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特别在意孩子在学校里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吗?

行者26048122


看完这个问题,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的整个学生生涯,不算大学,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远离父母身边了,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父母几乎没有主动问询过我的考试成绩,排名,无论是平时的小测验或者是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他们获知我成绩的渠道主要靠家长会,别人父母的八卦,还有就是我有时候的主动说起。即便知道了结果,无论好坏,进退,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饭桌上说上两句,好的,表扬一下,不好了,下次努力,如此而已。

在我记忆中,我妈有两次提及过别人家的孩子,一次是小学的时候,说到一个同年级的特别出色的男生,开玩笑地问我什么时候能超过他,变成男生里的第一?后来超过了,并且无论大小考和最后的高考都是男生里的第一,但是我妈似乎早就忘记这事了,再未提及;再有就是高中的时候,我几乎每半个学期就会超过前面的一个女生,我妈又跳了出来,开玩笑地说:你看那个谁,人家从来没有考过第二(这个妹纸大部分时间都是第一,最后高考也是第一),我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也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啊!打那以后我妈就再没提过了,不过这次我食言了,最后高考的时候我考到了第二。

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我的父母一定是非常不合格的,似乎他们从未关心过我的学习,没有打骂,也没有什么鼓励,从来不去给我定下什么目标,也不去关心我的具体排名,所以更不会去在意别人家孩子的排名。平时我时间怎么安排,他们也从来不过问,比如高三的时候,我依旧保持着放学回家看动画片,然后出去打篮球到八点的习惯,如果是在夏天,我妈也会保持着等我打球归来,带我去路边撸串喝啤酒的习惯,我敢说即便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和高三学生的家长,我们绝对也是另类的存在。但是,看完动画片,打完球,撸完串,喝完酒,回家冲个澡,大概从10点到凌晨1点,时候我固定的学习时间,因为我觉得那个时段效率最高,而我父母也从来不会因为睡眠时间之类的问题干涉我,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时候,那是我的事情,他们从不过问。

现在看来,这样的家庭氛围大概是我成绩一直不错,而且一直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似乎我从小就把学习这件事情归属到了自己的名下,过程,方法,结果,都是我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人严格地管理,没有人因为阶段性的成绩而大喜大悲,反而让我觉得很舒服,但不会松懈,因为始终认为学习这是我自己的事儿,而且我也想把它做好,而且我也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好这件事,这种自由的管理反而催生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得益于这种管理能力,我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去约束自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要说我的父母不在意我的学习成绩,那肯定是假的,只不过我觉得相比一次两次考试的分数,他们更看重的是趋势,是我自己是否有继续提升的意愿和行动,如果有,那么他们就不必去干涉,因为他们信任我,而这种信任让彼此收益。

很多家长提问怎么能让孩子主动学习,我觉得在要求孩子转变之前,我们先要转变,如果一切的计划,目标,方法都是我们制定并强加给孩子的,如果我们总是因为眼前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总是把他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内在的动力。如果想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那你首先就要把学习这件事交给他们,并信任他们,过程中可以引导,建议,但不要粗暴地干涉和奖惩。


爱陪娃的熊叔


在读书的过程中伴随着考试,人们对考试成绩的关注度超过了考试本身的意义。孩子对考试成绩的在意程度,也取决于我们对成绩的反应。


在每一次考试过后,孩子成绩好的家长开开心心 ,成绩不好的家长就算表面未直接表现出来,心里也是不高兴的。考试只是检测孩子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好比是课上听写一样,没有必要特别注重。分数并是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


考试成绩不能作为评价孩子优差唯一标准


优异的成绩当然是家长所愿意看到的,但对于一个孩子的评价也不可光看分数,孩子综合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有些孩子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其他一些方面表现并不是很出色,如和同学相处不好,缺乏集体感,比较自私,知识面比较窄,只是学习课本知识等,一些相比分数不是很高的学生,他们在其他方面表现却比较良好,如热情,开朗,乐于助人,掌握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等,所以分数不能代表一切。


