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因为思念丈夫荷西而自杀,这到底算是一种疾病还是太过痴情呢?你有何看法?

manmemeet


痴情也是病,古代人管这种病叫相思病。

三毛和丈夫荷西的爱情浪漫,唯美,又艰辛。三毛在丈夫死后,把他们的爱情神圣化了。

试想一下,在现代化社会里生活的荷西和三毛来到落后,封闭的撒哈拉沙漠,和原住民一起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都有很大差异,他们夫妻俩肯定不习惯,但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他们克服困难,顽强的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着。

《撒哈拉的故事》里描述了那段生活。年轻的时候看,心中满是羡慕,希望有朝一日,也去撒哈拉沙漠过一过三毛和荷西的日子。

许多年过去了,再也不想过那种艰辛的生活。

三毛因为爱,把艰苦当成了快乐。她认为有荷西的日子都是美好的。

回到现实生活里,三毛是一个比较自闭的人,加上身体不好,她感觉生活很艰难。这种艰难不是物质而是精神。

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流露了身心俱疲的状态。

三毛的病,就是抑郁症。她觉得只有离开这个世界才是快乐的,因此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寻找荷西去了……


润杨阆苑


先说下个人看法,三毛之死,是读者和书迷的悲哀,是其父母的不幸,也是她自己的解脱。她在1991年的那次自杀,并不是自己的第一次自杀,她是有过“自杀病史”的,就像第一代黄蓉的扮演者——翁美玲一样。也可以这么说,三毛的死,于其性格而言,是一种大概率的情况,虽然她父母一直在担心着她,她的朋友王洛宾和贾平凹一直在关心着她,可是三毛最终还是没能放过自己。



作为大陆一名85后,我第一次听说三毛,是因为《三毛流浪记》,知道了这位头上长着三根毛的穷人家的孩子;第二次知道三毛,是听说了和“三毛”这个孩子重名的一个台湾女作家;第三次听说三毛,是在那本泛着鸡汤清香的《读者》里,知道了她与王洛宾的那段忘年情;第四次听说三毛,是得知这位女作家早已自杀死去,而且还是在我知道三毛这个小孩儿之前。

直到今天,在悟空邀请我回答三毛为何自杀原因时,我才去了一次百度,搜索了三毛的生平,把我上面零零散散、枝叶不不整的印象给串联了起来,也尝试着从个人角度给出自己的看法。



李敖和胡茵梦这对曾经相当著名的夫妇,都曾经评价过三毛,但两人的出发点,却不一样。胡茵梦对三毛的评价是“空灵”,好比林妹妹那样的“谪仙人”,活出了自己,活的明白,也走的让人惋惜;而李敖的评论,就直白和世俗的多,直言三毛一生是“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厌世,白血病式的国际旅行,白开水式的感情泛滥”。

三毛之死,我们哀叹的是她的才情,就像溺水而亡的才子王勃,也像“人生五十,只欠一死”的晚清大家王国维。就三毛个人而言,感情的安稳,是她作为一个敏感女人的避风港,就像她羡慕林青霞和秦祥林之间的爱情一样。她一生的感情,曾经倾注在三个男人身上——德国未婚夫(不好意思,没查到名字),西班牙丈夫荷西,还有王洛宾。



诚如李敖所讲,三毛一生悲苦,一生浪迹天涯。1970年,27岁,未婚夫去世;1973年,30岁,和荷西在非洲结婚;1979年,36岁,荷西工亡去世;1990年,47岁,在新疆结识年近80的王洛宾;1991年,48岁,在台湾荣民总医院自杀。

从前后时间顺序来说,三毛自杀时,荷西已经去世12年,在这12年的时间里,她忍受着创伤和心痛,度日如年。去找王洛宾,是她最后的救命稻草,只是当时王洛宾年长许多,对于这段忘年情,不再作非分之想。只是想不开的是三毛。

齐豫那首代表作《橄榄树》,其实就是三毛填的词,也是对自身的比喻,只是她再也没有找到。在三毛去世之后,王洛宾也写了一首词,怀念三毛。



《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且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我心中越爱!

