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考古专家进入康熙陵墓,为何出来后就决定封墓?

一零伍_點


中国上下五千讲究风水文化,无论阳宅与阴宅都讲究寻龙点穴以给后人谋福祉。康熙在69岁驾崩,也想着自己的江山万世永固,因此在河北唐山遵化马兰峪找了个风水宝地下葬,是为景陵。

后来,景陵一带可不仅仅只有康熙陵,后面比较著名的如乾隆、慈禧都建陵于此,合称清东陵,大大小小一共十几座陵墓。

满清之前,每朝每代都会派遣重兵守陵。后来大清亡了,国民政府分身乏术难以面面俱到,景陵一带就涌现出了一些小偷小摸的土夫子,但也只是打打擦边球不成气候而已。

后来,蒋介石窃取国民政府胜利果实,挥师北伐,清东陵遭受了第一次劫难。

1928年七月,军阀孙殿英奉蒋介石命北伐,专程在东陵停下来。别人要过一把摸金校尉的瘾,后来他回忆说慈禧曾与其祖上有不共戴天之仇。


孙殿英瞄上了满清最后的老佛爷慈禧太后的陵墓,她料定慈禧生前作威作福,死后必定陪葬异常丰富奢侈。但是,孙殿英行伍出身,事急从权也不可能一锹子一锹子干细活,他的方式简单粗暴,直接用炸药炸开慈禧地宫,将里面东西洗劫一空,将慈禧遗骸羞辱一翻。接着,孙殿英又如法炮制了乾隆陵墓。

最后孙殿英还不尽兴又瞄上了康熙陵墓,只是不知道是墓道漏水还是曾遭受土夫子光顾的缘故,炸药开道后的康熙陵墓道里满满的都是污水且恶臭难闻,人根本进不去,于是孙殿英只得作罢,扬长而去。


此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将近二十年时间,蒋介石都会派兵把守清东陵,得于此,清东陵其他陵墓得以完好无损。

时间转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开始布局内战,将守清东陵的军队调走。这一调可把经历了十多年战乱清东陵附近的盗匪给惊动了。

以匪首张进忠为主,联合了附近一班子刁民,愣是将清东陵所有陵墓给洗劫了。然后,他们又将盗取来的陪葬品拿去贿赂当地官员,还让他们支持着一起挖。


轮到康熙陵墓时,这些惯犯一眼就看出虽然墓道开了,但是不像是被人光顾过的样子。于是几百人交替,楞是在臭气熏天的墓道污水里潜泳把康熙陵给搂了,还顺便把康熙大帝与其妃子的遗骸给拉出来了。为什么呢?康熙遗骸身上有不少珍贵的玉器。最后,将康熙遗骸泡在了墓道臭水里,扬长而去。

自此,清东陵再无帝陵墓。

时光流转到建国1952年,国家百废待兴开始保护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一群考古学家在士兵的拥护下进入了景陵,进入康熙陵墓道时,众人大跌眼镜,只见墓道全开,满满的都是泛着恶臭的污水,康熙大帝的遗骸就漂浮在那儿,看了令人痛心疾首,谁也没有想到一代雄主、千古一帝死后竟然遭此辱遇。


然后,考古学家本着经验断定陵墓已被洗劫一空,而且进入墓里劳心费神,于是便退出来,把墓门关上。

此后,考古学家将此事上报国家,国家就文物转手记录,顺藤摸瓜将张进忠等一网打尽,只是清东陵大多数文物却再无聚首之日,散落天涯。

直到现在,虽然经历73年,景陵成为国家5A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康熙大帝的遗骸还是在那暗无天日的墓道污水里,荡啊荡,荡啊荡。


不书公子


康熙皇帝的陵墓叫景陵,位于河北遵化清东陵兆域内。在其父亲顺治帝孝陵的东侧。


根据档案记载,其地宫内葬了六个人,除康熙帝外,还有五位后妃: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敬敏皇贵妃。

