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8月17日下午,

當倒計時跳到 00:00:00 時,

阿里拍賣一款起拍100萬的商品

價格定格在 7134859 元。

而這件最終以713萬高價成交的拍品,

竟然只是一塊磚,

一塊從西湖邊隨意撿來的板磚。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真是瘋了?

家裡有礦了不起啊?

這板磚只是鍍了層金,

還不是純金,

差評!差評!差評!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其實,這塊板磚是阿里

為其一年一度的“淘寶造物節”發售的

VVVVVIP門票,

可享102年造物節尊貴特權,

包括一人獨享造物節,

頭等艙、專車接送,五星級酒店住宿,配備保鏢等等,

家裡有礦的各位紛紛表示:

“想買一塊磚,傳給後代”。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眾所周知,馬雲一直以來

都非常熱衷於中國傳統文化,

經常買玉。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但是,這次馬雲還是俗了!

拿塊板磚鍍層金,

怎麼比得上玉石啊,

要說傳家寶,

還是得要咱們翡翠!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傳家寶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是一份寄託,是一份關愛,

是一點念想,也是一種傳承。

一般能夠作為傳家寶的,

價值都比較高,而且易於保存。

不會因為時間變化而貶值,

反而因為歲月沉澱,

經過代代人的侵染,越來越有價值。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傳家寶寄託了家人的寄託和希望,

並且凝聚了獨有的家族精神。

所以作為家族的精神傳承載體,

傳家寶必然是帶有深厚文化內涵的,

而且與中華文化契合。

那麼,為什麼明明家有黃金萬兩,

偏偏選中翠玉一方作為傳家寶貝呢?

———為何不傳金———

1、黃金有價玉無價

1從玉石的文化性看

玉文化是亞洲人、尤其是華人文化的一重要組成部分。由於玉石質地細膩,易於雕琢,人們常把一些民間傳說、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信念等等觀念形象化地融入玉石中,使之不僅成為一種裝飾和保值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成為一種信物,賦之以特殊的文化內涵。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有人會說,我就買來當個首飾,

你跟我談文化,那不是扯談嗎?

其實並不扯談。

玉石的文化性使玉石並不僅僅以物質形式而孤立存在,而成為人們思想情感的一種表現形式和精神的寄託。它受著人們的傳統習俗、宗教信仰、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等文化觀念的制約。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由於思想觀念、文化修養、傳統習俗的不同,對玉文化的欣賞角度和追求也不同。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曾鞏《局事貼》

藝術類的作品都講究文化,中西方一樣,一張梵高的油畫能拍賣出幾億元,大師莫奈的一幅“睡蓮池塘”也拍幾千萬,劉益謙花2億多港元拿下雞雞缸杯,最近嘉德春拍上,曾鞏的《局事貼》拍出2億多,124個字,每個字都抵一輛法拉利…例子就不多說了,物質是文化的載體,那文化值不值錢?值多少錢?我並不能回答,只是說“玉無價”並非憑空而來的。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文化需要認同感,就像欣賞一幅美術作品一樣,當作品與自己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時,就會對它愛不釋手。當自己不能理解作品的內涵時,則會認為它一錢不值。如東方女性視佩戴翠玉鐲為高貴華麗的象徵,而西方女性則可能認為並非如此。

2從玉石的評價特徵看

拋開文化這個冗長、深奧的話題,我們從黃金與玉石的特徵身上看看。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買過黃金的人都知道吧,黃金的品質標準以純度來衡量。有各級的K金、足金、千足金、萬足金等,(今年新標準後99.0%以上純度的都只能叫足金)標準很簡單,就看你的純度達到哪個水平。然而玉則複雜上百倍了。翡翠以種、水、色、工來評價,單單種、水、色就千變萬化,“色差一等,價差十倍,水多一分,銀增十兩”說明了影響翡翠價格的因素既繁多又微妙。和田玉同樣要看結構、看潤度、看油脂感、看是白度多高,是否閃灰、閃青、沁糖等等,綠松石、南紅、蜜蠟等它們的價格都受到多方面決定。

玉無價,“無”在它難以用一個標準來定度。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3從玉石的工藝性看

