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终篇)

简介:这是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战略布局的第三篇,如果感兴趣,可以先阅读前两篇。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终篇)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作者 | 左刀

我们前文分析了阿里巴巴在未来10年左右的布局:未来2年,阿里巴巴的主要精力在新零售和本地生活领域,未来5年,阿里巴巴在ET大脑和智能操作系统AliOS会大放光芒,未来10年,阿里巴巴在物联网和海外业务中的布局,将会开花结果。

在更远的将来,阿里巴巴还有哪些布局呢?

首先要谈谈阿里巴巴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

在比特币,区块链等概念大火的时期,各类币圈和链圈的大佬们纷纷粉墨登场,当然,这其中不少都是骗子。相比较而言,国内的BAT们在币圈和链圈的动静都不算大,网上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们认为,区块链就是要去中心化,甚至高呼:要用区块链把BAT的命给革了!想想其实挺搞笑的。

币圈先开始大火,各种一夜暴富的神话故事在坊间流传,比特币从微不足道到2万美金左右的价格,让所有人为之亢奋,据说,温州炒房团直接去炒币了,广场舞大妈放弃黄金直接炒币,一些年轻人把房子卖了来炒币,传销头头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搞白皮书,发空气币。

事情的结果是,比特币从2万美金跌到了7000美金左右,传销头子的空气币发了一个又一个,他们喜提奔驰宝马,参与者投入了奥迪,收获了奥拓,啃着涪陵榨菜幻想着一夜暴富,而做矿机生意的那些“卖水”者们,在闷声发大财好几年之后,现在则一个个的要急着上市割韭菜了。

币圈搞烂了之后,各种半夜几点的链圈又开始火爆,一开始是链圈的各种群,各种自媒体开始火爆,然后各种高端CEO论坛也开始火爆。一时之间,给人以BAT很快要被革命小将颠覆的错觉。

可惜的是,链圈的自媒体近期遭遇了团灭,不仅投资人不再投了,连公/众/号也集体被封了,各种有身份的大佬们相继从各种几点半的群中退出,各种高端论坛,除了论坛举办方赚了钱之外,绝大部分幻想着进入链圈然后暴富的人,收获的依然是一地鸡毛,而区块链领域如何赚钱,也在疯狂之后才被人们重新审视。

阿里巴巴在区块链领域一开始是没有任何名气的,没有炒币,没有参与各种几点半的圈子,也没有召开各种区块链的高峰论坛。

直到2018年2月,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全球区块链企业专利排行榜(前100名)”,人们郝然发现,原来阿里巴巴竟然是全球区块链专利申请的第一名,另外,中国公司在前100名中表现非常抢眼,前100名中,中国入榜的企业占比49%,其次为美国占比33%。(最新的榜单中阿里依然排行世界第一,但美国企业追上来了)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终篇)

区块链技术的真实应用目前还非常的少,从阿里巴巴的布局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溯源系统

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农产品、食品、医疗产品等相关领域的溯源。比如,阿里成立了电子商务子公司 Lynx,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其跨境物流服务的信息。比如生产、运输、海关、检验和任何第三方验证等运输信息方面。另外,天猫和菜鸟合作,为其跨境供应链采用了区块链技术用于追踪发货信息等。

不过,这项技术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如果源头存在弄虚作假,那么整个追溯就是无效的;此外,如何防止追溯码造假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当前除了阿里之外,京东等其他厂商也在尝试,但这块如果要真正的成功,政府或者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以及如何防止造假等技术手段在整个链条中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参考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的历史文章《区块链与数字货币部分热门问题简答》)

不管怎么样,基于区块链的溯源系统至少可以保证在阿里的供应链体系下,产品是正品,且在每个环节能保证该环节的负责方,从技术上很大程度防范了虚假产品,虚假物流,虚假质检等情况,尤其在跨境产品上有着很重大的意义。

2、金融领域

在今年6月25日在香港蚂蚁金服发布会现场,支付宝香港宣布联合菲律宾最大的电子钱包GCash推出区块链跨境实时汇款服务,这项服务将率先在香港和菲律宾推出,蚂蚁金服区块链汇款业务的首次体验者,是一位在香港工作22年的菲律宾外籍员工,名叫格蕾丝(Grace),在现场直播演示向菲律宾境内汇款,耗时3秒到账!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格蕾丝表示这种高效“很酷”。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终篇)

