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东北占据了全国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无止境2


说东北占据了全国娱乐的半壁江山有点夸张,但东北籍的娱乐明星较多却是事实。

而东北之所以娱乐业发达,出的明星众多——与其历史文化、语言优势、气候和经济都有关系。

这就来分析一下:

1、在历史上,东北地区原属于关外,清末到民国时期是日本和俄国的争夺之地,其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受到这两个国家的影响。当东北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发展自然比较快,诞生了不少实力“强悍”的国有企业。企业发展了,工人生活待遇也好,单位能分房、教育医疗条件好、吃穿讲究后,也就有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因此东北人很早就开始注重对于自己子女的才艺培养,这批最早培养起来的工人子女现在也正成为娱乐圈的骨干力量。

2、东北位于我国的极寒地区,冬季长夏季短,每年有一半时间都比较寒冷。

冬季气温常常是零下二三十度,这种寒冷的天气不适合外出劳作,只能待在家里,室内活动的时间长,也就发展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像相声小品二人转之类,而赵本山和他的本山集团无疑在这方面起了带头的作用。

3、最后说说语言优势,我们现在通用的普通话就是发源于东北地区。

东北方言非常接近普通话,只是在一些词语的用法上略有不同。也因此东北的文化在全国的发展不会受到方言的限制。

我们都知道京剧在全国的戏曲中发展最好,而京剧的唱腔正是最接近普通话。而地方文化像粤剧、潮剧、秦腔、川剧、豫剧、泸剧、黄梅戏,潮汕评书、香港栋笃笑、粤语流行曲,往往会因为语言的影响而难以在全国普及。

东北娱乐文化的普及和渗透性自然也比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好,说着一口流利东北话的娱乐明星自然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像当年郭昶和潘长江搭档上春晚,演出小品《草台班子》,让全国观众对两人都留下深刻印象。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潘长江讲的是东北话,在娱乐圈很快就发展起来,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郭昶虽然是辽宁沈阳人,却因父母离异,从小随母亲迁往广州定居,讲粤语,所以他的发展明显没有潘长江的知名度高,其影响力也仅限于粤语文化地区。

可能正是因为以上几点原因,才令东北文化在全国娱乐行业中占据非常明显的优势。

说到这里,我们顺便为大家介绍几位东北明星:

演小品有赵本山、陈佩斯、黄宏、郭冬临、范伟,巩汉林、小沈阳、宋小宝等人;

唱歌的有李健、那英、青春美少女、毛宁、李双江、成方圆等人;

影视明星有赵文卓、李冰冰、沈傲君、刘烨、林更新、贾乃亮、井柏然、韩东君、孙红雷、韩庚、董洁、张翰、佟大为、沙溢、李幼斌、雷佳音等人,东北明星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例如:

像赵文卓,不但人长得帅功夫也好。当年李连杰拍摄《方世玉》,在北京体育大学选中了他出演反派。

开拍时同一片场的《王者之风》剧组炒了男一号,徐克便跑过剧组来把他挖了去,出演主角黄飞鸿,能够同时得到两个剧组的青睐,可见他的天赋和底子有多高。

孙红雷,又称孙漂亮,有“颜王”的美誉,演技也相当精湛;

沈傲君则是颜值高、气质也好;

李健唱作俱佳,风趣幽默;

毛宁更不用提了,曾经红遍大江南北,歌好听又英俊,和杨钰莹并称为金童玉女。

介绍了这么多东北明星,不知道大家满意不?

欢迎东北的小伙伴们来评论区报道啊!


电影烂番茄


你有哪些喜欢的东北籍艺人?

1.李健(黑龙江哈尔滨人)

谦谦公子,儒雅书生。

在他身上你能看到两个字,那就是学问。所以他才思敏捷,具有段子手属性,反应极快,说出的话机智又幽默,被邀请参加最近的音乐节目,也因为有他在而变得十分有趣起来。你看他的脸好像很严肃,说出来的话却可以让人大笑不止,大概这也是种反差萌吧!

