結,不願再次遠走他鄉,害怕我再次跟他疏遠。是母親的獨立堅強鼓勵他,再次為了家庭而做出犧牲。

去年,我只身一人前往西京崗前任職培訓。夜裡,母親和我在卓刀泉地鐵口分別,我不敢抬頭,迴避著母親憂心忡忡的眼神。在去往天河機場的路上,我腦海裡揮之不去的是母親手忙腳亂幫我搬行李時飛起的碎髮,當我下樓梯走向站臺時,她依依不捨地趴在距離我最近的護欄上,竭盡全力地向我遠眺,為我用目光開道。

父母老了,今後就讓女兒來為你們遮風擋雨,保駕護航吧。”

女軍人餘豔寫給兒子的家書:

“看山看海,見見媽媽的戰友,就懂得軍人的意義”

“媽媽提筆時,你才剛過三歲。孩子,媽媽不僅自己是軍人,也是軍人的子女,我深知軍人的孩子註定要比其他人承受更多。我想和你說說心裡話,希望你長大後能理解父母的難處,也希望你在將來的大風大雨中能夠始終堅強,走好自己的路。

孩子,媽媽希望你始終做個自在隨心的人,永遠不要被人云亦云所左右,要保持獨立的思考,想好你要走的路,去看你想看的風景,看看那威武的泰山,也望望那浩渺的南海,也去見見外公的、媽媽的戰友,餐風宿露,早起晚息,滿腔赤誠,捨生為國,就能懂得軍人的意義、祖國的定義,再來決定前進的方向。父母一生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你有更多的選擇,一定要為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去努力。

好孩子,媽媽既希望你快點長大,又不希望你就這麼長大,太多遺憾太多擔心了。希望不久的將來你能看懂時,我們能一起努力,第一次做媽媽的我和第一次做兒子的你,能一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