最后,谢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体育情深


总之,我是很不赞同三毛的自杀行为,又非常痛惜她的选择。三毛去世的时候才48岁,我认为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作家各方面日趋成熟的阶段,如果三毛不自杀,我相信三毛一定还会写出比她之前还要有影响的作品。不可否认,三毛是一个情深义重经历传奇的女子。没有感情的人是绝对写不出三毛那些感人至深的文字的。但无论遭遇多大的打击伤害,我认为都不应该选择自杀了事。付出是爱,但不要让亲戚朋友担心也是爱。有作家就说过对亲人朋友最大的爱就是把自己管好,不要让大家担心。从这点来说,三毛的性格就稍显脆弱偏激。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飘落一粒沙,从此便形成了撒哈拉。”这是三毛写给荷西最广为流传的一段话,我每每读到也是好心痛。我现在收到这个问题邀请多么希望还能读到三毛能这样说,我每多写一个字,就能多一分复活你的希望,我要写到地老天荒,你不活过来,我就绝对不会舍你而去……

然而,与荷西的相遇,三毛是这样说的,有生之年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的运气。唉!这就是三毛的命呀。还好,三毛是不在了,但关于她的一切只要读过三毛文字的人都会想起她,她以另外一种方式永远地活在了读者心中。三毛没死,死的是我们。



酱香博物馆


祖籍浙江舟山,出身重庆的三毛,原名陈懋平,后讨厌中间家族中族谱预定的字难写,后自作主张地改为陈平。

三毛的家庭,以前就有家谱,按照我们浙江来说,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用家谱,一般的家庭,是没有家谱可用的,说明三毛的父亲,也是一个大家庭出身。

从三毛短短四十八年的经历来看,初中时有过早恋,有过缀学的经过,虽然,缀学了,但家庭条件还算可以的父母,聘请私人老师,给三毛上绘画课,英文课,让她的部分知识,比同龄的其他人优秀。

经过初中的早恋,随后,在三毛的人生旅途中,又碰到过二个让她倾心的男人👨!

一个是德国男友,在准备结婚时,突然男人生急病死亡,给三毛的内心打击,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只有经历过,才知内心的痛楚。

后来的三毛,在游历西班牙时,认识了一个好男人👨,也是三毛生命中最幸福时光的陪伴者荷西,相亲相爱,可以说是三毛生命中最值得留恋的男人👨,在美丽的撒哈拉沙漠,留下了三毛与荷西充满阳光的婚姻生活😁,给三毛的写作,流入了缕缕冥思遐想,作品的质量与数量,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丰收的成果。

爱侣相伴,相亲相爱,无奈,荷西在潜水工作时,不幸命归西天,短短的幸福婚姻生活😁,只拥有了六年,在三毛的眼前,悄然中止,跟丈夫突然阴阳相隔,打击,让三毛几乎无法透气,无法一个人生活下去,六年,没有留下一子一女,无论是谁,碰到如此的天灾,都是无法让人忍受的一个大难。

处理完荷西的后事后,三毛在家人的劝说下,重新回到了台湾,三毛将对荷西的思念,倾注于自己的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收获了不少精品与荣誉。

荷西死后,三毛在生活中,也不乏痴情的追求者,因为三毛已经心中装满了对荷西的爱,再也无法接纳新的爱情💏,任何生活中的艰难,只有独自去忍受。

荷西死后十二年,三毛又得重症住院,长期的孤独生活😁,对荷西的刻骨铭心的爱,让她拥有一种严重的有郁忧症,痛苦得无法自拔,最后,无法控制自已的情绪,在台湾医院,用一个带子,结束了自己的宝贵生命,追随荷西而去。

三毛虽然经历过许多事,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但经历数次严重的精神打击之后,终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让人阅读的作品以及叹息的人生结局。

以上,就是自己的看法,一个著名女作家生命的坎坷,让自己一直处于极度无法控制的状态,当又一个重症的信号,在自己体弱的身上出现时,再也无法忍受的三毛,选择了离开人世的极端做法,是郁忧症的综合结果!