还有他对音乐的坚持。他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哪怕没市场也没收入,十几年来一直租房子住。这是对音乐的信仰。我一直以为懂音乐的人不会轻易去迎合流行,走大众路线,那是一种放弃和自我否定。

还有他的感情。青梅竹马的初恋走到一起,那可真是我的人生中,就只有你。

综上所述,他整个人,好像都没什么可挑剔的,有一种理想化的完美感觉,就是你会觉得敬佩和羡慕的那种人,那种从小到老一直优秀的榜样,一个纯粹的忠于自我的人。

2.朱广权(吉林松原人)

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

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

当我知道这句台词是出现在央视的新闻里的时候,我就震惊了,他这么肆无忌惮的吐槽自己的工作,真的没关系吗?不会被开除的吗?

结果他非但没被开除,还有了更多的段子。

他说天气:

天冷的时候

“如果你在温暖的被窝,那么

床以外的地方都是远方

手够不着的地方都是他乡

上个厕所都是出差到遥远的边疆”

天热:

“小伙伴儿们,我只想告诉你们

热不仅仅是今天的事儿

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热情似火的艳阳天

原本想空调WiFi西瓜

却热得差不多能出锅撒把葱花”

反正他播新闻很不正经,动不动就是顺口溜,仿佛说话就是为了押韵。平时微博上也都是他写的诗,各种搞笑。他不是什么娱乐明星,可是好多人为了看他的新闻,追星追到央视,期待着他的新段子。

林更新(辽宁沈阳人)

他自己也会叫自己林狗。他爱吃辣条,喜欢穿大裤衩大拖鞋到处溜达,爱打游戏,爱网购,没事爱下厨吵几个菜。如果他不是演员,大概和我们身边普通的宅男也没什么区别,顶多就是帅点。可是喜欢他就是喜欢这接地气的劲,没什么距离感,他也说过演员就是一份职业,也是有上班和下班的时候。我觉得这种心态很难得。

雷佳音(辽宁鞍山人)

其实他没火的时候我就喜欢他。大概在《宝贝》播出的时候吧!我也没觉得他帅,可就是觉得他自带喜感,身上有股滑稽幽默的劲。反正他如果是我朋友的话我估计也会一天天的忍不住怼他,因为他太好玩了哈哈。我也不是因为他演的戏,其实大多我都没看过,包括我的前半生。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在非常静距离里,讲他小时候的事,还有关于初恋的那一段,讲的有意思极了。能把陈年往事形容的熠熠生辉的人,我觉得他活得很深刻,有种人性美,他还为初恋写了一篇文章,在微博里,当时我就想,他一个上学时候不学无术的小混混文笔怎么会那么好,可见他幽默底下暗藏着用心。没出名前他一直在演话剧,非常考验演技,对于感情他也是十分低调,对家人保护的很好,看得出来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

李佳航(辽宁鞍山人)

我知道大家知道他都是因为爱情公寓,屌丝之神。那的确是他塑造的深入人心的角色。不过他真的瞒着大家拍了好多戏,这几年加起来有三十几部,我也多多少少看过一些,没有张伟的影子,演什么像什么。演技派!

魏大勋(吉林省吉林市)

我一开始对他无感的。认识他是他和李沁那个如果爱,让人家嫌弃完了,木木呆呆的,总是get不到女生的点,一看就没什么恋爱经验,当然我觉得女生也是略微矫情。后来看了他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什么明星大侦探啦,二十四小时啦,拜托了冰箱啦,发现他性格里有一些讨喜的成分,很招笑,有亲和力,很容易被人接受。说话憨憨傻傻的,也可能是保护色,可是我怎么了,有时候几天没听他讲话又会去找他的视频看,然后对着屏幕姨母笑。他大概是那种相处起来没压力的那种人吧!

当然我也喜欢过沙溢啊,刘烨啊,宋小宝等等,反正有幽默感的我都喜欢,刘维也挺逗的,大概东北人的幽默感都生在骨子里了吧,就像李健说的,东北的冬天特别漫长,没事干点啥啊,相互调侃着玩呗!所以都是贫嘴!