值得一提的是,跨境实施汇款是当前区块链领域的一个热门,目前国际上的Ripple项目,老牌的SWIFT等都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能量,聚集了一批很有实力的会员。

不过,阿里巴巴作为互联网领域的代表,联合各个国家的电子货币力量(实际上,阿里投资了不少电子货币公司,包括GCash),很有希望成为国际上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

本人对阿里巴巴区块链技术在跨境业务上的落地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此外,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金融机构中也会逐渐落地,阿里巴巴早已将FinTech改变为“TechFin”,凭借着蚂蚁金服在金融领域的超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力,未来在传统金融机构中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和后续持续的服务,也将会是整个阿里(含蚂蚁金服)的巨大增长空间。

3、医疗

在2017年8月,阿里健康宣布与常州市推出我国首个基于医疗场景的区块链应用——“医联体+区块链”试点项目的合作,将区块链科技应用到常州市医联体底层技术架构体系中,可以低成本、高安全的方式,解决长期困扰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安全问题。打造一个“值得信赖的交易环境”。

在今年的8月,蚂蚁金服区块链携手航天信息悄然试水区块链医疗电子票据服务。在杭州、台州、金华三地医院患者,用支付宝缴纳挂号、门诊和住院费后,相关电子票据就会即时发送到支付宝“发票管家”里;用现金、医院APP、医保卡付费的患者,只需要用手机扫一扫检查单上的二维码,就能扫出一张电子票据。凭这些电子票据,可以报销、开请假证明,不必再去窗口排队开发票。

台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胡富宇表示,电子票据这一市民们看病服务体验升级的“最后一公里”打通后,市民看病整体流程平均可节省1.5小时时间。据称,这一应用场景是个联盟链,链上的节点包括医院、当地财政局、当地社保局、航天信息和支付宝。

虽然区块链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会面临很多复杂的局面,比如地方保护,不愿意共享数据,政府部门的顾虑等等,但总体而言,这是一个方向,未来10多年之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主流的方向,阿里又走在了前列。

4、公益

早在2016年7月,蚂蚁金服就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这是阿里体系内最早落地的区块链应用技术。

该项目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区块链公益筹款项目“听障儿童重获新声”,让每一笔善款可被全程追踪。目前一共有37个机构、304个项目参与蚂蚁区块链平台。通过区块链平台的捐赠用户数达到62.9万,笔数74.7万笔,总金额超过3.49亿。

在“蚂蚁区块链”平台上,蚂蚁金服将自身的区块链应用场景主要定义为两个方面:公益和供应链,这也是阿里体系内最容易落地的两个方向。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终篇)

随着未来阿里生态的不断壮大,区块链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说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务体系(例如2016年尝试的“法链”)、房地产体系(阿里已经开始尝试)、消费金融体系等等,未来存在者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10-20年,对阿里巴巴影响巨大的,除了区块链的相关技术之外,我们还要讲一个比较偏门的方向——碳交易。

严格的说,现在的碳排放是放在蚂蚁金服里面,但由于其未来涉及到“碳交易”,有商品和金融两种属性,所以,我们也放在阿里巴巴的体系内讨论。

我们最为熟悉的碳排放项目,就是“蚂蚁森林”,没错,就是那个每天通过不同的方式,可以积攒能量,然后可以去种树的项目。

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公益项目,你每天走路,网络支付,用支付宝缴纳水电费,用淘票票买电影票等等,都可以产生能量,然后能量多了,就可以去种树。支付宝会真的帮你在需要种树的地方去种棵树,那一刻你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这满足的是人们“向善”的心理——不花钱就可以做善事,很多人还是愿意去做的。

不过,阿里最初设计“蚂蚁森林”的时候,其实主要是为了未来的碳交易市场。这个市场虽然很大,但在国内一直没有像样的做起来,以至于大部分人并不了解。

简单的说,为了防止全球变暖,至少延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全球各个国家通过谈判和妥协,在1997年签订了一个《京都议定书》,量化了每个国家的减排指标,各个国家有各自的碳排放量,就是允许排放温室气体的数量(大部分是二氧化碳,还有其他气体,但总体简称碳排放),相当于配额,一个国家的配额用不完,而另外一些国家的配额很快就用完了,这样就存在交易的可能性。对于企业也是如此,在一个国家内部,一些有减排要求的企业也有配额,配额用不完的,可以卖给配额不够的。这就是碳排放交易的由来。

