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小學生數量的變化,是反映人口流動的一個指標。目前全國小學入學率幾近100%,且小學生數量是“數人頭”數出來的,不是抽樣調查或者估計出來的,因此利用小學生在校數量的變化來衡量大城市的人口流動,將更加真實。

小學生數量的增長率越高,越是能生動展示其父母(青壯年人口)在大量的湧入城市,即很好的體現了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

全國小學生數量變化趨勢

隨著城市化的加快,育兒成本的增加,觀念的改變,民眾生育意願不斷降低。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全國小學生在校人數為12543.5萬,此後逐年下降,2013年僅為9360.5萬,13年間減少3183萬,下降了25.4%, 2014年開始有所回升。預計受二胎政策放開的積極影響,未來幾年將迎來一波小學生數量的上漲潮。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全國小學生地域分佈

省份分佈上,600萬以上的依次為廣東、河南、山東,其中廣東、河南兩省領先優勢明顯;其次的河北、江蘇、湖南、四川、安徽為第二階梯,均超過400萬。

2017年各省小學生數量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河南、山東歷來為人口大省,廣東對青壯年人口的強大吸引力也是由來已久,而青壯年成家或帶領家庭成員湧入工作地,必然帶來了大量的小學生。

2017年各省小學生數量分佈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2從城市分佈上看:

重慶單城市一枝獨秀,在校小學生高達209.95萬人,幾乎是第2南陽與第3名邯鄲兩市之和,其他城市相對差距較小。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小學生數量TOP10城市主要分佈在河南、山東、廣東,與省份TOP3呼應。

2017年城市小學生數量分佈熱圖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1)作為兩大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小學生分佈最為集中;長三角、杭州灣城市群數量巨大,尤以上海、杭州、常州為角形成了一三角形區域(圖中紅色邊框),此區域內各城市分佈較均勻;

2)華北平原上,由京津冀、山東半島、中原三大城市群交匯後成片出現的高峰區域,竟呈星星之火欲燎原之勢,除卻近年各省會城市飛速發展因素,這跟地區生育觀念亦有較大關係;

3)成渝城市群則主要集中在兩大城市,分化較大;

4)其他小學生數較多的城市有邵陽、泉州、潮州等零星分佈,西南、西北部分城市正在追趕,而東北三省幾乎全軍覆沒,黯然失色。

3、2017年城市小學生佔總人口比例熱圖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從小學生佔總人口比例圖上發現:

1)粵港澳城市群依然最是青春洋溢;

2)以武漢、長沙、南長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城市群,雖在小學生數量上並不突出,但佔總人口比例頗高;

3)以西安為核心的關中平原城市群、杭州為核心的杭州灣城市群以及廣西部分城市有崛起之勢;

4)而作為中國最強經濟地帶的長三角城市群表現一般,小學生佔總人口比例較為平均,難掩低生育率、老齡化頹勢;

5)東北三省僅剩齊齊哈爾、瀋陽至葫蘆島一帶相對略高。

典型區域特徵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華北平原“星火燎原”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長三角“頹勢難掩”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粵港澳“青春洋溢”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東北三省 “岌岌可危”

各地小學生數量增長情況

1、參與統計的232個主要城市中,近3年來(2014年-2017年)小學生數量有58個城市下降,佔1/4,其餘174個城市增長。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對比小學生數數量變化城市的所屬省份詞頻圖發現:

城市小學生數量變化對應所屬省份詞頻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1)增長情況主要分佈於廣東、湖南、江蘇、山東、湖北;

2)黑龍江、遼寧兩省小學生人數降低的城市最多,山西、浙江次之;

3)四川、河南、安徽三省則有增有減。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2、小學生數量增長/降低率TOP30城市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1)3年複合增長率TOP3為銅陵、淮南和宿遷,都達到了10%以上,但基數最大的宿遷僅有47萬小學生;

2)第二階梯為成都、廊坊、榆林、徐州、西安、石家莊、鄂爾多斯和蚌埠,增長率也在7%以上;

3)降低最明顯的黑河、四資陽、六安、安慶和伊春降幅都在5%以上,其中黑河高達17.6%,考慮這些城市需慎重。

從小學生數量變化看城市吸引力

相對而言,小學生數量增長率TOP30的城市比較有價值,尤其是成都、徐州、石家莊、西安、蘇州、深圳的小學生數量基數和增長率均較高,可重點關注;

其次可優先考慮的為上圖區域2中的城市,如長沙、武漢、宿遷、廊坊、榆林、蚌埠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