Lockedon


东北人有用不完的梗,而且硬拗,不怕尴尬。就比如在最新一期《拜托了冰箱》,何炅问东北话的电视节目怎么说,宋小宝对答如流。

《拜托了冰箱》,东北话叫《求你了冰箱》。

《向往的生活》,宋小宝赐名《寻思个好日子》。

《放开我北鼻》,东北话叫《你松开那孩子》。

《吐槽大会》,叫《可劲儿嘚比》。

《奔跑吧兄弟》,东北叫《快蹽大兄弟》。

最火的《创造101》,东北人叫《整事儿丫头们》。

嗯,没事儿别让东北明星上真人秀,不然他们连裤子都敢脱我怕观众笑跑偏。

但这并不是说耍宝就能上节目了,有一批东北人都是经过了多年艺能的培训打拼出来的。

赵本山无疑是让东北演员和东北综艺火遍全中国的启蒙人。他连续登上的央视春晚,其实就是中国最顶级的综艺节目。在他参加的最后几届春晚,一大使命就是推出了小沈阳、王小利等人。

今天,包括宋小宝、文松、“赵四儿”在内的辽宁民间艺术团成员,通过几档喜剧作品走红。他们并不是靠人设,而是的确是有自己的经典代表作,而且为观众熟知,已经成为综艺圈不可或缺的力量。


媒玩


东北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采暖期为六个月。在东北有一种生活作息叫猫冬。顾名思义就是这里的冬天非常的冷,不易外出劳作。冬季最冷的时候室外温度为零下三十度左右。因为天气的原因冬季一般都是在室内活动的。闲暇下来的人们总呆在屋内没有事做。便你去我家,我去你家的闲聊。往往约上三五人去某某家开开玩笑唠唠家常。时间一久人们就掌握了一些语言技巧,在加上肢体动作。单口相声和二人转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只是由于地理位置和传播的局限性并没有发掘出来。后来由于电视和手机的传播才被人们所熟知和喜爱。现在的网红,主播,以及喊麦有很大一部分群体都是东北人。东北特有的气候和风俗习惯,在加上东北人的幽默语言,慢慢的被国人所喜爱。


东北偏东4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多出喜剧明星,乃至多出歌星、影星、以及其他领域的星星,根子上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东北人的性格,二是普通话说的好(普通话就是来自于东北)。

2,东北人性格之——外向。很难想象一个内向的人能够做喜剧明星。或许可以。但从概率的角度讲,外向的人显然更适合演喜剧。

3,东北人性格之——张扬。用东北话说就是:得瑟。张扬和得瑟显然有不好的一面。但放在演戏层面,却有一个利好的促进作用——爱表现,表现或表演的欲望强烈。演戏,简单讲,无非就是各种人物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不愿意表现的人,能够去演戏。如果自己本身性格中有那种喜欢表现、乐于表现的基因,显然更有利于演戏。

4,东北人性格之——豪爽。用东北话说就是:大大咧咧。豪爽对于演戏来说,最大的利好就是:放得开,豁出去了。在日常生活中放得开,就可能使得两个人在聊天过程中什么都说,说着说着,笑料就出来了(因为什么都敢说,所以就会逐渐往夸张的方向去说,然后笑料就出来了)。在演戏中具体有两个表现,一是各种喜剧类型都敢于尝试;二是在具体表演过程中,敢于发挥,不怕出“丑”。而这两方面对喜剧来说,往往是很关键的。

5,东北人性格之——黑土地的乡土气息较为浓厚。也就是接地气,更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这无疑更有利于喜剧表现(最厉害的喜剧就是在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发现笑料)。

6,东北人语言——最接近普通话。普通话发源于黑龙江,东北笑星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喜剧作品能够以普通话为载体,除去不太多的东北方言,全国观众对大多数内容都能理解。

7,东北人相貌——帅气靓丽与“歪瓜裂枣”般喜感的人都有。东北人相对人高马大,这无疑有利于成长为明星。而同时长相喜感的也大有人在。演喜剧,本身相貌喜感,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比如,憨豆,金凯瑞,往那一站,看着就想笑。

8,东北曾经的富裕——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好,文体娱乐才可能发展的好。以辽宁为例,曾几何时,辽宁经济远超广东。那时候也是辽宁文体极度发达的时期。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歌星,小品,相声(东北相声,尤其是辽宁相声,曾经是和津京相声三足鼎立的)等等。别的不说,就说中超,俱乐部成绩好的都在经济发达省份。所以,东北富裕的早,在文体方面也起步的早。