对于个人而言,“碳账户”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前卫的方式,目前,个人的碳账户是无法进行交易的。不过,阿里巴巴对此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蚂蚁森林,获得能量有多种方式,正与支付宝生态圈完美结合。例如,支付宝线下支付可以获得能量;用钉钉可以获得绿色办公能量;用飞猪订票可以获得网购火车票的能量;用便民生活中的生活缴费、菜鸟快递、城市一卡通、车主服务、医疗健康分别可以获得生活缴费、绿色包裹、公交车、ETC缴费和车辆停驶、预约挂号能量。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曾经说过:“ 产品初期通过公益基金会购买个人碳账户所积累“绿色能量”的办法,将其转化为植树行为。未来将参照国际上一直通行的自愿减排(VER)交易机制开展VER减排项目交易,鼓励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购买。下一步,如果个人碳减排活动能够形成国家认可的方法学并纳入中国自愿减排项目(CCER)类型,将能成为以后个人参与碳交易的“碳户头”,参与未来碳市场的买卖与投资。”

这是一个非常绝妙的设想,未来,每个人的碳账户可以参与买卖,你的“能量”越多,越值钱,并且对社会的绿色环保贡献越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设计。

不过,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但碳排放方面的交易之路却并不顺畅,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多个城市建立了多家环境能源交易所,但交易所内真正完成的自愿碳减排交易却非常少。当前达成的自愿减排交易也仅仅是一些环保意识强的买家的个别行为,很少有来自高耗能行业企业的参与。可以说,交易所大都处于“有场无市”的尴尬境地。

这与我国相关立法和监管并不完善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总体而言,我国在履行全球责任时,将会越来越规范和健康,碳排放领域值得长期看好。蚂蚁森林的碳排放“能量”初期通过公益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购买个人碳账户所积累绿色能量的办法,将其转化为植树行为,未来将参照国际上一直通行的自愿减排(VER)交易机制开展VER减排项目交易,鼓励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个人购买。

蚂蚁森林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个人碳市场产品,并成为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2017年2月17日发布的《中国碳市场研究报告2017》中的典型案例。此外,蚂蚁金服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已正式启动全球首个绿色数字金融联盟,共同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绿色金融发展。这是UNEP成立45年来,第一次携手中国企业发起的国际性联盟。

阿里巴巴在碳排放领域进行了很多超前的布局,蚂蚁森林已经拥有了3.5亿的用户(截止6月5日)且仍然处于不断成长阶段,支付宝中的大量产品已经与蚂蚁森林打通,其“能量”的算法是由北京环境交易所提供的,这就为其未来变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未来,随着碳交易的不断成熟,支付宝中的各个产品将会反过来受益于碳交易体系,越来越多的人会采取更加绿色的方式,使用支付宝的各类工具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碳交易“能量”。

蚂蚁金服还在近期入股了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未来将会大概率参与更多的碳排放交易平台建设,并不排除通过技术手段,深度参与到各类交易所的建设中去。

虽然国内碳排放市场的建设和规范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未来10多年之后,中国必将成为全球碳排放领域交易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伴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全球第二大的碳排放市场,将会给阿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其全球个人碳排放第一大规模的平台蚂蚁森林,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平台,在未来的全球个人碳排放交易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不排除这个碳排放平台未来会成为国际性的个人碳排放交易平台。

这真是一个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绝佳的生意。

说完了碳排放交易,我们最后看看阿里更加久远的布局:达摩院聚集全球顶尖人才,研发最顶尖和前卫的技术,有点类似于当年AT&T的布局,罗汉堂研究超前的经济和社会趋势,在企业层面,这样的布局非常的罕见。

而对未来50年而言,其中最为典型的,最重磅的布局,就是量子计算。

阿里巴巴是中国所有民营企业中,最早介入量子计算领域布局的企业之一。早在2015年,阿里巴巴效仿IBM、微软和谷歌,与中科院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实验室将结合阿里云在经典计算算法、架构和云计算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中科院在量子计算和模拟、量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颠覆摩尔定律,探索超越经典计算机的下一代超快计算技术。

