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楊家將裡面的穆桂英,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老當益壯41242492900


首先我們說古代演義或者是歷史類小說其設定的角色一般都存在於歷史中,當然有的角色屬於人物照搬劇情原創,有的人物就是人物原創劇情照搬了。那麼威風八面的穆桂英就屬於後者,歷史上或許有叫穆桂英的女子,但他的表現並不一定比小說裡的出彩,而小說裡的她在歷史上卻是有疑似的原型人物存在。

楊家在宋朝也算是頗有影響力的家族了而小說中楊宗保的劇情大多選取自楊文廣以及被被楊延昭收養的楊琪,其妻穆桂英的原型自然也能從楊文廣身上找到線索。據《宋史》記載,楊文廣曾和狄青一起在范仲淹帳下做事,而楊文廣又讓自己的妻子軍事家範氏改革過軍政:

楊文廣佐範氏改革軍政,範氏以行“將兵法”聞名,文廣與有力焉,升受供備庫副使。

所以這位英勇又有謀略的範氏可以算作穆桂英眾多原型之一。

而楊琪的妻子姓“慕容”,由於發音這就很容易讓人把“穆”和“慕容”聯繫起來,這位慕容氏也是頗為勇武,渾身都是巾幗不讓鬚眉的氣質,所以衍生的小說中用“穆”姓來稱呼之倒也說得過去。但作者為穆桂英設計的戲份如果只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未免也太單調,於是以行“將兵法”聞名的範氏自然也成為了原型之一,也正是這樣,穆桂英也有了大破天門陣的可能。

最後說下天門陣,書中的陣法由於有法術的參與多少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事實上我們所說的陣把它簡單理解為隊形也沒錯。而穆桂英雖然不見於歷史,但她身上的那種英勇無比的精神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秀鸞刀破天門陣,桃花馬踏西夏川~


邏輯文史游


穆桂英,小說《楊家將演義》中的女傑,穆桂英這個名字,曾一度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巾幗英雄代名詞。

在楊家將中她是一個英姿颯爽,貌美如花,武藝超群的元帥霸王花。她剛柔並進,溫柔賢淑,深得人們的愛戴,穆桂英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被世人熟知。


那麼歷史真的有穆桂英這個人嗎?

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查無此人,根本就沒有穆桂英這個人。在正史《宋史·楊業傳》裡面收錄的只有楊業和他的七個兒子,和一個孫子,並沒有提到女眷,更沒有穆桂英這個女人。而在《宋史·烈女傳》中收錄的宋朝40多名巾幗英雄裡,也沒有看到穆桂英這個名字。

因此說在《楊家將演義》中出現的穆桂英這個巾幗英雄人物形象,確實是作者虛構的一個女人。

關於穆桂英這個大名,人們都是通過《楊家將演義》,《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等小說故事,才熟知的穆桂英這個敢愛敢恨的巾幗美女英雄。

那麼為什麼作者會憑空捏造一個這樣的霸王花穆桂英呢?

我們以《楊家將演義》為例,這個小說主要講述的以老令公楊業為首的楊家一門忠烈,祖孫三代忠勇報國,最終戰死沙場的故事。楊家父子的英雄事蹟已經深入人心,可歌可頌的地方已經基本透明,所以為了更好的吸引讀者眼球。進一步塑造楊家將的英雄壯舉,只能在女人身上做文章,把楊門女將也塑造成巾幗英雄的形象,這樣才最完美的。



因此,就有了楊門女將的出現,楊家七子的遺孀成了楊門女將的代表人物。而穆桂英作為楊家第三代媳婦脫穎而出,成了名震天下的穆元帥女中豪傑。

所以說在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穆桂英這個人,穆桂英的事蹟也純屬虛構,她的出現只是讓楊家將的故事更加精彩。


任馳贏天下


根據明代熊大木的小說《楊家將演義》,介紹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戰功卓著。民間傳說更是不勝枚舉。

穆柯寨在山東肥城,而在山西離石崖底村還有穆桂英墓。

山西原平《楊氏宗譜》就記有延朗名下有楊宗保、楊宗政、楊宗勉三子。

湖南黃梅發現的《楊氏宗譜》,更加明確地記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廣、同信二子。

早在南宋遺民徐大焯編著的《燼餘錄》,也有延昭子宗保,官同州觀察使,世稱楊家將。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真亦假時假亦真,無為有處有還無。英雄的身影定格在刀光劍影的疆場,英雄的故事演繹成保家衛國的傳奇。穆桂英與楊家將給人們留下美好印象,也是人民擁護的精神力量。

宋得天下於孤兒寡母,建國初,杜太后曾告誡趙匡胤,"吾聞為君難,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苟或失馭,則求為匹夫而不可得!”

