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ov Reporting”
對於熟悉《紅警》系列的玩家,這聲音就像是勝利的號角,對於忽視防空的對手,基洛夫將成為它們的夢魘,在遊戲中,無論多麼堅固的建築,基洛夫都可以在幾秒內將其夷為平地。
《紅警OL手遊》中的基洛夫空艇
巨大的威力、龐大的體格,還有它別具特色的鯊魚嘴塗裝,都讓基洛夫空艇成了《紅警》系列的象徵。甚至連在《紅警OL手遊》的預告片中,基洛夫也像名片一樣高調現身——它本身就是這種武器影響力的一個有趣例證。
***
事實上,“基洛夫”也是人類征服天空夢想的一部分。為此,在19世紀後半期,發明者們走上了兩條迥異的道路:其中之一,是建造比空氣重的飛行器,它們的原理是把動力轉化成升力,由此誕生了各式各樣的飛機;另一種飛行器比空氣更輕,其藉助的是氣囊中的氫氣,其密度只有空氣的1/14,龐大的飛艇就是其中代表。
就像自然界中的物種競爭一樣,在征服藍天的過程中,這兩種飛行器之間也存在著競爭關係。不僅如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飛艇一直遙遙領先:在1880年代,它們便已經可以克服風力的影響,在高空飛行幾十公里——至於飛機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則要等到1908年之後。
19世紀末期的飛艇,它們在飛機問世前幾十年便征服了天空
在飛艇建造領域,走在最前列的是德國人,圍繞這段歷史,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先驅——齊柏林伯爵——一位執著而嚴厲的工程師。
費迪南·馮·齊柏林——飛艇設計領域最知名的先驅
和早年出現的飛艇不同,齊柏林的產品不僅擁有金屬製造的骨架,其表面還有一層鋁合金外殼,其內部則被劃分為許多個隔間,每個隔間都有一個大型的氣囊。通過這種改進,飛艇變得更為堅固了,另外,即使某個位置出現破損,其它的氣囊也是完好的,這可以保證飛艇有足夠的浮力安全著陸。
齊柏林飛艇的結構,其內部有合金骨架撐起,從而提高了飛艇的安全性
一艘軟式飛艇在遭遇強風時的景象,此時其艇身會出現扭曲,從而陷入危險
為運載更多的乘客和貨物,齊柏林飛艇的體格也極為龐大,其長度超過120米,飛過時的景象堪稱遮天蔽日。但隨著國際局勢惡化,人們的敬畏最終變成了畏懼:既然它們可以攜帶貨物和乘客從一個國家飛往另一個國家;在戰爭中,這些貨物也可以變成炸彈,將城市和鄉村化為廢墟。
1910年代,飛翔在歐洲城市上空的飛艇
飛艇上運載的觀光乘客
一位觀看過飛艇表演的人後來寫道:
“突然我意識到,如此龐大的事物不是人間該有的,它們就像是翱翔的巨龍。不久,敬畏就變成了厭惡,從它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種毫無人道的殘忍行徑。”
雖然齊柏林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但他有時必須向現實妥協:他設計的飛艇成本高昂,這很快讓企業陷入了經營危機。德國軍隊很快插手進來,在他們看來,飛艇還是一種理想的攻擊性武器。
1912年,德軍的總參謀長赫爾穆特·馮·毛奇曾自信地寫道:
“我們的任務是不斷地、全力以赴地改進它。 此外,我們還必須制定飛艇作戰的戰略和戰術……以求從物質和精神層面摧垮敵軍。”
***
後來,他們確實這樣做了。一戰中,德國人率先將飛艇投入戰場,隨後,它們成了這場戰爭的象徵。1914年、戰爭爆發後不久,它們的身影就出現在了前線——這些飛艇分別隸屬於德國的海軍和陸軍。
德國飛艇的第一次行動發生在1914年8月5日深夜,當時,它們攜帶炸彈攻擊了比利時的列日要塞,不久之後,這些龐然大物也出現在了東線,在東普魯士,一艘飛艇在俄軍第110步兵團的露營地投下炸彈,導致18名官兵當場喪命。