其中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原配,即太子胤礽的生母,称合葬。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遏必隆的女儿,清代最后一位居住在坤宁宫的皇后。康熙十六年册封皇后,次年死。因为是继后,称陪葬。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佟国维的女儿,隆科多的姐姐,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康熙二十八年去世前册封为皇后。也是继后,称陪葬。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儿子继位后,尊为皇太后,不久去世。以追封皇后,称陪葬。位次在原配嫡后、继后之下。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生前无侧封,为庶妃(嫔以下)。死后追封为敏妃。雍正继位后,一次追封晋升两级,为皇考皇贵妃。并首开了妃子从葬帝陵,迁葬景陵,谥敬敏皇贵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个好儿子——胤祥。


康熙景陵地宫是在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奉安后掩闭的。1945年底被盗掘,棺椁被破坏、尸骨扔了一地,珍宝被洗劫一空。而且地宫大门并没有关闭,进口也没有封堵。于是7年的时间,被灌入大量雨水。

直到1952年,河北省文化局派人调查。当时三个人在盗洞口发现地宫之内都是水,无法下去。当时没有采取其他排水措施,仅是把入口非封闭了。之后几十年,虽然景陵进行了修缮并开放为景区,但始终未被批准重新打开清理地宫。徐广源老师也曾多次呼吁,清理之后再封闭,但并没有下文。



另外关于康熙棺材喷火、孙殿英打开的墓门但没敢进去等等故事,未见权威资料。


几苇渡


题主所说的专家考古应该是发生在1952年景陵第三次起火之后的事情,专家在进入景陵后发现破坏比较严重,文物也几乎被盗墓者挖空了,所以才退了出来。


景陵是康熙帝的皇陵,位于河北遵化,埋葬着康熙帝和她的四位皇后和一位贵妃,属于一座规格比较高的陵墓。景陵在历史上比较悲催,前后发生三次大火和数次被盗,除了这几次劫难,景陵还是一座有名的“水墓”,从孙殿英盗掘东陵开始就时常有被水浸泡的情况。


第一次大火发生在光绪三十一年,景陵的隆恩殿,也就是景陵陵寝的主要建筑突发大火,大殿的琉璃门和神碑被烤坏,许多琉璃瓦和门窗被烧毁,东西配殿也被殃及。此次大火事件的蹊跷之处在于火因无从查起,最后被定性为“怪火”。



第二次大火发生在1945年,一伙盗贼在光顾景陵的时候,打开了地宫里面康熙帝的棺椁,不料一团火焰从康熙帝的棺椁中冒了出来,把盗贼的头发和衣服都给烧着了,盗贼们害怕就跑了。过了几天,大胆的盗贼第二次来到景陵并再次打开康熙帝的棺椁,奇怪的火焰再次喷了出来。不过这次这伙盗贼没那么幸运,出来之后被抓住审查之后给枪毙了。


第三次大火发生在1952年,景陵的大碑楼被雷电击中后起火,最后烧毁殆尽。大碑楼是雍正所立,上面刻有雍正亲自书写的4300个文字,记录着康熙皇帝一生的功绩,是雍正皇帝孝心的一种表达。

景陵的三场大火烧坏了康熙的神位和丰功伟业,连他死后的安身之所也惨遭破坏。如果说天灾还可以让人接受,那么人祸则让康熙帝死无葬身之地,数次被盗使景陵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盗掘一空,本来他是想把景陵也给盗了的,但是当他打开景陵地宫大门的时候,大量的黄色液体从里面冒了出来。这是地宫进水了。没办法呀,孙殿英一是心里害怕,而是也实在没办法进去,就关上了地宫的大门。


到了1945年的时候,河北当地一个叫曹志福的地痞拉了一支300人的队伍对景陵进行了疯狂的盗掘。他们挖了一个盗洞进入地宫,将随葬宝物几乎全部扫荡一空。康熙帝和她的皇后、妃子的尸骨也被盗贼们从棺椁中拖了出来,随意扔在地上,那场面犹如恐怖大片,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千古一帝,死后尽遭如此羞辱。

在此之后盗贼又数次光顾,景陵值点钱的东西差不多都被盗了。后来公安机关抓住了曹志福,据他交代,他们将文物论斤卖给文物贩子,还好有些还没被卖的文物被追回了。按斤买!没文化真可怕!!