趙匡胤、趙光義制定的祖宗之法,雖避免了封建割據勢力,抑制了宦官、外戚專權,然而重文輕武,也使許多英雄人物被篡改和抹殺。

忘戰必危,就在國難當頭,宋朝皇帝還是對忠臣良將猜忌防範,壓制貶謫,不肯委以重任,對將帥提出的戰守防禦之策也是漠視冷淡。也使宋朝的幾顆將星化成流星,不是冤死害死,就是氣死屈死。象楊業(絕食而死),狄青(憂抑而死),宗澤(氣死),岳飛(冤殺),劉錡(吐血而亡),种師道(氣死),餘玠(含憤自殺)。

對奸佞之臣,皇帝不僅寵信還重用,象蔡倞,秦檜,史彌遠,賈似道,不僅為非作歹,陷害忠良,還把國史刪消篡改,作偽滅真,誣古欺今,勸善不足,害人有餘。

嶽霖、岳珂父子根據岳飛生前史料事蹟編輯的《鄂國金陀粹編》,《鄂國金陀續編》至今還在爭論?

欲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理想信仰,沒有英雄崇尚,沒有道德良知,沒有正義認同,也就沒有了社會榮辱觀,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擔當。

到南宋恭宗,蒙古大舉侵宋,各知州大臣,不是望風而逃,就是主動請降,臨安朝堂,逃得倉皇,空無一人,遞個降表還是臨時任命文天祥。

南宋失天下亦孤兒寡母,蒙元滅南宋,朝堂之上,滿朝文武逃得空無一人。謝太后無奈張榜"我國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小大臣不能出一策以救時艱,內則畔官離叛,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生,尚何人為?"

道是四個宮女,寧死不屈,留下悲愴悽楚之詩"既不辱國,倖免辱身,世食宋祿,羞為北臣,妾輩之死,死於一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讀史可以辨是非,明善惡,知興替,懂榮辱。英雄是榜樣,興國是理想,胸中有大義,心裡有良知,肩頭有擔當,腳下有力量。


德厚致遠


我是作家、歷史研究者煮酒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苗圃在電視劇《穆桂英掛帥》裡給我們演繹了一個潑辣的巾幗英雄,這些年以穆桂英故事為基礎而來的電視劇實在不計其數。在京劇中,更是有不少穆桂英精忠報國的篇目。

但是,穆桂英這個人物在歷史上不存在的。

穆桂英最早出現在明代熊大木之小說《北宋志傳》中,該書有時也被稱為《楊家將傳》、《楊家將演義》,紀振倫小說《楊家府演義》中也有穆桂英的“記載”,由此可見,穆桂英其形象在小說中的出現,實是有“史”可依,當然,此“史”非正史。

穆桂英,乃穆柯寨穆羽之女。穆羽對這個女兒極溺愛,不若常人對女兒的教育之法,將一身本領傾囊相授,穆桂英在他的教育下,可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身武藝超群,更兼機智果敢。甚至有的評書裡,說她得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

穆桂英與楊宗保交戰,宗保為其生擒,後得穆桂英傾心相許,入列楊家將。穆桂英同楊家將征戰衛國,奇功屢建,甚至在佘太君的帶領下,“十二寡婦西征”。小說裡,穆桂英五十三歲猶為先鋒,身先士卒,是中國通俗演義中典型的巾幗英雄形象。

雖然穆桂英的事蹟多是虛構,甚至連其人形象亦為人們虛構出來,但這不妨礙她作為一個巾幗流傳下去。

有宋一朝,重文抑武,獨重文臣,對武將卻不太上心,這才搞得在中國歷史上經濟建設首屈一指的皇朝竟然有了個“弱宋”之稱,而外敵的入侵,對中原百姓而言實是難忍。北宋尚能偷安,南宋已經只是半壁江山,面對外敵的無力,人們對岳飛、楊家將等抗擊外敵的著名將領抱有極大的好感,漸漸學生出些評書、故事。

南宋滅亡後,新朝建立,乃是元朝,可元朝統治者實為蒙古貴族,簡直是“讓壓迫進行到底”的節奏,在蒙元這近百年的統治之下,人們對抗擊外虜的期望幾乎達到頂點,各種民族英雄故事廣為流傳。明朝建立後,對這種現象,應也是持著鼓勵態度,畢竟人們傾慕於“忠君愛國”於統治而言,好處多多。

如此,楊家將的故事逐步發酵,漸漸形成系統的小說流傳於世。穆桂英的原型,大約是明朝末年的秦良玉。

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這並不影響她的魅力所在,穆桂英這個形象已經是一個文化符號。

