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清末的圣母皇太后为了自己百年之后能在大玉棺中度过,命新疆使臣到昆仑山上去采集玉石,但不料在玉石运送回京的途中慈禧太后不幸仙逝。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运送玉石的工人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玉石运下山,收到此消息必然是喜上心头,运送玉石劳民伤财,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开采完成,工人们也是有苦不敢言,只能砸石泄愤,那么后来的玉石,去了哪里呢?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不管怎么说,反正玉棺工程终止了,大玉也被就地砸碎了。可以想象,那些小块的、中块的玉料或被老百姓搬走了,或被扔到河里去了,最后仅剩两件搬不动的大玉料留了下来。

这两件剩下的玉料历经清政府倒台、民国战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在半个世纪之后才被库车县政府移入县委大院,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1965年,经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先生协商,新疆库车县政府将其中较大的一块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中国地质博物馆,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另一块略小的,则赠给了新疆地矿局。到这里,慈禧太后与和田玉的故事就先告一段落了。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虽然没用的上玉石棺材,但陪葬品可不少!

 先是同治12年清明节,选定定陵附近的菩陀山作为墓地。当年8月同时动工。6年之后,慈禧陵墓建成,耗银超过500多万两。

  本来寝陵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慈禧一味的对陵墓改建扩建。所需款项均由清廷直接拨款,费用一直对外保密,至今仍是一个谜。慈禧的陵墓共修建了13年,碰巧的是,陵墓完工后四天,慈禧就去世了。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慈禧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连英曾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在李莲英和他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中,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 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宝珠锦褥,厚7寸,镶有大小珍珠12000余粒、宝石85块、白玉200余块。
  • 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
  • 慈禧尸身上盖有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被子用明黄缎捻金织成,织有陀罗尼经文25000字,
  • 被上还缀有800余粒大大小小的珍珠。
  • 入殓时,慈禧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凤冠上一颗重达4两珍珠,大小如同鸡蛋差不多;时价值白银约1000-2000万两。
  • 慈禧口内还含一粒夜明珠。
  • 慈禧脖颈上有朝珠3挂,两挂是珍珠所制,一挂是红宝石所制;
  • 慈禧全身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
  • 慈禧身旁还陪葬着金、玉佛像,以及各种宝玉石、珊瑚等。据说,当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
  • 棺内最珍贵的是座率纹花,烟云流动,用白玉雕琢成的九玲珑宝塔。
  • 慈禧棺内还有4个翡翠西瓜,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仅这几个翡翠西瓜,价值就达600万两白银。翡翠白菜两颗。
  • 据《清史》记载,慈禧陵墓仅三大殿所用的金叶就达4592两以上,殿内外彩绘图案全都筛扫黄金。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 慈禧陵墓三大殿的梁、枋都是用木中上品—黄花梨木制成。慈禧的棺椁是用更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制成。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 慈禧陵寝的石料一律采用上好的汉白玉,石雕图案堪称绝中之绝。陵墓殿前的凤龙丹陛石雕刻更是石雕中的珍品。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慈禧死后一年,于1909年11月15日葬入地宫。一棺的奇珍异宝,自然引起了不法之徒的歹心。仅仅过了20年,军阀孙殿英便将慈禧墓洗劫一空。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掘了慈禧陵,劈棺扬尸,掠走了全部珍宝。后来溥仪派人进行了重殓,现在仍保留着重殓时的原状。

1974年,解放军攻下汤阴,活捉孙殿英。孙殿英一生虽然干了不少坏事,但念在其抗日有功的份上,并没有难为他。后来孙殿英被解放军送去劳改,当惯了大军阀的孙殿英怎能受得了这种苦,几次想要越狱,但都没能成功。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孙殿英感觉人生没什么希望了,在牢狱中终日郁郁寡欢,在加上他多年吸食鸦片患下的病症,没几年便病死在牢狱之中,这也算是老天给孙殿英盗墓的惩罚吧!

那块被工人们砸碎的和田玉,后来去哪了?

不过,值得一提是孙殿英的儿子——孙天义。1931年孙天义出生于北京,是孙殿英盗墓后所生。虽然孙天义一直生活在“大盗”父亲的阴影下,但他自强不息,成为一代学人,在文物保护方面也是专家。退休后留在陕西为黄帝墓守灵,任黄帝陵基金会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