考试成绩只能体现课本知识一个阶段的掌握


考试只不过是为了让孩子找出自己原以为掌握的知识而实际上没有掌握 。如果作业是常规练习,那么考试就是为了查漏补缺,每次考试都是一次总结也是为了下一步学习打基础,通过对考卷的的失分情况进行分析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当然孩子的每次考试是都需家长注意的,因为教育无小事,孩子考得好,说明这段时间知识掌握牢固,如果考得不理想,就要一起找找错误的原因,只是不要太过教条,把成绩当成衡量他们的为一标准,家长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考试,胜不骄,败不馁,每个有责任感的家长不光要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更要重视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事。


所以,孩子考试成绩需家长引起注意,但不可只是拿分数来衡量孩子,要重视他们学习,成长的每一方面,并且对孩子多鼓励,关心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更重要。


决胜网


身为父母,说不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假的,但是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成绩观,你很容易焦虑呢。从孩子一年级开始,直到考上大为止,想想十几年时间让你得长多少白发哟。很多家长由于对孩子成绩期望值过高,每次孩子考试哪怕丢几分都要发脾气,其不知你这是在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元凶行为哩。

第一,何为成绩观。很简单,就是父母对孩子每次考试成绩的态度和观点。一年级时,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考双百才过关,才能让自己满意,其实这就是错误的成绩观。为什么错误呢?想让孩子考一百分,你得培养孩子考一百分的能力啊。能力从哪里来?从平时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来啊。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百分百会让你对孩子每次考试成绩失望,这就如老农民种地,把种子撒到地里,不锄草、浇灌、施肥、除虫等粗心耕作,哪会有秋天的丰收嘛。

第二,从肯定孩子的努力着手。记得多年前,正上一年级的儿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怕明天考试考不好。我心里就一惊,立刻意识到孩子已经背负成绩的压力了。细想想,我从没有要求过孩子成绩啊,是谁在给孩子制造成绩压力呢?分析之后,发现是孩子妈妈,家里的老人,还有学校的老师。于是我就蹲下来,微笑地对儿子说,你不要有任何担心,哪怕你就是考零分,也是爸爸最爱的好儿子啊。以后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的成绩,你只要相信爸爸接受你考出的任何成绩就行了,因为你每天都在努力,瞧,老师说你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后你认真写作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儿子听我这么说,立刻高兴起来了。

第三,帮孩子分析丢分的原因。每次孩子考完试,我都不让儿子告诉我他考了多少分,而是让他说丢了几分。你很奇怪吧?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这里有奥妙所在,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丢分,一起来查找丢分的原因。如考试时没认真读题,书写时匆忙不过大脑,答完后没有认真检查,平时该记该背的内容偷懒了等。找到具体原因后,再重点从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意识引导入手,鼓励孩子重视这些基本功,你就可以少丢分或不丢分喽。瞧,注意力都放在查找问题上,孩子自然就专注听和配合了,压力自然就消失了。

第四,鼓励孩子的进步。孩子历次考试都会有波动现象,或高或低。如果你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只沾沾自喜,对孩子过多丢分而严加训斥,这就坏了。会让孩子产生心里压力,只要丢分多了,就怕挨训,久而久之,就成了孩子给你考试,而不是为了自己。理性的家长,谢谢是不管孩子考的怎么样,都会鼓励孩子。考的好时,拿孩子平时学习习惯养成做鼓励,考的不理想时,鼓励孩子重视学习习惯养成为出发点。不管怎样都让孩子看到你乐于接受他的成绩,这样孩子就会特别感激你,认为你和其他同学的爸爸或妈妈不一样,你很尊重他,信任他,自然就会努力喽。

第五,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凡是过度看中孩子成绩,并且对孩子成绩稍有下滑就风声鹤唳的家长,往往眼里只盯着重点校,其实你这样做,反而容易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试想,有多少孩子是在小学阶段就背负着父母过高的期望,苛刻的要求而负重前行的。远且不说,到了中考分流时,有一半的孩子上不了普高,如果你不调整好心态,让孩子先做一个普通人,或许你的孩子就是上不了普高的那一个。因为你过早地让孩子厌学,或者压力过大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中去了。我在培养自己孩子时,我始终坚持把他培养成一个普通人的观点与原则,因此,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结束都是在快乐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虽然成绩普通,但是孩子学业后劲十足。

和家长们聊了这么多,你对自己孩子的成绩观是否有改变?如果你是理性的家长,相信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了吧?成绩本身说明不了什么,而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品质,学会做人做事,才是获得好成绩的根本哩。