不過,由於前線的目標稀疏,它們並非每次出動都能收穫戰果。不久後,德國便將目光對準了那些“更穩妥”的目標,比如大城市的工廠、火車站,以及居民密集區。由於地處後方,這些區域幾乎不設防,另外,通過襲擊這些目標,德國人希望能以較低的代價癱瘓敵人的軍事工業,或是摧垮民眾的士氣。
1914年的德國宣傳明信片:陸軍在飛艇轟炸的掩護下攻克安特衛普
從1914年8月開始,德軍先後將目標對準了比利時和法國的城市。1915年初,德軍飛艇部隊進行了一次更為大膽的嘗試——在一個晴朗的夜晚,他們飛艇越過北海,在英國本土投下炸彈——這也是數百年來,戰火第一次蔓延到了英格蘭。
在對英國的行動中,德國飛艇通常會從西部邊境的基地起飛,然後算準時間,在夜幕降臨時抵達英國境內,接著,它們會利用城市的燈光作為導航點接近目標,在扔下搭載的危險貨物之後掉頭東飛,於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國內。
轟炸倫敦的齊柏林飛艇
雖然受技術條件限制,這些飛艇一次空襲只能投下大約1噸炸彈,造成破壞相對有限,但無可否認,它們卻打擊了對手的士氣,並讓政府不斷承受著公眾的抨擊。對一戰早期的飛機來說,即便它們能在夜間冒險升到高空,也缺乏能擊毀飛艇的武器:早期飛機只能攜帶小口徑步槍或是機槍,這些武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飛艇上撕開幾個彈孔而已。
一戰之初,協約國一直在研究對抗飛艇的戰術,奇思妙想不斷湧現。其中不乏很多幼稚的觀點,比如飛艇不過是超大號的、充了氣的膀胱,為此,有人試圖用利刃劃開飛艇的外皮,讓氫氣迅速洩露;或是用兩架飛機牽引鋼索,將目標截成兩段。
當然,這些做法註定不能成功。直到1915年夏天,英國的空勤人員才靠凌空投擲小型炸彈取得了一次成功,此外,他們只能寄希望於少得可憐的高射炮,或是期望天氣驟變讓敵人無功而返。
***
但在1916年,情況開始變化。在這一年,英國為戰鬥機裝備了特製的機槍彈鏈,其中一部分子彈填充了炸藥,可以將飛艇外殼炸開,導致其中的高純度氫氣洩露,隨後,燃燒彈會其點燃,進而引爆整個飛艇。
不過與此同時,德軍也推出了他們的新武器,這就是被稱為“超級齊柏林”的L-30系列。它的長度達到了198米,幾乎與一座大型體育場相當,內部填充了5.5萬立方米的氫氣。
L-30由6部引擎驅動,最高時速可以達到103公里,是早期飛艇的至少1.5倍。理想狀態下,該飛艇可以安裝10挺機槍,或是最多7.6噸炸彈——當然,這要根據天氣、任務的性質和防禦的嚴密程度決定。
L-30型,它又被稱為“超級齊柏林”
在L-30上,最令乘員歡迎的是它的升限:即使攜帶一部分炸彈,它仍然能爬升到3000米——在當時,極少有戰鬥機能爬升到這一水平。
在L-30系列入役後不就,德國飛艇便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出擊:在1916年9月12日,12艘海軍飛艇和4艘陸軍飛艇共同出動,朝著倫敦上空飛去。而在另一邊,英國飛行員也在嚴陣以待。對於敵人擁有的新式武器,英國人和德國人都一無所知。
雖然德國人集結了史無前例的空中艦隊,但這支艦隊註定不會全身而退。第一艘接近倫敦的是海軍飛艇LZ-98,當該艇開始投彈並四下掃射時,一位21歲的英國飛行員威廉·羅賓遜正駕駛著黑色雙翼機不斷接近,他的飛機恰好裝備了最新式的高爆子彈,但對LZ-98來說幸運的是,附近剛好有一大片雲朵,利用後者的掩護,它及時擺脫了戰鬥機的追蹤。
羅賓遜開始尋找下一個目標,這時,他看到一艘飛艇正從北面逼近倫敦。這是德國陸軍的SL-11,齊柏林的競爭對手——舒特-蘭茨公司(Schutte-Lanz)推出的新產品——在投彈後不久,該艇發現子彈在周圍呼嘯,這是羅賓遜在開火。在一個漂亮的俯衝之後,羅賓遜從飛艇下方繞過,然後重新拉起、轉向發動了第二次攻擊。
