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贵州赤水30年间卫星地图的变化,看赤水的退耕还林

先上1984年的赤水卫星地图和2018年的赤水卫星地图,大家对比一下这两张图,会发现30多年来在赤水大地上发生的故事。

1984年的赤水卫星地图:

从贵州赤水30年间卫星地图的变化,看赤水的退耕还林

2018年的赤水卫星地图:

从贵州赤水30年间卫星地图的变化,看赤水的退耕还林

对比看这两张相隔30多年的赤水卫星地图,大家会发现赤水越来越绿。

30多年前,赤水的森林覆盖绿只有不到50%,林地主要为几个国有林场和村集体所有。那个年代,在要吃饱饭的压力下,赤水河和习水河两岸的山是光秃秃的,全部都是被垦殖的坡耕地。那时贵州的旅游字典里可没有赤水。我们赤水人引以为傲的就是“四渡赤水”发生之地。当时赤水的支柱产业就是化工工业和林业。

30多年后,赤水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9%,成为了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中国长寿之乡。整个赤水大地,目之所及全部都是绿色。赤水俨然成为贵州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赤水人也以“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丹霞之冠、长征遗址”引以为傲。现在赤水的支柱产业就是竹业和旅游业。

我们会发现这30多年来赤水大地上发生的地理故事的主角是人,而最为关键的角色是引领赤水人的赤水政府。这是一群人30多年来不断奋斗,而在赤水的大地上书写的退耕还竹的地理传奇。

其实大家都可以轻易的感觉到,赤水绿色的基底为大部分的竹林和一部分的常绿阔叶林。河谷及丘陵地区常见的绿色主要为杂竹,这些以前可都是坡耕地和荒山。半山和山顶的楠竹也是200多年前才由福建引入赤水的。在赤水边缘地区的树木森林里,大部份树木的年龄不超过30年。封山育林最早的赤水国家级桫椤保护区,也只有那种不粗的灌木和树木,少有粗大的参天大树。所以,赤水的森林故事就是,以三十年前为时间界限,之前的岁月里人们大肆破坏,之后的岁月里人们植树造林呵护有加!

从贵州赤水30年间卫星地图的变化,看赤水的退耕还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