玉石是一種工藝品,是工藝師對玉石材料的藝術創造,它融入了工藝師對玉石材料的理解和思想感情。因此,玉石的工藝性是玉石文化的具體表達,它給玉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所謂“三分料、七分工”,同一塊料,出自不同的設計和加工工藝,其價值也會千差萬別。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出自工藝大師之手的玉石加工,可取其精華,避其糟粕,將玉石中最好的部分充分展示出來,使造型惟妙惟肖,圖案出神入化,給玉石加入靈氣,使之變活,讓人欣賞起來真正能進入藝術境界,這時工藝所創造的價值可能遠遠比玉石自身的價值要高的多。但若加工者不能對玉石的特徵進行正確理解和再創造,設計加工質量低劣,即使是再好的玉料也無法提高其價值。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黃金飾品有明確的工費,黃金店裡的飾品價格是金的克價+工費,工費有的按克算有的按整件算,買過黃金的人都知道,這裡就不說了。那玉石呢?你有見過買翡翠或者和田玉店家分收你工費嗎,沒有吧?玉石的工費是不確定的,不是名家雕刻的按行業通行標準收取,如果是請大師級玉雕師雕刻,那工費可能就是十幾甚至上百倍了。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再者,黃金是可以熔鑄的,理論上只要打個模型出來,要黃金變成什麼樣都行,但是玉石不行,雕壞了就是廢品,打碎了就是石碴子一堆,沒有回爐重鑄,是不可逆的。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亂世黃金,盛世玉

還有句俗語講“亂世黃金,盛世玉”,黃金是一種硬通貨,它的價值是基本不變的,維持在一定的平水,就算在戰亂當中也能當貨幣使用。然而玉石的價值則變化甚至大,戰亂時候不值錢,兵荒馬亂的誰還有心思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的。但到了盛世,社會穩定,生活水平提高了,有錢去為自己打扮了,有資本來提升自己的身份與地位了,玉也成了大家的寵愛。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2、物以稀為貴

儘管金也是稀罕物,但是金的產量遠比玉高得多,目前,世界上每年礦產黃金2600噸左右,而玉石中的翡翠和和田玉,高貨稀缺,價格日趨上升。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3、玉的寓意是金無法比擬的

在古代,佩戴黃金並沒有什麼限制,不管你是貴族子弟還是商戶人家,只要有錢就可以佩戴。它僅僅就是一種財富的象徵,所攜帶的特有屬性就是有錢。

而玉是隻有達官貴人才可以佩戴的,品質極好的玉石尋常百姓更是望塵莫及,它是一種尊貴身份的象徵。在講究文化底蘊的中國,越是有錢的人家越是低調有品位,自然會選擇多元化的玉石作為傳家寶。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4、金和玉的文化內涵不一樣

很多文人雅士或者達官貴人都認為“錢財乃身外之物”,夸人清高的時候說“視金錢如糞土”,看到有錢人就說渾身散發著銅臭味。

而玉的話,看到漂亮的女孩,我們會說“亭亭玉立”,看到長得帥的男子就說“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把矛盾化解了就說“化干戈為玉帛”,還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兩者一相比,金確實被看輕了很多。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傳玉的寓意———

1、傳承歲月沉澱的文化內涵

作為傳家寶,傳承是最重要的,中國曆來有崇玉、愛玉、享玉的文化傳統,“玉德”中包含了才智與情懷,是很多國家都不具備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它對中國人來說,不僅僅只是表層的物質財富,還有深刻的精神內涵。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2、傳承家族的信仰

傳家寶往往見證了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寄託了家族成員的情感和精神,凝聚家族力量。

家裡的老人把玉石傳給子子孫孫,是為了時刻警醒後代,不論貧窮或是富有,發達還是落魄,都要做一個像玉一樣的人,具備溫潤,從容不迫,有氣節,正直善良這些品性。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3、傳承平安吉祥的福氣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玉文化,玉是被公認的吉祥之物,它吸收了日月精華,見證過滄海桑田的變遷,用玉作為傳家之寶,既是在傳物質財富,也是在傳福氣,寄寓著人們平安、幸福的願望與夢想。

有人花713萬買來一塊磚當傳家寶!

“傳玉不傳金”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飽含著祖先們的大智慧。

在信息化的現代社會,玉石的傳承仍然在繼續,翡翠以豐富的色彩和溫潤的質地,很快就成為玉石界的新寵,用它來作為修身養心的物件或者傳承給後代的寶物,都不失為一種睿智的選擇哦!

你準備好拿什麼做你的傳家寶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