反映羅賓遜擊落SL-11號的油畫
但SL-11看上去依舊完好無損,羅賓遜被迫改變了戰術,朝飛艇的尾部打光了一整個彈鼓的子彈。這時,SL-11突然開始發光,火焰瞬間蔓延到了充滿氫氣的船體內。接著,這艘德國飛艇掙扎了一會,開始向地面垂直墜落,並像火炬般照亮了整個黑夜。
在早些時候逃離的LZ-98號上,所有艇員都在歇斯底里地喊叫——他們發現當地上空騰起了一個碩大的火球,就像聖經中描繪的天火降臨。有類似恐懼情緒的不只有他們,事實上,周圍有6名飛艇指揮官都看到了這種情況,它們只能扔下炸彈掉頭逃命。
在地面,上百萬倫敦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幾乎在SL-11化作火球的同時,地面爆發出陣陣歡呼,連汽車和火車都鳴響汽笛向這次勝利致意。一位親歷者寫道:“倫敦彷彿突然迎來了一個比新年還隆重的節日。”
***
毫無疑問,英國人找到了雪恥的手段。但德軍並不會輕易放棄,蟄伏3周之後,12艘飛艇再度出擊。這次,他們改變了戰術,其中8艘老舊的飛艇將前去轟炸守備鬆懈的英國中部,新服役的4艘L-30型則直奔倫敦而去,同時,德軍任命了一名老練的指揮官:他就是參與過10多次轟炸的老兵——海因裡希·馬蒂(Heinrich Mathy)。
海因裡希·馬蒂
儘管準備周密,但這次行動卻成了德國飛艇部隊損失最慘重的一次,它也預示了戰爭後半段這些龐然大物的命運。其中一艘——L-30,出發後不久就遭遇了導航問題,最終,只有三艘“超級齊柏林”抵達了目標區域。
作為L-31號飛艇的指揮官,馬蒂採取了一種大膽的戰術,他利用降落傘照明彈眩暈了沿途的高射炮陣地,然後從防備鬆懈的倫敦南郊、順著鐵路線的反光進入了目標區,然而,他卻未能把炸彈投到市中心,而是隻摧毀了幾棟民房。隨後,藉著霧氣的掩護,馬蒂駕駛飛艇從東北方逃逸。
其它飛艇則沒有那麼幸運,L-33號的表現幾乎和馬蒂一樣大膽,但在撤退規劃上有失妥當:在行動中,它幾乎直奔目標而去,但就在投彈之後不久,幾乎30部探照燈同時對準了它,高射炮火呼嘯而至,L-33號的艇員發現,飛艇正從3000米高度急速下落。
被德國艇員自毀後的L-33號殘骸
為恢復高度,德國人開始扔掉一切:機槍、彈藥、甚至是衣服和鞋,最終,他們只是勉強保全了性命:在迫降之後,他們以幾乎赤裸的狀態,被一名騎自行車的英國警察生擒。
就在L-33號迫降時,它的姐妹艇L-32也陷入了危險中。雖然該艇在投彈後僥倖躲過了高射炮的彈幕,但在爬升過程中,它卻遭到了英國戰鬥機的進攻。
彩繪:被擊落的L-32
這次,英國飛行員朝一個隔艙了集中射擊30發子彈,瞬間,L-32就像汽油罐一樣燃燒起來,烈焰升騰了數個小時。最終,人們從它的殘骸內拖出了21具燒得無法辨認的屍體。
這次戰鬥也充當著一個標誌,在爭奪夜空的戰鬥中,德軍的優勢開始消散,然而,他們仍然將賭注寄託了更新的型號上,這種飛艇也被稱為“高空型(High Climber)”,儘管不無新穎之處,但它們的技術潛力也被挖掘到了極限。
按照設計,在投擲掉全部炸彈後,“高空型”可以爬升到6000米以上,從而憑藉升限優勢擺脫戰鬥機的攔截。
但為實現這些指標,“高空型”幾乎拋卻了一切冗餘的重量:它拆除了一個發動機,將載彈量減少了一半,甚至連乘員的操作空間都被壓縮到了極限。第一艘“高空型”後來被命名為L-42,該艇在轟炸英國的行動中爬升到了6300米。
對這一高度,英國人無能為力,但對艇員來說,高空作戰也成了一種嚴峻考驗,因為在這裡,環境達到了人類承受的極限。
“高空型”的模型圖,其艇身全部塗黑以保證隱蔽
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氧氣稀薄,一旦爬升到4000米以上,乘員就會產生高原反應,此時,他們會耳鳴、頭暈和頭痛,如果時間超過4個小時,他們就會心跳加速、噁心和嘔吐,出於虛弱,有些人甚至只能躺在操縱艙裡。