1952年景陵第三次大火之后,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文物专家本来准备进入景陵进行清理,但是当时景陵已经进水了,专家们淌水往地宫前进,但是发现水发黄有异味,而且水奇凉无比,便不敢往前走。更为重要的事,专家们远看到墓室的棺椁全部被打开了,他们知道现在进去为时已晚,于是便退了出来。

专家们考虑到景陵破坏比较严重又无法进入,再加上当时周总理提出了一个考古意见:原则上不发掘帝王陵墓,因为技术不成熟。既然无法保护,那就尽量不要破坏。在汇报上级后,专家们将盗洞填埋,将景陵的大门封闭。直到1995年专家们才对景陵的地面层进行过清理,而地宫内的康熙及其妃子的尸骨,还依然泡在冰凉的水中!


围炉煮酒话春秋


考古专家们一进人康熙的景陵,见到如下的光景:

墓穴之内,积满了污水,散发出阵阵恶臭;零星的还几根骨头散布在各个角落,早就分辩不出这是谁的骨头,也许是康熙的,也许是哪个妃子的。



而里面但凡有点价值的东西,早就被盗墓者搬空了,一件不剩。

考古专家们一看,这已经毫无考古价值了,怎么找也找不出半点值钱的东西,干脆还是把景陵封了吧。

你问我考古学家们为什么不排空污水,把骸骨整理一下?一方面可能是技术不够,另一方面则可能是经费和时间不够吧!



那么为什康熙的景陵会被盗的如此彻底呢?那得从1928年说起。

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假借军演为名,用炸药炸开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把里面值钱的珍宝洗劫一空,赚得盆满钵满,连手底下的小兵都富得流油。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孙殿英是否盗了同位于清东陵的景陵,但十有八九是极有可能的。

不过不要紧,就算孙殿英没盗,还有后来人嘛。就在同一年,一个姓张的的混混头子纠集了300来号人马,浩浩荡荡的开赴景陵。但凡里面有值钱的东西,通通搬走。

但这还不算完,这些人盗完墓后,没有把盗洞封起来,于是康熙的景陵就这样敞开大门迎接八方来客,时不时就有人进入景陵搜刮一番。当时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时代,压根就没人管

等到建国后,成立了清东陵文物管理局,才发生了文章最开头的那一幕。

可怜堂堂的康熙大帝,康乾盛世的开创者,死后不得安宁,连骸骨都被泡在水里,还不知道要泡多久了?


小镇月明


康熙六十一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于畅春园驾崩,他留下的是一个疆域辽阔,处于快速上升期的封建帝国。

康熙死后应该葬入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清东陵景陵,康熙的三位皇后和一位贵妃早已安葬在此,等康熙下葬后关闭了景陵的地宫。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多年的清政府,中华大地处于军阀混战的纷争局面,为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些军阀盯上了埋藏在地下的“宝藏”。

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公然盗掘清东陵,

慈禧和乾隆的陵墓遭到了灭顶之灾,陪葬的各种珍宝被洗劫一空,当时同处在清东陵的康熙景陵却躲过一劫,因为孙殿英在挖掘景陵过程中,发现景陵有水渗出,认为景陵被淹,遂决定放弃。

景陵虽然躲过了孙殿英,但是1945年,还是被一批土匪洗劫一空。

1952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成立后,再次派人来到了景陵,发现地宫大门已经被严重破坏,并且墓室完全被水淹没,根本没办法进行考古,无奈之下只好退出地宫并将景陵封闭。


一点点历史


康熙皇帝的一生可以说是波澜壮阔了。

他是中国封建帝王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幼时患上当时基本属于绝症的天花,但幸运的活下来,并有了抗体,在以后的疫病横行期间得以安然无恙。

有生之年,他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扫清漠北,稳定西藏,修治黄河,开创了清王朝强大繁荣的“康乾盛世”。