似风凌宇


但是对于三毛的自杀疑点重重,至今不能十分确定她真的是自杀。毕竟她五湖四海皆游历,人间苦难皆有尝,况且,她之前也说过不会再自杀。



言归正传。如果说三毛因为思念丈夫荷西而自杀,那么,我个人认为这是过于痴情。爱一个人爱到骨子里,便是非他不可,无他亦不可。

荷西对三毛的爱亦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与考验,对三毛的追随足以见证他的爱。而三毛是见过世面的人,也遇见过很多的男人,对荷西的爱发自内心,对荷西的依赖也是非常人可比。

我们看过三毛的书,一定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她的与众不同,是骨子里的。不若她的笔下如此,更有作家西沙为她千山万水的追随,以及为她写过两篇文章,读来足以见得三毛的品性。

她在爱情上是执着的,心思也是十分细腻丰富。她无法承受荷西的离去,我想,她总会回想起他们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荷西送三毛和她父母去旅游时,在飞机起飞后,他跳跃过花丛,追赶相望,依依不舍的样子。存在这样的记忆怎么不会叫人歇斯底里的疼痛,但凡我们有过爱人,即使亲情也能对这样的失去带来的痛苦感知一二。

在荷西离去后,三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人生低谷。后来慢慢地稍微振作精神起来,也遇到过很多个追求她的男性,但没有一个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因为她的内心已经有过最好的感情,拥有过最好的,又怎么能再去将就呢!

她与荷西在沙漠一起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两个人更是惺惺相惜。在那些平淡而又充实,浪漫而又惊险的沙漠生活里,荷西与她早已建立心灵上的默契。三毛也曾在书里写过,她夜晚写作,荷西便整夜睡不着,因为他已经习惯睡觉要牵着她的手,三毛听此,便放下写作,陪他休息。你看,这本就是你侬我侬的相爱啊,怎么会不痴情!




凡凡30315


三毛是不允许自己平庸和世俗的,她对自己苛刻,对社会苛责,她的眼睛里只想看到美好。她是极其善良的,追求完美的爱情,甜蜜的生活。她敏感,多情,从她的文章里可以看出,她一直努力的摒弃丑恶,拾掇着生活中的善意,并且用情至深,感悟极深!三毛是有幸的也是不幸的,有幸遇到荷西,一个知她如女,懂她如故,陪她走天涯的男人。在他们的那段时光里,三毛是非常幸福的,以至于让她忘了世事无常。不幸的是荷西早逝,破碎了她的梦,带走了她的爱,她的情感寄托远去了。她生活的迷茫,犹豫,彷徨,直到听闻远方的他。同病相怜的经历让三毛认为找到了可以惺惺相惜的人,她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她看到了她毕生追求的爱情。于是背上行囊奔向了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离开后的121天,她人间的世界崩塌了,再也没有眷念,她纯粹的执着的去见荷西,这一次该她去陪伴他了!陈平,注定这辈子不平凡!


丹松1972


人生在世最难过的坎是心坎。心若死了,活生生的世界就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三毛活着的精神支柱是爱情,饱蘸爱情的心使她的文采斐然绚丽。每一个文学巨匠的心灵里都有一个很高的巅峰也有一个很深的洞,就像三毛自己说的,来生想变成一棵树,一半在土里一半伸向阳光。

三毛是脱俗的,她忍受不了自己的平庸。无论是他与荷西短暂而奔放的爱情,还是她潜心追逐西北歌王王洛宾,都是她在心里攀登一个又一个山峰。终于,她累了,那个心坎她跨不过去了,在那个绝望的瞬间,她选择了死亡。这是一种就义的凛然,也是一种失落的逃避。


linachancel


荷西或者说爱情对这个女人来说是全部,最爱的人走了,整个精神世界瞬间垮塌,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以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问题,我认为如果他们能够有个孩子,她是能够继续活下去的,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还有一个说服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但事实是再找一个曾经沧海的人是不可能了,又极度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不想麻木的活着,只有死路一条了。


面向阳光51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