為解決這個問題,每個乘員都配發了一瓶壓縮氧氣,但由於工藝原始,這些氧氣經常被雜質汙染,導致使用它的人感到噁心。另一個問題在於寒冷,一旦進入夜間,高空中的溫度會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由於飛艇上沒有暖氣系統,此時,乘員們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厚重的衣物,不僅如此,低溫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故障:窗戶破裂、方向舵和電線失靈,甚至羅盤也會被凍結。不僅如此,高空飛行還會導致轟炸精度下降,有時,炸彈甚至會偏離目標10多公里。
這些改進都無法扭轉德國飛艇部隊的劣勢——在一戰末期,英國巡邏機已經可以在4000米高度巡航,不僅如此,它們的航程也在增加,甚至可以前往德國海岸、在飛艇升空後不久展開攻擊。這種情況下,德國人只能將飛艇調走,轉而派往守備相對鬆懈的地區,至於空襲英國的任務則交給了新服役的遠程轟炸機。1918年8月,德國飛艇進行了最後一次對英國的轟炸,但這次轟炸以慘敗告終,甚至飛艇部隊的最高指揮官也在行動中斃命。
***
但即使如此,軍用飛艇的故事卻並未完結。在歷史上,常常存在一種現象:這就是某些技術雖然被證明已經過時,但在保守人士的堅持下,它們的生命依舊被強行延續。對國家和軍隊來說,飛艇不僅是一種武器和運輸工具,同時還是民族自豪感的象徵:哪怕它們的價值微乎其微,都會被工程師們挖掘到極限。
雖然在一戰結束後,德國被禁止擁有和生產軍用飛艇,但這種武器依然在戰勝國的軍隊中存在。而在1920年代,美國軍隊則更進一步,探討了一種極具創意的可能性。他們試圖讓飛艇變成一種類似航空母艦的存在——即飛行的空軍基地。
在20世紀20年代末,相關的創意從圖紙走向了工廠。與海上的航空母艦一樣,這些飛艇的任務就是偵察海洋並搜尋敵方的主力艦隊。不僅如此,這些空中航母的速度還更快,能達到每小時110公里以上。
這兩艘飛艇——“阿克倫”號(Akron)和“梅肯”號(Macon)趕在大蕭條到來前建造完成,並採用了一戰時期的經典設計——它有著和齊柏林飛艇類似的剛性表皮,但內部填充的不是氫氣,而是無法燃燒的氦氣,另外,它們的長度達到了238米。
“阿克倫”號飛艇——人類歷史上唯一的“空天母艦”
但其最引人矚目之處莫過於它們攜帶的飛機,這是一種專門設計的輕型雙翼戰鬥機,它們總共有5架,平時容納在艇身內,並通過一個專門的吊鉤系統回收和釋放。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艘飛艇的存在,又燃起了工程師們的希望。它們的航速是航空母艦的兩倍,因此可以搜索更廣泛的海域,另外,由於居高臨下,它們的搜索範圍更是遠遠超過了水面艦只,攜帶的戰鬥機則進一步擴展了它,令其能及時發現來襲的敵軍艦隊。
“阿克倫”型飛艇搭載的輕型戰鬥機
但另一方面,這些飛艇確實有與生俱來的缺點:即容易受惡劣天氣的影響。由於自身密度輕於空氣,它們只能任由狂風擺佈,在天氣惡劣時只能停飛,相反,海軍的航空母艦則根本不會受到影響。
也正是這一點,最終斷送了兩艘飛艇短暫的生命。首先遇難的是“阿克倫”號,1933年4月3日,在新澤西海岸,一場強風吹襲而來,導致該艇在幾秒鐘內便跌落了1000英尺。面對險情,乘員決定迅速傾倒壓艙水以重新獲得高度,但這導致飛艇上升速度過快,最終完全失控。最後,“阿克倫”號帶著全部76名乘員墜入大海,只有3人僥倖生還,1935年,“梅肯”號則在一次類似的事故中被毀,只是因為當時墜海速度更慢,才沒有出現如此慘重的人員損失。