而他死后,他的陵墓竟然也能成为一种传奇。火灾,水灾,乱世风雨,几乎就没消停过。

历经沧桑就不说了,好不容易等到建国后,考古专家进去了,可也只是进去看了看,接着就出来并宣布封墓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考古工作搁浅了呢?经过分析相关信息资料,有书君认为,建国后康熙陵墓封墓大概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出于安全考虑,暂时无法开放。

康熙帝的景陵坐落于河北遵化境内清东陵中。

这里埋葬着康熙帝和她的四位皇后,一位贵妃。

单听这豪华阵容,这本该是座规格较高的帝王陵寝。但不知为什么,这座陵墓就跟它主人的一生一样,坎坎坷坷。

这座陵墓前后曾发生过三次大火和数次被盗。

第一次大火时还是光绪三十一年,当时就是景陵陵寝的主要建筑隆恩殿突发大火。

大殿的琉璃门和雍正皇帝为他爹地亲自撰写的记载丰功伟绩的神碑被烤坏,许多琉璃瓦和门窗被烧毁,东西配殿也被殃及。

此次大火的蹊跷之处在于火因无从查起,最后只好定性为“怪火”。

第二次大火发生在1945年,一伙盗贼在光顾景陵的时候,打开了地宫里面康熙帝的棺椁,不料一团火焰从康熙帝的棺椁中冒了出来,把盗贼的头发和衣服都给烧着了,盗贼们害怕就跑了。

过了几天,心有不甘的盗贼再次来到景陵并再次打开康熙帝的棺椁,奇怪的火焰又喷了出来。不过这次这伙盗贼没那么幸运,出来之后就被抓住审查之后给枪毙了。

可以看出来,除了第一次火灾原因不明外,后两次火显然都是陵墓里自带的防御系统,面对外面来的不速之客,迅速启动了。

除了几次火灾,景陵还是一座有名的“水墓”。

1928年,东陵大盗孙殿英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盗掘一空,本来他是想把景陵也给盗了的,但是当他打开景陵地宫大门的时候,大量的黄色液体从里面冒了出来。

孙殿英不明就里,心里害怕,再说也实在没办法进去,就关上了地宫的大门。

不明黄色液体吓住了做贼心虚的孙殿英,也吓坏了不少人,很多人以为那是什么类似秦始皇墓地那种水银有害液体而选择了放弃。

就这样,墓陵得以暂时幸存。

一直等到建国之后,官方的考古团队慕名前来勘测,发现墓陵已经完全被黄色水浸泡。

在里面的信息无法准确掌握的情况下,再继续探测就等于是要冒生命危险了。

经过再三权衡,考古队停止了对陵墓进一步的探查。

二、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暂时不能开放。

正所谓无知者无畏,不少人为了钱还真是什么事都敢干。

尽管陵墓内大量不明黄色液体吓住了孙殿英这大盗贼,却吓不住不知死活的盗墓团伙。

图财不要命的盗墓贼根本不管什么液体,他们利用炸弹爆破大摇大摆地进入墓陵,盗走了大宗金银珠宝,然后扬长而去。

所幸的是,他们对这位皇帝尚存敬畏之心,不敢动他的棺椁,让康熙皇帝的尸体再次幸存下来。

珠宝一丢失,盗墓团伙光顾的就少了,墓陵又得以维持平静了好多年。

日本投降后,由于护陵部队因发生战事而被调走,造成了清东陵防护的真空状态。

这给了河北当地一个叫曹志福的地痞以可乘之机。

曹志福拉了一支300人的队伍对景陵进行了疯狂的盗掘。他们挖盗洞进入地宫,将随葬宝物几乎全部扫荡一空。

这次,康熙帝和她的皇后、妃子的尸骨也被盗贼们从棺椁中拖了出来,随意扔在地上,那场面犹如恐怖大片,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在此之后盗贼又数次光顾,景陵值点钱的东西差不多都被洗劫一空了。