根据联合实验室的研究计划:预计到2025年,量子模拟将达到当今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的水平,初步应用于一些目前无法解决的重大科技难题;到2030年,研制具有50-100个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突破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的芯片工艺,从物理层设计、制造,到算法运行实现自主研发,全面实现通用量子计算功能,并应用于大数据处理等重大实际问题。

根据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施尧耘博士的介绍,阿里云量子技术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提升、赋能、安全。

提升:提升现在的计算,包括机器学习,组合优化,带动基于这些核心计算应用的增速。

赋能:为合作伙伴打造开放量子计算平台,支撑跟量子信息相关产业的腾飞,营造量子信息技术的生态系统。

安全:扩充加强阿里云已有的量子加密通信技术,推出基于量子密码的安全计算,让客户使用阿里云的时候,数据和程序即使是对阿里云也是保密的。

阿里巴巴为未来50年进行的战略布局(终篇)

潘建伟院士认为:“未来十年能实现数百个量子比特的操作,在特定领域的计算能力达到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的100万倍。”

根据雷锋网的介绍:量子信息学,主要有三方面功能,一是利用量子通讯,可以提供原理上无条件安全加密手段;二是利用量子计算,可以提供超快的计算能力,揭示复杂系统规律;三是利用量子精密测量。

可以看出,量子计算与物联网、5G时代和区块链技术是紧密相关的,是基于物联网、5G时代和区块链技术的最新信息技术手段,是未来几十年最有前景的基础技术之一,如果没有量子计算技术,未来物联网和5G时代的信息安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区块链技术的算力等,都会处于跟不上时代的阶段。阿里巴巴提前介入布局有着重大的意义。

当前,阿里巴巴与中科院合作的量子计算云平台中的量子计算云平台系统架构,能够为前端客户提供量子算法开发测试环境,后端能够连接经典计算的仿真和真实的超导计算,同阿里云协助进行网站的搭建和运营,提供云计算资源支撑和经典计算的仿真环境。

据悉,在量子通讯上面的应用,目前已有网商银行采用量子技术在专有云上完成了量子加密通讯试点,阿里云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第一家可以提供量子加密信息传送服务的云计算公司。

我们最后按照时间看看阿里巴巴在量子信息学上的大动作:

1、2015年,成立与中科院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研究量子计算机技术;

2、2017 年 5 月,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等参与研发的中国首个光量子计算机面世;

3、2017年9月,阿里宣布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世界顶级量子科学家施尧耘入职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阿里云量子实验室主任。

4、2017 阿里云栖大会上,施尧耘博士宣布由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共同开发的量子计算云平台正式上线。

5、2018年1 月份,阿里引入曾获得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哥德尔奖(Gdel Prize)得主、匈牙利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奥·塞格德(Mario Szegedy)入职阿里巴巴达摩院,在位于西雅图的阿里云量子实验室 (AQL) 做研发。

6、2018年2月,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与阿里云宣布,11 量子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服务在量子计算云平台上线。这是继 IBM 后全球第二家向公众提供 10 比特以上量子计算云服务的系统;

7、2018年5月,阿里巴巴量子实验室施尧耘团队宣布成功研制当前世界最强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名为“太章”。 基于阿里巴巴集团计算平台在线集群的超强算力,“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拟了81(9×9)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Google随机量子电路,之前达到这个层数的模拟器只能处理49比特。 虽然量子信息学离最终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得到正式的,大规模的应用可能还要等到十几二十年,甚至更久远之后,但阿里巴巴的超前布局为自己赢得了超前的技术积累,被外媒认为挑战了谷歌的“量子霸权”。同时,阿里的量子布局,也给国内其他企业带了好头,比如,百度成立了量子研究所,腾讯成立了量子实验室,华为布局量子通信等等,这些中国最顶尖的企业,将一同挑战美国的“量子霸权”,与中国的科技界一起,为中国在将来的量子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努力。

除了我们讲到的这些布局之外,阿里巴巴的“NASA”计划,是面向未来20年组建强大的独立研发部门,建立新的机制体制,为服务20亿人的新经济体储备核心科技。这里面,除了已经在做的机器学习、IoT、操作系统和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之外,从多起收购和参股案例来看,或许在芯片领域,阿里巴巴也能在未来几十年给中国带来更大的惊喜!

来源 | 小商帮科技

作者 | 左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