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丨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2018年8月23日12:08:30,迎來處暑節氣

“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處暑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明“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炎熱情況將出現轉折,天氣逐漸轉涼。真正的秋天,就要來啦!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處暑 秋老虎

我國地域遼闊,處暑後南方、北方氣溫變化還有不同。北方氣溫下降明顯,開始秋高氣爽的天氣。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秋天在五行屬金,有肅降之功,在色為白。自古就有左青龍(木)、右白虎(金)之說,立秋後白虎下山,初也炎烈威猛,終也清涼肅靜,表述下來象形而生動。

“秋老虎”的說法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天氣炎熱的時候。《清嘉錄》的作者顧鐵卿:“土俗以處暑後,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雲: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

處暑 習俗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處暑 養生

調起居解秋乏

處暑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因此,從養生的角度來看,此時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增加睡眠一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多喝水防秋燥

處暑節氣應該多喝水補津液。除了多喝開水、淡茶、豆漿等飲料以補水外,保持居住環境的溼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家中種些花或養魚,不然的話早晚多往地上灑點水,或用溼拖把擦地等。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適量運動保陰氣

秋季養生不能離開“收、養”這一原則,要把保養體內的陰氣作為首要任務。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宜選擇輕鬆平緩的項目。尤其是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如登山是秋季戶外運動的不錯選擇。

養脾胃祛潮溼

經過一個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對較弱,食慾感不強,因此飲食上別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少吃過涼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現在仍然很溼熱,比較適合吃健脾祛溼養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蓮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夾餅等。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處暑 品詩

長江二首

宋丨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禪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處暑後風雨

元丨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丨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元宮詞

明丨朱有燉

白酒新篘進玉壺,

水亭深處暑全無。

君王笑向奇妃問,

何似西涼打剌蘇。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處暑,即為“出暑”

意味著炎熱即將離開

天氣逐漸轉涼

準備好迎接秋天了嗎?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