這兩次事故實際終結了飛艇的發展之路。雖然在二戰期間,美國依舊用飛艇充當近海偵察平臺,但這些飛艇的尺寸和地位都無法和一戰時期相提並論,然而,它的龐大身軀和視覺衝擊力卻如此震撼,以至於根本無法從人們的記憶深處掃清。也正是因此,在另一個世界的軍事競賽中,它們註定將佔據一個醒目位置。
這個世界,就是《紅色警戒》的世界。按照設定,其起源於二戰中的一項秘密研究,通過它,愛因斯坦回到過去,並清除了希特勒——二戰的罪魁禍首。由此創造了一個平行世界,其中的科技發展程度要遠高於現實,然而,世界並未因此更為和平,軍備競賽也從來沒有終結。
***
基洛夫空艇就是其中的產物,它的理念起源於德國的實驗室,但將其發揚光大的卻是蘇聯。感謝這個世界的高科技,在設計師們手中,原先齊柏林飛艇的瓶頸——比如浮力、易燃和載重量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這一切,最終催生了一種空中怪物,按照設定,它們裝載了數千枚炸彈,其中最大的重達800公斤。連同各種設備在內,基洛夫飛艇的全重實際超過了3000噸,不僅如此,它們還安裝了厚重的裝甲,甚至具備自我修復的能力。這些,讓基洛夫甚至可以單槍匹馬毀滅一整個基地。
在《紅色警戒3》和《紅色警戒Online》中,基洛夫的設定發生了變化,在前者中,由於蘇聯展開的時空穿梭實驗,世界線被又一次打亂。但耐人尋味的是,基洛夫空艇卻沒有消失,反而變得更為強悍:其裝甲更為厚重,同時還安裝了改進型的引擎——通過加註特殊燃料,整個飛艇會在短時間內加速,但此舉也會影響飛艇的耐久和使用壽命。
而在《紅警OL手遊》中,世界則呈現出了另一種面貌,同時改變的還有遊戲模式。其核心是在移動平臺上大放異彩的SLG:玩家應當集聚資源,並此基礎上組建部隊,進行探索,奪取領土,或是與其它聯盟的玩家對戰。同時,玩家還需要建設好自己的基地,因為它們很可能遭到其它玩家的襲擊,只有在升級城牆、建造足夠的防禦設施(如光稜塔)後,你才能確保後方安全無虞。
《紅警OL手遊》另一個重要特點在於,玩家要進行大量的決策,這些決策將影響你代表勢力的命運:其中包括了兵種的搭配,比如空中單位和地面單位、裝甲單位和步兵單位的比例等;另一個需要玩家關注的因素的是如何與整個“大世界”互動——比如在某個時段是選擇發展自身、建設基地;還是打造軍隊,掠奪周邊土地。同時,對於周圍的玩家,玩家也可以自由決定與它們的關係,比如結盟還是敵對。
此外,遊戲中還增加了科技樹系統,不同的分支將為玩家的大軍賦予不同的戰鬥風格——這擴展了遊戲的內容,賦予了玩家更多的選擇權。而在整個遊戲中,基洛夫也是最強大的單位之一,它可以在空指部達到30級的時候解鎖,另外,它的速度更快,生存性也更強,並能給玩家帶來很高的收益。
無論如何,作為一個經典的存在,基洛夫的形象都被延續了下來——而且還是在可以隨身攜帶的手機上。
《紅警OL手遊》中的基洛夫空艇
***
回到現實,飛機在如今大出風頭,世人很容易忘掉飛艇也曾有過類似的輝煌。這主要是因為飛艇填充物的性質使然:氫氣,充足卻危險;氦氣,安全但稀少,不僅如此,它們還體型龐大,易受攻擊——於是,飛行勝過了漂浮,而且在已知的未來,這種局面還將持續下去。
但無可否認,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人們都曾神往著飛艇翱翔在天空之上的景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基洛夫就是它們的濫觴。它不僅僅是一種遊戲單位,而是對那些空中城堡的出色總結和慷慨讚歌,它追憶了那個將未來希望寄之於飛艇的時代,以及飛艇代表過的那些征服藍天的雄心和野心。
本文由遊民星空製作發佈,轉載請註明出處。
閱讀更多 Freedom港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