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经济好,炒房不如搞创投

创投发掘明日之星

上个世纪90年代,一个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设计了网络爬虫,用以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他的一名研究数据挖掘的同学与他一起做了一个查询的工具,能够把关联性更大、更有意义的搜索结果显示出来。

他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出去创业。只是两个学生的家底太薄,很快就把钱花光了。他们只好通过母校斯坦福大学帮助学生创业的办公室联系知名校友,想碰碰运气拉投资。

斯坦福大学帮他们联系到了太阳微电子公司的创始人安迪·贝克托森他在办公室约见了这两个师弟,他当场试着搜了搜网页,还挺好使,也就没多想,写下了十万美元的支票给了他们。

这两个学生就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他们拿了这笔钱后于9月7日组建了谷歌公司,并在次年在创业基金首轮融资中获得2500万美元,使谷歌的价值飙升到一亿美元。

创业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勤劳而智慧的人民群众是无穷的创造力源泉,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 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创业还需要创投的扶持,哪怕像谷歌这样未来的明星企业,创业三年后才开始扭亏为盈,要不是像贝克托森这样的天使投资人和最初投资谷歌的创业基金支持,恐怕谷歌这个创立于加州门罗公园一个郊区车库里、第一个数据中心是在一间租来的房子里组建的公司是生存不下去的,就更不用说发展成今天超过8000亿美元总市值的国际互联网巨头了。

创投支持创新行为

创业投资在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很多。

从美国历史数据来看,20个行业从1965年到1992年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在激励创新方面,创业投资额的效率大约是企业研发费用效率的3到4倍;1992年以前创业投资只能解释美国8%的工业创新,而自1992年以后由于美国创业投资的快速发展,1992-1998年间,创业投资能够解释美国14%的技术创新。

为什么创业投资能够高效地促进技术创新?这是因为科技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的生产力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且周期长的活动,这就决定了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中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能否有创业投资资金介入于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中试、商品化和产业化活动,是成果能否转化成功的重要环节。一般的融资渠道难以支持这种高风险投入,反而是创业投资敢于冒险,能够扶持这些创新项目从实验室到落地,就像谷歌的例子那样,两个年轻人的车库创业,尽管有先进技术还是难以从传统渠道融资,但是创业投资行业是愿意给他们机会的。

我国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往往是不重视的,这就造成了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原创性不强、商业价值偏小、科技成果的系统性配套不完善,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脱节现象很严重。如何催化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让原本可以改变生活的科研成果投入实际生产生活,也让科研人员能够得到市场给予的价值?做好孵化器和沟通渠道的创投行业必然要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也是创投基金大显身手的领域。

中国经济需要创业创新

如今的经济形势可不乐观。

先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8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0%,与6月份持平。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增速较1-6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似乎在减缓。

想要经济好,炒房不如搞创投

再看固定资产投资,2018年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55798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比1-6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3%。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2649亿元,同比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在趋缓。

想要经济好,炒房不如搞创投

这些数据反映了如今经济的困局。原本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即出口、消费和投资都面临失速的危险。

先看出口,中国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9013.2亿元人民币,收窄26.7%,贸易顺差已连续8个季度同比收窄。随着和美国贸易战的加剧,中国出口受到打击,进口成本也在增长,下半年贸易顺差会继续收窄,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变得不现实了。

再看消费,如此惨淡的消费增速数据表明,由于民众生活压力大,教育、医疗、养老等负担又重。收入方面,个人所得税降低了,社保又多交了,税负也没有减少。房租、食品等价格还在屡创新高,通胀压力下,大家又都不想消费了。2018年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1419亿元,增长5.7%。如果和前面的月份对比,增速也是越来越慢的。

想要经济好,炒房不如搞创投

最后看投资。在以前遇到经济增长失速,大搞基建是屡试不爽的办法,而现在呢?看看以前大搞基建二GDP增速很快的天津吧,看看其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也是生产总值增量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可以一定程度表示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了多少GDP。

想要经济好,炒房不如搞创投

天津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一路下跌,2007年此数值还有0.69,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一元,当地GDP能增长0.69元。而到了2017年,此数值变成了0.063,投资固定资产一块钱,去年只能拉动0.063元GDP。这就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这一招越来越不灵光了。

那么,还有什么办法拉动经济增长呢?只能鼓励投资创新领域这一条路可走了。而在这条路上,创投机构的角色就很重要了。

创投机构助力创业创新

通过创投机构来投资创新行为,扶持创业是有很多好处的。

首先,创新本身就是难度很大,成功率很低的一条路。具有很强风险辨识能力和项目识别能力的创投机构能够在市场机制下发掘出真正的好项目并进行投资,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盲目投资造成的效率低下和浪费。

其次,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难题,而创投机构会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并不限于确立企业战略定位、帮助企业脱离债务困境、提高企业研发团队水平、对接市场资源、帮助企业处理危机、帮助企业并购运作、帮助企业获得融资、操盘上市计划等。这些专业服务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在创业路上解决遇到的难题,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

