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哥萨克可以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给俄罗斯打下诺大的领土?

手机用户79344829963


斯拉夫的自由人——哥萨克

哥萨克原本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群体。在历史上以绕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支撑俄罗斯帝国17世纪往东扩张的主要力量。

13世纪初期,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钦察汗国的统治而迁徙到俄罗斯南部的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

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突厥语中的“自由人”,因此哥萨克也被称为“斯拉夫的自由人”。哥萨克人在俄南地区生活繁衍,并且建立了地方政权。

为了生存,必须学会战斗,必须改变发型

由于哥萨克聚居地处于各大势力(俄罗斯、波兰-立陶宛联邦、鞑靼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的交汇处,因此他们需要面对来自各势力的威胁。因此他们学习了主要的敌人——鞑靼人的传统习俗,他们不但采用了鞑靼式的衣著,还学习鞑靼人的射术、马术与战术,这一切成就了哥萨克们艺高人胆大的本领。

由于哥萨克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继而在武力方面越发强大和成熟。哥萨克人为了保持彼此之间的联系,演变出许多不同于外族的特征,其中一个特征就是“发型”。他们将头上的头发完全剃光,只留下头顶上的一络头发。然后留起好看的胡须,在搭配上特殊的服饰,哥萨克特征就形成了。

现在的有些哥萨克人依旧保持这种传统,他们认为胡髭和剃光的头,是一个战士至高无上的象征,它代表不同于一般的哥萨克人,而是一个一心一意为哥萨克人奉献的勇士。”当一位年轻的哥萨克人要加入武士的行列时,首先要将发型改变。

哥萨克生存于险峻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的家人,他们的生活有如军营一般,但由于他们是出于一群追求自由、平等的一伙人所构成的,因此他们的社会是没有阶级的,平日的团体事务由称为“拉达”的议会所决定,只有面临到战争时,他们才推举一个人担任领袖,战后即恢复一般身份。但这一制度到了后来有所改变。

由于哥萨克善战且剽悍,因此波兰王国与俄罗斯帝国先后给予他们许多优待条件,前提是他们要效忠自己,为自己战斗。而哥萨克人恰恰需要的是这种生活方式。于是,在许多战场上,常常看到带着皮帽。骑着快马,挥舞着哥萨克马刀冲锋的哥萨克人。

登上历史舞台,充当沙皇的屠戮工具

从此,哥萨克正式跃上了历史的台面之上,成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特有的军事编组。由于波兰丧失的哥萨克的支持,结果导致由波兰统治的乌克兰地区归属到俄罗斯帝国版图之中。从此,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哥萨克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哥萨克形成了狭隘的民族偏见。他们盲目地效忠沙皇,崇尚“哥萨克荣誉”,蔑视“庄稼汉”,歧视“外乡人”,远离革命民主运动,充当了沙皇的鹰犬,成为杀戮异议者的刽子手。

从十七世纪开始,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兵队成为俄罗斯对外征战的主力部队,从十八到二十世纪的俄国所有重要战争,不论是对外或是对内,哥萨克人从不缺席,到处能看到他们挥舞马刀的身影。这其中包括对瑞典的大北方战争、六次俄土战争、两次俄波战争、日俄战争,以及与大清帝国的战争。哥萨克骑兵队的铁蹄踏遍了波罗的海、克里米亚、高加索、整片中亚草原、黑龙江到库页岛……

哥萨克人针对杀戮和掠夺这类事情,从来不感到厌倦,反倒是非常喜欢。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人丧身与他们的马刀之下。哥萨克人尤其喜欢伏特加这种烈性酒,他们在战场上,喜欢燃起火焰,一边喝酒,一边唱歌,一边杀人,一边跳舞。

到了后来,不论是西伯利亚的开拓、还是拿破仑的战争、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十月革命、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哥萨克为其主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17世纪中叶,在波兰和俄国第一次爆发由沙皇下命令、哥萨克充当急先锋的屠犹活动。哥萨克人天生排斥犹太人,憎恨犹太人,因此有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他们杀害。

1812年,在俄国打了败仗的拿破仑面对哥萨克的冲锋,曾感慨说:“上帝啊,如果能给我两万名哥萨克兵,我将征服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由此可见哥萨克是多么的凶悍和不要命。

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哥萨克后人分布在各地,他们很多人依旧保持着传统观念,这令周边的邻居们不得不对他们警惕。


大狮


哥萨克之所以能够在不到百年的时间为俄国沙皇开疆辟土,拿下东方诺大的土地,这是因为对于西伯利亚和黑龙江流域的原住游牧民族来说,哥萨克雇佣兵有三个很大的优势。

1.他们手中持有的枪炮等热兵器,尽管当时这些武器在技术上并不完善,无论是火绳枪还是后来的燧发枪,性能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但是对于没有见过世面的土著来说,光是发射时腾起的烟雾和巨大的轰鸣声就足以对他们产生极大的震慑了。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1582年,叶尔马克领导的数百哥萨克在图拉河畔与失必儿汗国的战斗中,数千沃古尔人武装在哥萨克的第一轮火枪齐射后就做鸟兽散了,尽管实际上他们当中并没有多少人被弹丸击中。

2.合理的军事组织和战术安排,以及沿河而建的众多木堡,步步为营的扩张方式。虽然在俄国历次东扩的过程中,一次性投入的哥萨克队伍的人数并不多,多则千人,少则数十人,而且他们也没有上峰的明确战略目标指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其内部的组织和基本战术操练都蕴含着正规军的模式。而且他们并不恋战,在向东扩张征服的过程中,采取的是一种“利则胜,不利则去”的原则。哥萨克依托自建的木堡等防御工事,以逸待劳,当缺乏攻坚能力的原住民因久攻不下而撤退时,他们再从工事利钻出来发起追击,往往打后者一个措手不及。这些修筑在大小河流交汇处或河口处的木堡,既是哥萨克们的过冬住所,又是他们用于储备粮食、武器弹药等物资的前进基地,以及强征原住民实物税的中心。此外,哥萨克利用

西伯利亚境内河流众多,众横交错德特点,采用水陆并进的行进办法,对原住民的领土逐步蚕食。

3.对原住民部落采取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的手段。比如,17世纪中叶,在俄国人基本控制贝加尔湖地区之后,发现当地的渔猎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就以保护当地通古斯人免受南方蒙古人袭击为由,强征前者的实物税,从而激化双方的矛盾。

正是以上三个优势,加之在东扩的过程中,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政权,哥萨克们才能以少得可怜的军力,为沙皇打下了西伯利亚乃至远东诺大地盘,奠定了现今俄罗斯领土世界第一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