看完朋友,記得關注隨手煮酒君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煮酒君談史



歷史上並沒有這個人物,人物原型為楊延昭之子楊文廣之妻“慕容氏”。穆桂英之“穆”本出自鮮卑姓氏“慕容”,戲劇小說中虛構的楊延昭之子楊宗保攻打穆柯寨,臨陣招親的故事,其故事原型的另一個來源,很可能來自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在鎮守播州時,攻打當地仫佬族的"老鷹寨”。

雖然早在南宋初期,楊家將故事就以話本形式開始流傳,但直到明代中期,穆桂英這一人物才正式出現,在萬曆三十四年出版刊行的《楊家府忠勇通俗世代演義》中,是這樣交待穆桂英身世的“木閣寨主,號定天王,名木羽,有一女名木金花,又名木桂英,曾遇神女授神箭飛刀,百發百中。”

山西省東北繁峙縣,迄今有遺蹟“穆桂英山”,西南有村名“木閣村”,這種長期以來在當地民間流傳的關於慕容氏,穆桂英尚武傳統的傳說,相信應該是楊家將中穆桂英事蹟的最初藍本。

根據宋史“党項傳”記載,楊家出於麟州,自五代以來這裡就是漢族與黨項混居之地,通婚現象非常普遍,比如楊業之妻,楊家將傳說中大家熟悉的佘太君就是府州党項大族首領折德扆之女,後被稱為折太君,在民間流傳中逐漸演變為“佘太君”。同樣,楊家也與融入黨項的鮮卑族慕容氏通婚,根據歐陽修撰寫的墓誌,楊業之侄孫楊琪,就娶妻慕容氏,同樣,楊延昭之子楊文廣,也娶妻慕容氏,根據《保德州志》記載“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娶妻慕容氏,善戰”,北宋早期,慕容氏也歸順宋朝,參與宋代對西夏的戰事,立下了許多戰功,這些史實加上民間想象與傳說,構成了穆桂英的基本身份。

党項婦女驍勇善戰,不讓鬚眉的特點,也被移植到了穆桂英身上。西夏國主樑太后曾經親自率軍入侵北宋邊境“元祐十七年,梁氏自將寇環洲”。另外,党項族首領也喜歡自稱“天王”,這一點也在楊家將傳說演義中有體現,比如稱穆桂英之父為“定天王”。在党項聚居的環洲,有地名“木波鎮”,可能就是演義中“穆柯寨”的由來,當地由有党項族修建的武裝碉堡,名“木瓜堡”,後來地名變為人名,變成了楊家將演義中穆桂英麾下的家將穆瓜。

另外,楊家將演義中,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時,遼軍陣中也有西夏女將“黃瓊女”,其名也可能出自《宋史.党項傳》中党項一支名為“黃女族”的部落。


晴天有時下豬


近些年來在山西代縣《楊氏宗譜》、山西原平《楊氏宗譜》中發現,在楊六郎延朗名下,都分別記有宗保、宗政、宗勉三子的名字;湖北黃梅發現的《楊氏宗譜》中,記載更明確,其間有“宗保妻穆氏,生文廣、同信二子”。可見楊氏家譜中有穆桂英和楊宗保的。

因此,有些學者經過考證認為,穆桂英雖記載於正史之中,但並非歷史上就無此人。另據稱“楊文廣之妻慕容氏,武藝高強,英勇善戰,遼兵將均畏之”(《保德州志》)。慕與穆讀音貼近,後人可能改了其姓氏,並且還給她起了民間通用的‘桂英’這一名字,以取其流傳的方便。(劉子欽《話說“楊家將”》,山西《文史研究》1988年第1 期)。


社會我亮哥


傳說應該有,三峽瞿塘峽夔門岩石上有一個洞,叫箭洞,傳說是穆桂英射的。山上有穆寡寨,峽谷有孟良梯,大溪鎮有金沙灘,傳說楊令公戰死於金沙灘。



川渝在線


這是中華民族塑造的噲炙人口似故事!與歷實有什麼關係哪?現在,有些人腦子有病?總拿考史來糾正中華文化!這是存心不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被他們批的千瘡百孔?才心幹!文化來於生活,高於生活!怎麼以原型比較。他們費盡心思噁心中華文化!其惡毒之心,天地不容!


高小411


我老家陝北府谷木瓜鎮傳說就是當年穆桂英之弟穆瓜率兵鎮守邊關之地。府谷是佘太君家鄉,其真實姓應是“折”,府谷至今還有很多折姓子孫。府谷七星廟就是當年佘太君與楊業結親之地,現今當地每年最大的廟會也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