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二級演員,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余淑華

餘淑華,女,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代表作品《告洞房》、《漁網會母》等。

國家二級演員,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餘淑華

餘淑華,1973年出生,受父母影響自幼酷愛黃梅戲。15歲考入安徽省黃梅戲學校,主攻花旦,有天賦,又肯下功夫,餘淑華一直是同輩中的佼佼者,現為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國家二級演員。

2008年,餘淑華成為安慶市人大代表,能夠為文化事業,特別是黃梅戲事業建言,餘淑華感到責任與光榮並重。她希望大黃梅,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老百姓的喜歡中,大黃梅,路越走越寬。

做被機遇垂青的人

近年來,因為由於精湛的唱功和優異的舞臺表現,適時抓住機遇、積極參加各類黃梅戲大賽的餘淑華頻頻拿得大獎。僅2004年,憑藉著在《告洞房》中飾演的“饒氏”,獲得安徽省“廬陽杯”戲劇獎、小戲小品評選大賽“表演一等獎”、“劇目一等獎”,在“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評選”獲“優秀表演獎”、“劇目一等獎”;在《漁網會母》中飾演的“黃氏”,獲安徽省第二屆戲曲紅梅演唱大賽和中國戲曲演唱紅梅大賽金獎。

“《漁網會母·當坊會》中的黃氏‘三行’是一種‘字字血、聲聲淚’的悲情控訴,驚駭的眼神裡充滿憤怒和仇恨,而《女駙馬·洞房》馮素珍的‘三行’則是一種急中生智、據理力爭、慷慨陳詞的表現。”別看餘淑華現在談起各類唱腔來,如數家珍,唱起來又駕輕就熟,其實,她第一次參加舞臺排練時,還急哭過呢!畢業後第一次登上舞臺,是在宿松的復興鎮,在《鄭小姣》裡演小生的媽媽,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韓再芬向外介紹她時都喜歡打趣說,“這是小媽媽”,當時的餘淑華不過18歲。回憶起這段記憶,餘淑華笑笑,“當時非常青澀,第一次排練時還急哭了。”在學校裡,老師都是手把手地教,而那次排練時,導演只是隨手指指,說,從這個位置到那個位置。怎麼走,表情、手上動作都是什麼,一概沒說,餘淑華又不好意思細問,一急就掉了眼淚。

在實演中提升自己

文藝要“三貼近”,紮根百姓,餘淑華就是實踐者之一。作為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餘淑華一直隨團奔赴各地,可以說,這些年,她不是在舞臺上就是在路上。1999年到2005年,安慶市二團的《徽州女人》、《女駙馬》、《公司》等劇目都取得積極反響,僅《徽州女人》就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巡迴演出近200場。還於1994年和1997年兩次參加中央電視臺聯歡晚會、第一屆和第二屆中國黃梅戲藝術節、海南省國際椰子節、中國“小百花”越劇節,華東六省一市中秋文藝晚會……此外,文藝要紮根到基層,唱給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聽,餘淑華積極參加劇團小劇場演出,如“三下鄉”、送戲進社區、慰問演出、“八一”晚會、國慶演出等。演出地點近在安慶城鄉,遠至澳門、內蒙。近年來,小劇場的年平均演出場次也超過40場。

政府需重視 市民更關注

讓黃梅戲挺起脊樑

作為文化單位,特別是黃梅戲界的人大代表,餘淑華時刻感受榮譽與責任並重。

“黃梅戲既然是安慶的名片,那麼它需要與之相應的重視和地位。政府應該政策與財力雙支持,黃梅戲產業才能茁壯,才能挺起作為全國五大地方劇種的脊樑。”餘淑華告訴記者,因為她經常跟隨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特別能感受到黃梅戲“內冷外熱”的狀況。在外地,黃梅戲的粉絲相當多,甚至很多粉絲就跟著喜歡的“角”到處跑,黃梅戲一票難求。她還經常會接到來自五湖四海的粉絲的祝福短信,像這次洪澇,就有許多粉絲髮來短信關心,宜城水災的情況。但在安慶,這種熱情勁頭非常少見,可能是對黃梅戲太熟悉了,市民大多淡然處之。黃梅戲,對安慶人來說可能是家常便飯,對外地人來說卻是一道珍饈佳餚。餘淑華說,五十多年前,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曾希聖重視黃梅戲,大力推動黃梅戲事業發展,黃梅戲得以享譽全國。如今的黃梅戲已經是全國五大地方劇種,成為安慶市的名片,要想保住這一地位,乃至更上層樓,自然更需要政府相應的重視扶持以及市民的關注。

國家二級演員,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餘淑華


作品榮譽

在《告洞房》中飾“饒氏”,獲得安徽省“廬陽杯”戲劇獎、小戲小品評選大賽一等獎、“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評選”獲優秀表演獎(專業組劇目一等獎);

在《漁網會母》中飾“黃氏”,獲安徽省第二屆戲曲紅梅演唱大賽、中國戲曲演唱紅梅大賽均獲得金獎;

在《法場》中飾“謝瑤環”,獲得安慶市青年演員大賽二等獎;

在《描藥方》中飾“祝英臺”,獲安徽省首屆“嚴鳳英杯”大賽銅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