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薈萃|從傳統銀行到第三方財富管理,我經歷了什麼?(一)

萬方薈萃|從傳統銀行到第三方財富管理,我經歷了什麼?(一)

每個萬方員工,都有一個酷酷的故事

萬方薈萃

在萬方財富的隊伍中,

有這樣一批青年理財師:

他們年輕有為,敢闖敢幹,

不焦慮也不盲從;

他們來自銀行、保險、信託等不同機構,

如今共同聚集在萬方財富的大家庭;

他們為萬方財富注入了新鮮血液,

也逐漸成長為整個團隊的中流砥柱。

從今天起,

萬方財富將陸續為大家帶來系列報道之:

從銀行到三方,我經歷了什麼?

•Personal File •

萬方薈萃|從傳統銀行到第三方財富管理,我經歷了什麼?(一)

柳岸青

萬方財富私人銀行部 理財規劃師

1

我在銀行工作,但從不在銀行存錢

萬方薈萃|從傳統銀行到第三方財富管理,我經歷了什麼?(一)

柳岸青(右一)和江蘇銀行的同事,攝於2015年

2015年,我從券商跳到江蘇銀行,一開始負責信貸業務,後來擔任客戶經理一職。

慢慢地我發現,在我所接待的客戶裡,大約80%以上都是中老年群體。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往往不能很好地識別產品信息,對我所推薦的產品一般都不會挑剔。而銀行的大多數理財經理是為了任務而完成任務,並不具備專業的金融基礎知識和資產配置能力。就這樣,我由最開始的想做理財規劃、資產配置,到後來變成了每天和大爺大媽嘮家常、寫表格、填單子。

慢慢地,身邊稍微有能力、有野心的同事,都接連跳槽了,今天聽說某某跳到了X東金融,明天又聽說某某跳到了X派財富。在大家看來,銀行早就不是過去躺著就能賺錢的鐵飯碗了。體制化的東西已經很難給年輕人帶來拼搏的幹勁,大家每一年、每一季度、每個月,都在為KPI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很多員工的能力並不能與收入和職位相匹配。

我在銀行工作了三年,但是三年來,我自己卻從來沒在銀行存過錢。

一方面是由於當時的收入尚低;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有著中高風險承受能力的年輕人來說,銀行並沒有適合我的理財產品。

我也逐漸開始審視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五年後,難道我還要做一名理財經理嗎?

2

財富管理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事兒

萬方薈萃|從傳統銀行到第三方財富管理,我經歷了什麼?(一)

柳岸青和兒子合影,

攝於2018年“萬里同舟 芳華綻放”郵輪年會

行業的趨勢是不可顛覆的,傳統金融的下坡已成定局。在我看來,銀行的這批客戶終究會成為過去時。與此同時,高淨值客戶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不容忽視,以第三方財富為代表的的新興方向勢不可擋。

2017年11月,我正式加入到萬方財富的隊伍中來。甚至都沒等到年底,因此放棄了銀行豐厚的年終獎。

我清楚地記得,在我離職的時候,銀行行長對我說:“任何時候都不要銷售產品,而是要讓別人自己去做選擇”。因此,我從不將自己的主觀思想附加給別人,而是讓客戶自己作出判斷。

沒有絕對沒風險的產品,在打破剛兌的大背景下,銀行理財都不能再保本保息。但是,風險和收益永遠都是成正比的。在我為他人做理財規劃的時候,往往會將所有的風險點一一羅列出來,再說明我們是如何控制風險的。

事實上,在我將所有的風險點都講清楚之後,很有可能會丟掉這一單。但是,做財富管理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事兒。三方財富管理公司與傳統金融產品銷售模式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它是要講求“以客戶利益為中心”,要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資產保值、增值的方案。

3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

銀行,這個曾經在大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行業之一,正在逐漸喪失市場地位和競爭優勢。他們吸儲的核心人群,正在走向萎縮;金融科技的力量,正在蠶食他們的領土。傳統銀行的盈利和服務等模式,都遭受了新的考驗。

目前,整個三方財富管理行業處於規範和上升期,相較於銀行,不管是薪資待遇還是拿產品的能力,都是比較不錯的。

在我剛剛從業時,一直信奉“多勞多得”,認為“成功是給努力者的獎賞”。現在我依然堅守這個信條,但是隨著閱歷的增長,尤其是離開了體制之後,我發現金融實際上遠比銀行的傳統業務有趣、複雜的多。於是我就新增了一個信念——學習。

學習是最低成本的投資,回報則是無數投資者的信任和依賴。

我曾在銀行、券商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現在又逐漸豐富了基金、保險的知識;我堅持撰寫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時刻為粉絲分享金融知識、解讀熱點時事;我加入了“萬方商學院”,努力提高自己業務內外的技能;我不斷拜訪同行大咖,吸取經驗,感悟心得,不斷地完善自己。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所向披靡的理財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