韩国成老师


为什么家长会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呢?主要因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为了让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满足中考和高考的需求,作为一名初中生平时的考试成绩要达到中考的录取分数线哪怕是一所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才能让孩子在中考的时候考上一所高中,高中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则要达到历年高考的二本线,最低也要达到三本线,才能让孩子在高考的时候考入一所大学!二本专业高考过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第二个原因:可以从每次考试成绩中来判断孩子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以上两点看出,想要让孩子学业有成,通过中考和高考这两次极为重要的考试,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或高中的家长就必须重视孩子的每一次考试!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因为有他们以下两点错误的认识:

第一点:错误的认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又不是什么重要的考试,考不好也没什么关系。

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能够充分的反应出一个学生本学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态度,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学生如果连平时普通的考试都考不好的话,又怎么可能在中考和高考这样的大考面前取得好成绩呢?因此小学的时候可以不必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既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听之任之,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家长务必要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稳中有升距离中考或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越来越近,说明孩子近期学习态度端正,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不能说每次要考前几名但是最起码不能有不及格的科目,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知当孩子考试成绩下滑的时候,家长要赶紧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学习需要的是无缝对接从初(高)一到初(高)二再到初(高)三知识只能越来越难,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及格的科目,说明之前所学的知识存在漏洞和断层,如不及时解决问题查漏补缺,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学不懂后续越来越难的知识,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听不懂老师讲课,孩子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低,距离中考和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越来越远,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不妨拿最容易
出问题的英语这门功课来说,如果一个初二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不及格,说明之前有很多单词和短语根本就没有背会,可想而知接下来他还能听懂初三老师的讲课吗?而且初三还有很多新的单词和短语需要背,补背之前没有背会的单词就没有时间背新学的单词,所以只能是越积越多,很多孩子最后索性也就干脆不背了,彻底放弃了这门功课,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低,只要二三十分,放弃了英语这门主要的课程,这个孩子还能考入高中吗?还能考入大学吗?所以在此建议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以防患于未然!

第二点: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心疼孩子,错误的认为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约束,结果让孩子在本该学习的时间,肆无忌惮的玩耍

时间就是成绩是我多年来给初高中生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初一到高考这六年的宝贵时间里,时间对谁都一样都是那么的公平,如果你想在中考和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那么你就必须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如果你沉迷于玩游戏或看电视等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那么时间只能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悄无声息带走你的知识,给你带来一次比一次低的考试成绩,最终带走你的大学梦想,因此家长要想让孩子去的好的考试成绩,考一所理想的大学,就必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由上图可知:

孩子考试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在玩,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学累了需要放松一下玩耍的时候,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还再玩,这就是两者之间考试成绩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观念是多么的重要!

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新书推介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由于上传篇幅有限,只能上传一小部分,希望上述回答能为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带来帮助,同时警戒那些进入小学,初中,高中以后仍然没有好好学习的孩子,警钟长鸣,引以为戒!并且在头条中回答了很多教育孩子的问题。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感谢今日头条给我们交流的平台!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最后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让您的孩子学业有成,赢在终点!



家庭教育感悟


您好,我是翼翔老师,也是一个父亲。

现在的教育,造成了家长们的普遍焦虑,除了家长自身对孩子的高期望外,也跟老师平时给的一些压力有关。

似乎大家流传着一个说法:小学低年级95以下属于不及格。这种说法绝对是不科学的,人为的制造恐慌。

成绩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就像是体温计。你是关注一个人的健康,还是盯着体温计天天在那调体温?

孩子的学习,其实关键在于状态。
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我们教育的关键,其实在于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拥有改善自身的潜力!

为了一两分,对孩子进行惩罚式的累积作业,我不知道最终教育成功的家长到底有多少。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是只算到高考,也是十几年的时间。这么多年,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的状态,我不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坚持多久!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完备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出现一些小失误其实也是被允许的。

如果一味的简单重复式的惩罚式的练习,可能可以收到效果,但是失去的更多。你得到了那一两分,但是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与其天天盯着那些一两分的分数,不如让孩子去尝试接触更多有挑战性的任务。

语文,可以阅读有深度的文章吗?能写出有条理的长文吗?有时间,不如多读书,多写作。

数学,多去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吧,尝试着接触新的概念,做一些有意思的思维题。甚至只是自己尝试去读一读课外读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看一个学生是不是尖子生,成绩是表象,真正需要注意的是:

1、孩子的独立性

这个学生有独立完成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吗?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低年级通过各种方式,想尽办法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2、孩子的精神品质

孩子喜欢学习吗,她觉得学习有成就感吗?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好学,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怕失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很多父母的做法却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怎么就是做不到,为什么会的还是错?