第三,从创投机构上收到的税其实并不重要,不如给创投机构减税,促使创投机构募资更顺利,创投机构也就能拿更多钱去扶持中小企业,成功扶持起来的中小企业纳税是创投企业纳税的上百倍乃至上千倍。就以海汇投资为例,在广州黄埔科学城总部附近就投资了约50家企业,这些企业每年的纳税就高达三十个亿,远远比海汇投资本身纳税额要高。如果不考虑创投机构这种以点带面的扶持能力,只是一味给创投企业加税,会造成潜在投资人不愿意为创投机构出资,中小企业也会没人扶持,难以发展壮大,社会资金流动变得更不活跃,死气沉沉,无法起到激活创业的作用,是百害而无一利的短视行为。

第四,创投机构是通过直接融资的手段帮助中小企业。中国企业间接融资占融资比例太高,导致杠杆率居高不下,在去杠杆过程中通过强行降低间接融资比例,造成刚性去杠杆,会让经济短时间内难以承受。要从长远来去杠杆,就必须通过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来挤压间接融资。扩大直接融资也能让原本难以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资金。显然,想要通过直接融资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通过专业的创投机构进行投资是最好的选择。

总而言之,创投行业对于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一家良好的创投企业能够扶持出一个地区大量利税企业,并帮助它们解决日常问题。创投机构能挂钩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和投资,降低杠杆率,温和去杠杆,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目前经济发展失速,迫切需要创业创新型未来拉动经济的关键时刻,创投机构应得到更多税收和政策上的优惠,这样才能激活民间经济潜力,促进创业创新活动。

低税率促进创投发展

正是因为创投行业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创新行为上的重要作用,1958年,美国联邦政府就推出了“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通过提供低息优惠贷款支持民间设立“小企业投资公司”,促进了整个创投行业迅速起步。

但1969年美国将资本利得税率从25%提高到49%,严重阻碍了创投业的发展。直到1978年,资本利得税率降低至28%,1981年进一步降低至20%,创投业才又得以迅速复苏。为鼓励不发达地区创投业发展,联邦政府还于2000年推出《新市场税收抵免方案》,对投资低收入地区的社区发展基金满7年的,可从联邦所得税中获得相当于投资额39%的税收抵免。

其他发达归家,如英国也有类似的对创投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个人通过风险投资基金间接从事创投,英国于1995年出台了“风险投资信托计划”(本质上是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给予三方面税收优惠:创投公司免缴资本利得税、个人投资者从创投公司的所得(包括红利收益所得和处置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股权的资本利得)免缴所得税、对持有创投公司股份超过3年的个人投资者按其投资金额的20%抵免个人所得税。为鼓励大型实业类公司从事创投,英国2000年出台了“公司创业投资计划”,规定开展创投业务的实业公司可获得以下税收优惠:如投资小型加工贸易类企业并持股3年以上,公司可获得相当于投资额20%的公司抵免税;如将投资所得再投资,公司可延迟缴税;如在创立创投计划时出现损失,公司可以从公司收入中扣除损失,以减少税基。

宽松的税收环境,也让英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创投国,其创投规模几乎占整个欧洲的一半。

创投行业应该减税

从国际上的经验教训来看,如果税负很高,创投行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这是因为创投基金与一般的企业具有截然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的过程是,前两三年纯投入,接下来三四年优秀项目陆续退出获得收入,投资失败的项目则在最后几年处理掉,表现在账面上即为亏损。

按税法,一般企业若出现亏损,可以在之后的年度抵扣利润,在弥补完亏损之前无需缴税(最多五年)。这也符合一般企业先亏损、后盈利的规律。但创投基金却是先盈利、后亏损,在盈利的年度交了大量税收,在随后的亏损年度却已经没有了弥补的机会。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除非投资的项目清算,否则税务部门也很难认可基金亏损。

由于创业失败率很大,很有可能投资的几十个项目里只有一两个大获成功,其他大多数都失败了,也就有可能出现基金总体亏损,却还交了很多税的情况。

所以上月底的一则消息,对于创投圈是沉重的打击:各地方政府过去普遍实行的对有限合伙制基金征20%所得税的政策,在国税总局的检查工作中被认定为违反了相关规定,应当纠正。这意味着,创投基金今后将必须按照个体工商户的标准征收累进税,最高税率为35%。更严重的是,基金过去历年的税收也需按新标准追缴。一些过去几年业绩较好、退出金额较大的基金,需要补缴的税收可达数亿元。

这显然是很不合理的。创投税负过重,会造成资金从创投行业挤出,广大中小企业和创业者自此将得不到有效扶持。

直接对创投行业加税,不如给创投行业减税。因为创投行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到中小企业发展起来了,它们能比创投行业本身提供更多的税收。

创投行业能通过市场手段筛选出更好的企业并帮助其发展,这些发展起来的企业能成为各个领域的顶梁柱,从根本上扩大税基。

直接对创投行业加上“死亡税率”,是杀鸡取卵的短视行为。应该多加鼓励创投行业的发展,减轻其税负,创投行业才能发掘并扶持出更多优质的企业,促进创新,从根本上提高税收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