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隆阜老街:千年风华耀昱城

“先有黎阳,后有屯溪”,这是关于屯溪历史的流传说法。而在黎阳之后,比屯溪历史更早的当属隆阜了。曾经的隆阜老街,巷弄纵横,店铺林立。这里曾经璀璨的文化之光一直在昱城闪耀。

50隆阜老街:千年风华耀昱城

千年古村 名人辈出

隆阜地处屯溪西北,从市中心去隆阜,无论是开车还是骑电动车或是坐公交车,不过一刻钟的时间。随着屯溪西部的建设开发,黎阳和屯溪已然“无缝对接”,而本就“亲密无间”的邻里,如今的隆阜和黎阳时空距离更近了。

“隆阜,原名拢埠,因横江中来往船只大多要在此拢岸停泊休憩或集散货物而得名。后因商业繁盛,小镇日益兴隆,故易名隆埠,后简化为隆阜。”一见面,隆阜村的女婿、徽学专家、黄山学院教授方利山为我们讲解隆阜村名的来历。

坐在隆阜二村村委会,方利山指着窗外不远处的一墙之隔:“那里是戴震这一支的祠堂,1924年的时候还曾在这举办过戴震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但是前几年已经拆掉了。我们现在坐的这个位置,是当年戴震写过文章的地方。”

方利山说,隆阜自古文风昌盛,历代名人辈出。在古隆阜村水口荆墩,明代兴建的“隆阜戴氏宗祠荆墩支祠”(今黄山学院北区校园“狮子台”为其遗址)飞檐飘阁,气势壮观,前后共三进,中进大门门联上书:“文章华国,诗礼世家。”这正是当年隆阜古村戴氏等姓族人重文兴教,礼义传家的写照。

据2012年正式出版的《黄山市屯溪区志(下册)》“第三十六章人物”中的“第二节人物表录”之“一·历代进士、举人名录”载,原籍(含寄籍)隆阜村者历代考取进士、举人达41人,为屯溪附近各村之首。在该志书(下册)的“第三十六章人物”之“第一节人物传记”所选载入志立传人物共146人,而其中的19人(占立传人物总数的1/7强)就是原籍隆阜和幼年迁居隆阜村人或曾在隆阜办学、任教者。在2012年正式出版的《黄山市屯溪区志(下册)》“第二十九章、艺文”之“第一节书目(13)选录”之“二·屯溪区人著述书目”中所列“自宋代以来屯溪区人著述书目选录”的共有134人,而其中隆阜籍人(含1名隆阜中学教师)就有22人,占总人数的1/6,高居屯溪区各乡村之首。

当然,隆阜村最有名、最值得人们景仰和自豪的,当属戴震(戴东原)。1999年,由安徽黄山高专(前身徽州师专)主持编纂、历时12年、总计近260万字的国家“八五”重点图书《戴震全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嘉惠学林,遗泽久远”。屯溪人民为永远纪念这位家乡伟人,将在他的隆阜三门里故居遗址上兴建的隆阜小学命名为“戴震小学”;将隆阜村通往屯溪城区的道路命名为“戴震路”;将他为让屯溪百姓免除水患而亲自勘察、设计的“朱塘坝”所在的“华山公园”更名为“戴震公园”,并在公园东大门入口处竖立一尊高4.9米、用暗红色麻石雕成的戴震塑像;将他死后遗体从京城送回家乡安葬在屯溪西郊鬲山,墓地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人瞻仰。

悠悠古街 气息依存

“隆阜的街原名不叫戴震街,就叫隆阜街。隆阜街从现在的黄山学院北区大门开始,那里还有好多大的樟树,那就是隆阜的水口,黄山学院大门一拐弯就是隆阜的村口。”今年68岁的戴永安是土生土长的隆阜人,他介绍,隆阜街一进村便是荆墩口,到长亭便是下街。整条隆阜街分上、中、下三街,长约三华里,两街相接处皆有长亭供人休憩。老街从什么时候形成,大家未准确说出,但认定戴氏迁居在此始自唐朝,聚族而居后,慢慢形成了街。

自小住在隆阜中街,戴永安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也见证了这条街的兴衰。“从黄山学院北门到荆墩口,是一条大路,这条路与老大桥相衔接,也就是现在的戴震路,全部是清一色的红麻石,这个石板有30公分厚。路中间的石板有2米多长,两边各有一块1米长的竖石板,所以整条路有4米宽。到了老大桥,桥面才改为青石。”戴永安回忆,进了隆阜街,街上也是石板路,只是道路不宽。

“隆阜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巷弄特别多。过去讲,‘隆阜十八巷,巷巷都一样’。因为那时候老房子特别多,街两边都是老宅高墙,走进去很容易迷路,七拐八拐就不知道从哪里出来了。”

戴永安说,隆阜除了上中下三街外,还有后街,很多子街,总共有廊亭六七座,长亭很简单,就是几根柱子加几根横梁搭建,但却是大家休息、闲谈的好去处。“那时候早上吃饭,大家都是驮着个碗在亭子里吃,有说有笑的。”

在戴永安的印象里,隆阜街最热闹的时候是解放前,那时候街上店铺很多,煎油条的、卖包子的,人来人往,很繁华。“隆阜街也是屯溪到休宁万安的官道,三轮车、拉板车,都从这街上过,石板上的车辙都很深,慢慢地就把这些石板给破坏了。在‘文革’以前,基本上还能走到这条路,但是后来,就慢慢没有了。现在,老街的面貌遗留的不多了,只有一小段,还能看出当年的影子。”戴永安说。

探寻遗址 期待保护

68岁的戴福兴也是土生土长的隆阜人,退休后为了故乡古建保护奔波。8月23日,他与戴永安、方利山一起,带着记者穿行在巷弄中,寻找古街遗迹。

戴震纪念馆坐落在隆阜中街,原为一清代民居建筑。1924年,适逢戴震诞生200周年,戴氏后裔献出此屋,建为“隆阜私立戴氏东原图书馆”。1957年,该馆交给国家管理。1983年修葺一新,正式命名为“戴震纪念馆”。修葺后馆舍占地面积108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顶面盖小青瓦,洁白墙身,龙卷山墙,樨头鹊尾,朱漆棂门。大门门楣上嵌有“戴震纪念馆”五个大字,由张恺帆书。2003年,迁至屯溪老街立新巷。

前行不远处,一面墙上写着“膏药丹”之类大字,与村民交谈,确认这曾是一家药店“大回春”,以前这里还有坐堂就诊、抓药的。

顺着老街来到古码头,码头上方的门楼依旧完好。“横江从这里流过,原叫隆阜大河。”戴福兴告诉记者,河对岸是桃花岛,过去岛上有桃树、李树。

隆阜和隆阜老街未来如何?黎阳镇副镇长江波说:“近些年,黎阳镇在市、区统一规划部署下,积极筹措200多万元对隆阜古街内的戴震藏书楼、七房厅、古码头等古建实施修复保护;并通过戴震路隆阜段综合改造、横江、占川河河道治理等项目全面提升隆阜古街周边综合环境,为古街全面保护利用开发夯实基础。下一步镇里还将利用古街紧邻省级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优势,进一步升级旅游基础环境,在现有韩家大院、梅园等优质民宿基础上,培育打造徽派古韵民宿群,与周边徽文化长廊旅游资源实施片区旅游配套式互助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