这些做法都是在损害孩子对于学习的感觉。

3、足够的智力支持

大部分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是不够的,混乱的。智力的开发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可惜的是,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探索,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是在简单的重复。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平时练习的时候,一个自己的想法,比正确答案更重要。

欢迎说出你的想法,互相交流!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特别”,一个是“每一次”,其实强调得都是程度。凡事过犹不及,父母在意孩子的成绩是正常的,但是特别在意,而且是每一次都在意,自然就伴随着焦虑的情绪,父母的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孩子,带给孩子的心理暗示是TA能力有限,不足以让父母安心。孩子在父母的期待和持续的压力下学习的效果,远不如轻松的心理环境下取得的效果。所以,对于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父母不要“特别”在意。

我建议父母不要过度在意考试成绩,但是要关注孩子成绩背后的原因。


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孩子阶段性学习的检验,考试能够间接地反映出一些问题,比如孩子近期的情绪状态、学习兴趣、习惯等。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的好坏和这些因素相关。


具体来说,父母要关注成绩背后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的持久力,这三个内容构成学习力。


有学习动机的孩子会自发自主地学习,有问题会积极思考解决办法,我想这是父母们最希望达到的状态吧。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孩子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围绕这一目标,父母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想一想哪些方法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最重要的就是别总盯着孩子每一次的成绩,而是要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


至于学习方法,父母们都不陌生,我们都有一个经验,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们可能首先从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入手来分析问题。这一点不难理解,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父母能够表达出愿意给孩子提供帮助,那么孩子将会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点是学习的持久力,是指持续保持学习状态的时间的长短,反映的是孩子大脑能不能跟上高强度的学习内容,这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来进行不断训练。

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每一次考试之后,按照学习力的三个方面帮助孩子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帮助孩子及时调整状态,为下一次考试做充分的准备。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当然也可以告诉我们的孩子:把每一次的练习当考试,把每一次的考试当练习。


超级育儿师兰海


考试是考核孩子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手段,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重视吧,不同在于对待分数的态度上。

有些家长会对每一分都十分计较,有一次孩子期中考试,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是97分,那次考试的题目比较难,最高分是99分,所以97分还是不错的,但这个孩子的家长却要给孩子去买复习资料,让孩子多练习,孩子才一年级。

有些家长不看重分数,则看重的是错在哪里,帮助孩子寻找失分的原因,我家孩子每次考完试,我都会了解他错在哪里,从中你会发现孩子的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好,及时查漏补缺。

另外,我也会观察卷面,看到有些反复涂改的痕迹,即便是这道题做对了,我还要问问孩子是不是做的时候不太确定,目的是将知识掌握扎实,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

除此之外,也确实有些家长不负责任,根本不会在意孩子的考试分数,上学期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有个家长就坐在下面玩手机,老师在谈到他家孩子,和他交流的时候,他也一直拿着手机,没有放下过。

我还遇到过一个更奇葩的家长,孩子在学校不听讲,学习成绩很糟糕,老师打电话给孩子的家长,让他到学校来一趟,这个家长始终不露面,他的孩子每天到学校就和同学讲游戏,搞得其他的孩子家长都不允许老师安排自家孩子和那个孩子同桌。

孩子考得分数高,家长自然高兴,考得不好,家长也别光责备孩子,找找原因,及时补上来,才是关键,我觉得一个负责任的家长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上心的。



沛泽妈读心理


我是初中数学老师,班主任,我来回到你的这个问题。没有家长不在意自己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每个家长肯定都特别在意自己孩子的每次考试成绩。

其实,你讲得也非常好,你在问题里就已经把所有的观点都已经表明了。这种填鸭,发泄式的学习方法对孩子来说不更是一种负担,他能学的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算学得很牛,考试满分,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生活能力而言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像你说到的这位妈妈,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家里错一道题,就罚10道题,再错,再累积,罚的孩子在家里哇哇哇直哭,罚的半夜不睡头都抬不起,眼皮都睁不开了,还在那里折腾。