等专家们泡着冰冷刺骨的寒水深入地宫进行考察时,发现周围随葬的贵重物品都已被偷盗殆尽。康熙皇帝和皇后皇妃们的尸骨也是被扔的七零八散。

专家们对此也无可奈何,他们收敛了康熙皇帝尸骨,却又犯了难。因为这样把棺椁抬上去,恐怕反而不利于文物保存,最后只能无功而返。

在将陵墓内的具体信息汇报给上级后,周恩来总理对此事亲自做了批示。既然不能够安全取出墓中棺椁,而且即便取出棺椁也并不利于保存。

因此,目前只能维持现状,并派专人进行看守。等待考古技术的成熟,再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康熙景陵的遭遇折射的是一段乱世的社会背景。

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月里,活人之命尚且朝不保夕,何况是一座古代的皇帝陵寝呢。

盗墓贼的猖獗,导致我国很多历史文物遭到损失,这是对死者的不敬,也是对生者的不尊,令人气愤。

而康熙的墓地能到现在都能得以幸存,也多亏了新中国政府的理智封存。

国家选择封存而不是盲目地取出棺椁,不仅是出于考古工作的需要,或许也是对逝者的尊敬与缅怀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康熙陵墓是清东陵内的景陵,提到清东陵一般都会想到东陵大盗孙殿英,但相比于1945年发生的兵匪、官匪勾结的第二次东陵盗案,孙殿英只能算是一个“小盗”。因为孙殿英只挖了清东陵14座陵寝中的2座,而1945年的第二次东陵盗案则挖了余下的11座,其中就包括康熙的景陵,这次盗墓把景陵盗的那叫一个彻底!

盗墓发生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国共双方分路进驻城市和农村地区,清东陵所在地被冀东军区接收。一开始,冀东军区派出一个营的兵力进驻清东陵陵区,充当护陵部队。但随后因东北形势紧张,冀东军区主力部队调去了东北,而护陵部队也因发生战事而被调走,这就造成清东陵处于防护真空状态,给一个名叫王绍义的匪寇留下了可乘之机。

王绍义找来杨芝草(王绍义的铁杆)、穆树轩(东陵周边村庄副村长)、贾正国(东陵周边村庄副村长)、郭正(蓟遵兴联合县八区干部)等人纠集三四百名村民,于1945年9月潜入陵区从咸丰的定陵开始挖盗。

他们在盗完定陵后并没有停手,而是用所获财宝收买了当时冀东十五军分区的敌工部长张尽忠、蓟遵兴联合县的八区区长介儒、区小队队长张森等人,把他们都拉到盗墓活动中,决定把能盗的陵墓都盗完,自然不会放过康熙的景陵。

张尽忠等人参与进来后,盗墓团伙的规模迅速发展到超过千人。张尽忠还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对参与盗墓的群众宣称“皇上是大地主,剥削人最厉害,因此皇上的陵不应保留”、“如果没有皇陵,日本鬼子不会进关”,还说盗皇陵是“帮助群众度过饥荒”。

盗陵活动一直持续到1946年1月,前后历时近4个月。6年后河北省文化局派专家进到康熙的景陵查看,之所以事后对它一封了事,就是因为景陵已成为一座毫无考古价值的空陵。但实际上,即便当年没有条件清修,现在清东陵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了,也被评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种情况下打开收拾一下散落的遗骨似乎更为妥当。


读历见闻


主要是积水难以发掘,另一方面出于保护景陵。

康熙景陵位于东陵不到二里。1928年,一场明目张胆的军阀盗墓轰动全国 。慈禧定东陵,乾隆裕陵皆被军阀孙殿英洗劫一空。全国哗然,满族人民和清朝遗老强烈要求蒋介石制裁孙殿英。最后孙殿英将乾隆的九龙宝剑(龙泉剑)送给蒋介石,慈禧口中夜明珠送给宋美龄,又分别送给了孔祥熙夫妻,宋子文不同的礼物(都是从陵墓盗得的无价之宝),事情不了了之。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一位张姓土匪集结300多人,对尘封200年的康熙景陵进行了洗劫。康熙景陵自雍正元年地宫关闭后再次被迫开启。1952年,康熙景陵碑楼遭遇惊雷起火。本着保护性发掘原则,专家对康熙景陵进行了适当发掘。发掘过程中发现康熙景陵积水过多并发出刺鼻性气味,发掘过程毫无进展,并且难以进行继续的发掘,出于对景陵的保护,专家将景陵盗洞和地宫破坏口全部密封起来。1995年到1996年,对康熙景陵外观进行了修复。



