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前情回顾:

3月22日,美国率先挑起贸易争端,拟对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仅在11个小时后,中国就公布了报复性措施,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飞机、化工品等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细看中方对美国出手制裁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农产品领域。

此前,关于贸易战要不要打大豆,在国内引起很多讨论。支持方观点认为,中美贸易战大豆应担当杀手锏;但反对观点则认为,中国大豆消费严重依赖进口,打大豆将令供给的边际变化导致价格剧烈波动,大豆价格的上涨将显著抬升通胀压力,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为什么说中国一对这些农产品痛下杀手,就精准击中美国命门?隐藏在中美贸易战里真正的危机到底是什么?

01、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截止至2017年底,我国农业产值5.9万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6%。

补贴350元/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补贴350元/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智慧农业2017年年度报告》

但是与此同时,中国部分农业产业的发展在新时代下明显落后于世界,部分基础粮食保障已经开始受到威胁。再直白一点来说,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出口大国转变为了农业进口大国,五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耕体系面临着瓦解的窘状。

补贴350元/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在农作物播种增幅放缓的情况下,发展规模化种植、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尤为重要

目前中国三大主粮水稻、玉米、小麦外加大豆的进口已经呈现出了常态化、扩大化的趋势;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粮食缺口就已经不断的扩大,粮食进口大于出口的现象便已固定,并且粮食进口总量年年增长,进口数据也年年被刷新。

仅说2017年这一年,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中国成功跃升为世界第一大豆进口国;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

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出口280万吨,较2016年增加47.4%,其中,大豆累计出口11万吨,稻米累计出口120万吨,玉米累计出口8.6万吨。

粮食进口比出口竟然高出了46倍,这不得不让我们警醒。

02、对于战略产业,必须自给自足

补贴350元/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就在5月3日,作为中国重要粮仓的吉林、黑龙江同时宣布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特别是黑龙江在已经安排1150万亩轮作试点任务的基础上,再次新增了一点面积进行扩钟大豆,并给予每亩地补超过200元的补贴。

多年来,我国大豆市场80%以上的份额依靠进口,这不仅导致国产大豆价格经常出现倒挂,也影响了国内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如今农民不仅拿到手的补贴高了,还能从随时调整的补贴政策中看到未来的收益,因此东北的许多大型合作社改种大豆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数据显示:中国进口大豆从2010年5479.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9552.6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3286万吨,占美国大豆总出口量比例62%,相当于对华出口农产品的六成。中国的需求和消费市场支撑了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最新消息: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3月进口美国大豆数量同比锐减27%,我国3月进口美国大豆310万吨。

补贴350元/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补贴350元/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目前,随着贸易战的开打,中国农业有望迎来复苏。此外,近一年受原油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国内外通胀预期进一步升温,通胀周期内,农业板块历来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2017年底至今,部分农作物的国际价格已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状况不断改进,农产品安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人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十分需要既能保证安全,质量又上乘的有机农产品。近年来,我国国内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度逐年快速提升,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成长期。据统计,仅2015年,我国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就达到了394亿,但以全国每人每年平均食品消费计算,有机农产品销售额仅占常规食品消费的0.1%,潜在市场空间极大。

补贴350元/亩,东北出大招扩种大豆,背后有啥深意?

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智研数据中心

世界级投资大师詹姆斯·罗杰斯(JimRogers)在参加第四届中国期货(证券)资产管理大会时说:未来20年,最赚钱的行业不是做房地产,而是做农民!—— 一语惊醒梦中人,过往,中国最赚钱的行业是房地产、金融、电子信息等行业,农业备受投资商和年轻人的冷落。在国家对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对农民补贴不断加大,以及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引导下,农业行业大整合已经展开。或许正如罗杰斯所说,未来农业的大转型将带来超越房地产业的致富机会!

声明:本文根据“央视财经”综合整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