我们不讲考了高分有没有用。我们只讲,用这种方式胁迫孩子写作业,孩子的成绩能提升的可能性几乎为0。

孩子每天惶惶恐恐,紧张兮兮,妈呀,又要挨惩罚了,我的天。

当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快乐学习,也是不对。说学习是快乐的,这是现在某些打着快乐学习的旗号喊出来的。这话完全是错的。任何学习都是需要刻苦的。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轻松得来的。但是也不是接受这种惩罚,胁迫,压迫手段,这样真的就是一种摧残。

那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怎么平衡孩子的健康成和和考试分数的矛盾呢?

第一、分数固然重要,选择的升学压力这么大,凭分数论成败。但是,如果家长太纠结孩子的满分情结,从小一小二开始,必须孩子满分。也许在你的威严之下,可以得到满分。但是如果孩子再大一点,到了初中,成绩一落千丈的可能性极高。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拖延,能主动,懂得刻苦钻研学习,懂得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第三,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赞美和鼓励孩子,找到适合孩子的方法和兴趣所在,适当引导和拨正。孩子要严厉管教,不能放任自流,但是如果过于惩罚和胁迫,会适得其反。


方老师数学课堂


单元测验期末考试,每一次考试都是对学生这段时间学习情况的总结。每一分都可以看出孩子的学习态度。。每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同。

我就在意分数,但不会过分看重分数。我女儿三年级,我对她的要求是每科达到90分以上才算及格。95分以上才能达到我的要求。。只要上课听讲,把老师的所讲的吸收掉,考95分以上是完全没问题的。。剩余的5分是给她的宽限,2分基础3分作文与阅读。。我不要求她拿100,因为那着实难。。如果低于95,就得检讨了。扣5分以上,那错的肯定不止两三题。是不会做?还是大意了?这都是值得孩子和家长一起去思考的问题,如果是不会,说明孩子那单元并没学好,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还是孩子理解不了?如果是上课没听讲,那家长可以和老师即使沟通一下了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如果是没理解,那么也要找孩子的问题,不会的,为什么不去问老师,回到家为什么没给家长说?这都是值得家长思考的。出现问题,家长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解决掉它,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孩子的分析能力。。。扣5分以上如果是大意的原因,我觉得问题比不会做更大,一个题两个题大意是可以理解的。三个四个那就说不过去了,明显是态度的原因,态度不端正,不严谨,这必须是得严惩的。我经常对孩子说,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必须有个端正的态度,你不会做不要紧,我会和你一起分析一起学。。。如果是态度不好,就不要抱怨我对你进行严厉的处罚。。小学,学的就是学习态度。

有些家长也会说,没时间辅导孩子。。其实,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个星期一次,或一个单元一次把孩子的错题归类整理一次,把原题不动的手抄一次给孩子做,看还有哪些不会。什么原因。。按照孩子的思路分析给他听,一直到理解为止。

也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没读多少书怎么教孩子?但是大人和小孩是不一样的,成人只要你认真去读题,是可以完全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的,而孩子则需要引导。。如果家长懒、对学习不看重,那就没办法啦。。。

也有人会觉得,我把这些都做了,那老师干嘛呀?其实,很简单,老师不能对每个孩子做到一对一辅导,但是家长可以。孩子是你自己的,不是老师的。孩子将来成龙成凤都和老师无关。。挣的钱也不会给老师一分。。。

也有会觉得。这么给孩子辅导,分析问题,孩子会产生依赖性的。其实不然。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想法,大多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家长可以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态度。。对孩子的思维逻辑进行潜移默化。。。。


森之精灵ka


首先是在意的,但是没有特别在意。在意是因为毕竟是考试是检验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不是特别在意是因为,孩子不光只是学习,还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品德,情商等。我们大人也是通过读书到步入社会,读书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部门,读书才能获得文凭,只有文凭才是步入社会的钥匙。步入社会后,我们所处的压力,社会环境,我们都需要面对,那些不光是知识所能解决的,需要情商。所以在孩子的培养上,不光是孩子的成绩重要,也要对孩子的为人处世都得培养。最终,父母需要多花心思在孩子上,多陪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