9,东北喜剧隐忧的危机——搞笑套路单一,表演模式单纯,作品内容单调。东北喜剧人在演技乃至于某些台上硬功力方面都没得说,非常棒。就是在作品细节方面还有待提高。这有三大原因,一是与东北人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关,缺少对细节的研磨。二是东北人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从东北整个社会的发展就可看出!再比如,东北一直出不了全国性数一数二的大富豪。背后其实都是缺乏创新。欢乐喜剧人里开心麻花和辽艺作品的对比,也能看出二者的区别。三是,赵本山需要“进化”。因为东北喜剧的方方面面被赵本山牢牢把控,所以,如果本山老师不“进化”,那整个东北喜剧想要突破,也很难。当然,进化并不是说丢掉东本喜剧的特色和根子,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

综上,东北人的性格、语言、表演风格、相貌,是东北盛产喜剧明星或其他明星的主要原因。


企业及个人软实力


个人没有觉得东北占据了娱乐圈半壁江山,虽然这里面没有说韩庚、孙红雷、贾乃亮、井柏然、那英、赵本山、潘长江、陈佩斯、范伟等等。半壁江山这话说的有点大了,搞的和汪峰一样,其实上海和北京人也占了好大一部分。确切点说是占据小品界半壁江山。


满脸胡渣7


解放前由于中国东北地区由于日本和苏联的占领,东北地区是全国城市化完成度最高的地区,由于日本和苏联留下相对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这里诞生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工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人家庭物质生活优越,他们精神文化需求和子女教育的需求促使他们把子女送到文艺培训班学习才艺,是他们成为了新中国最早学习才艺的一批孩子,优越的物质生活电视的较早普及,国企每逢节日的文艺汇演、露天电影又给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文艺氛围,然后他们长大了。

至于东北农村漫长的冬季农闲期,他们无所事事经常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喝小酒,高兴了拉起二胡唱唱小曲来打发无聊时光,也创造了良好的文艺氛围。

当然也离不开东北人乐于表现,神经大条的性格。




力清扬


俗话说温饱思淫欲,说的就是肚子不饿了就有劲折腾别的了。记得有个故事:一对贫寒的老年夫妇呆在自己的小茅屋里相互埋怨,遵守上帝的戒律不去犯罪,那是富人们的事情。谁还会在吃饱、穿暖的时候去做上帝不允许的事情呢?上帝听到了他们的抱怨,于是就派一个天使把他们接到一个富丽堂皇的房子中,房子外面有美丽的花园,里面有温暖的壁炉和点缀着银质餐具的餐桌,餐桌摆满了山珍海味和美味佳肴。天使告诉他们,主人让你们尽情享受这里的一切,不必再为衣食、温饱担忧。只是——天使指着餐桌上一只扣着放的,很普通的陶瓷碗说:任何时候都不要打开这只碗,否则主人会立即把你们赶出去,回到你们原来的破旧小茅屋。他们欣然答应,过上了衣食无忧开心快乐的生活,很多年后他们觉得这样的日子太平淡了,就开始对这只碗好奇,时间越久好奇心越重,终于有一天老头忍不住打开了那只扣着的碗,碗里什么都没有,而他们违反了规定又回到了茅屋。

然后我觉得东北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结果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从气候来说,东北基本就是除了冬天就是夏天,冬天时间很长,漫长的冬天里除了劳作剩下的就是娱乐项目了。东北作为二人转的发源地,跟东北本土的民情也就息息相关,包括我们在《智取威虎山》中看到的,土匪也喜欢二人转。艺术源于生活,二人转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被赵本山作为起家根源,聚集了现在的赵家班。春晚让赵本山火遍中国独霸春晚舞台,小沈阳可以说是分水岭,小沈阳一夜爆红之后,赵家班更多的人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说他们占据全国娱乐的半壁江山也是他们的标签太明显。


荆棘鸟归去来


因为中国的娱乐中心在北京,东北人属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与之对应的,上海人、广东人去北京发展的就少多了。更多广东人宁愿去香港闯一闯就是这个道理,不是因为香港机会更多,而是语言和风俗都比较习惯。很多上海广东福建的南方人,都听不惯北京的二话音,生活方式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去的就少了。


熬小鱼123


半壁江山绝对的有!主要还是气候的原因,东北大冬天的他们东北人都不出门的,在家里当然得想个营生,唱歌跳舞小品二人转当然少不了,时间长了就流传下来了,什么艺术院校啊,民间艺术团啊,因为有了底蕴文化,所以人才也是比较多的!随着娱乐圈的发展,演戏唱歌的收入越来越多,演艺事业成为东北的一个支柱产业了!所以半壁江山在东北这话没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