康熙可以说作为清朝贡献最大的皇帝,他的陵寝确实东陵帝王墓群中最不起眼的墓葬之一。他“千古一帝”的英雄伟业为后世敬仰爱戴,所以在清朝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皇帝或多或少都为康熙景陵添砖加瓦,比如增加碑楼等等。



红雨说历史


只能说那些专家是满怀希望而去,极其失望而归,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千疮百孔的陵墓。

民国乱世,清东陵饱受磨难

溥仪退位前期,民国政府对清东陵的保护还算可以,但随着军阀混战,全国大乱,乱世中就没人能保护的了这皇家陵墓了。

1928年6月,民国第一大盗,军阀孙殿英带着一个团的兵力,打跑了在东陵盗墓的马匪,随后把东陵30里范围内全部戒严,然后宣布搞军事演习。

到了7月上旬,眼瞅着外界没什么动静,孙殿英的军队就开始了疯狂的盗墓,慈禧和乾隆的陵墓被洗劫一空,从士兵到一级级长官都发了大财,当时青岛警察厅侦探队在3名被抓获的孙殿英部逃兵身上,就搜到了几十颗宝珠,为了运送这些宝物,孙殿英从遵化征调了几十辆大车。无数的国宝从此消失在海内外。

孙殿英本来想打康熙景陵的主意,不过发现里面积水非常深,而时间紧迫,最终选择了放弃

到了1945年9月,正值日本投降撤出中国,共产党政权还没稳定下来,东陵的看护出现了“权力真空期”,当时东陵属于冀东军区15军分区的管辖范围,因为没有足够的军队来守陵,只能委托给附近的民兵组织安排人看管。这就给一些土匪流氓创造了机会。

在前冀东伪政权情报队队长张尽忠等人的组织下,他们组织了几百人对东陵进行盗挖,为了抢时间,他们疯狂地采取炸药炸的办法,洗劫一切能发现的财宝,东陵周围几十个村庄(基本都是清代护陵人员的后代)也陆续有几千村名参与哄抢。东陵有14座陵寝,157人的墓被洗劫一空。

景陵在这次灾难中也被抢劫一空,甚至连康熙的棺木都被打开,遗骸被拖了出来,直接被扔在了积水中

虽然建国后,有许多参与盗墓的人被枪决被判刑,国家进行了几十年的文物征集回收工作,能回归的被盗文物寥寥无几,十分令人痛心。

建国后研究景陵,现状令人大失所望

1952年,新中国开始努力保护全国的历史文物,也组织了一个专家组前往东陵查看,他们来到景陵,发现里面一片狼藉,积水成渊,还有很多年积累下来的令人作恶的臭味,棺木不知所向,而康熙的尸骸可能就浸泡在水下,但应该没有哪个专家愿意去体验一把。

一片水茫茫,一股恶臭味,专家们的心情也是惆怅而空荡荡的,得了,回吧。

于是,专家们就走了,临走前,他们把口子彻底封闭了起来,等以后有条件有合适的时候再勘察吧。


云中史记


康熙的陵墓是“景陵”,他的陵墓有点异于其他皇帝,是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等皇帝入葬后在封门。

清朝皇帝的陵墓中,康熙应该是比较惨的了。1928年,盗墓头子孙殿英挖开了慈禧的定陵和乾隆的裕陵,里面的珍宝被洗劫一空,这次他放过了康熙。但是之后,还是没逃过这一劫,前后数次被盗,在1945年被一个盗墓团伙给搬空了,康熙和几个妃子还被拖出棺材,骸骨散落一地。

而且这帮人走的时候还不关门,这样就造成陵墓进水严重,成了一个“水墓”,一代明君康熙大帝死后竟然泡在水里到处漂。

1952年,考古人员来到景陵,看到这样的情况,认为康熙墓已不具备考古价值,于是就关闭了墓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