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名勝—瀋陽東陵


瀋陽東陵,又稱"福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孝慈高皇后葉赫那拉氏的陵墓,位於瀋陽市區東北部丘陵地帶,距市區約十八公里。東陵是瀋陽名勝古蹟之一,前臨渾河,後倚天柱山,萬松聳翠、大殿凌雲,佔地19.48萬平方米,具有我國古代建築藝術傳統和滿族文化風格。

與瀋陽市的昭陵、新賓縣永陵合稱"關外三陵"、"盛京三陵"。東陵公園始建於公元1629年 (天聰三年),到公元1651年基本建成。後經清朝順治、康熙、乾隆年間的多次修建,形成了規模宏大、設施完備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築群。距今已有三百六十餘年曆史。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大清建國,定陵號為"福陵",1929年被當時奉天當局闢福陵為東陵公園。

福陵建築格局因山勢形成前低後高之勢,南北狹長,從南向北可劃分為三部分:大紅門外區、神道區、方城、寶城區。陵寢建築規制完備,禮制設施齊全,主要建築規模宏偉,陵寢建築群保存較為完整。


福陵建築群是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它將我國傳統建築形式與滿族建築形式融為一體,形成了異於關內各陵的獨特風格,很多人很喜歡這種設計,因此有很多的人去參觀。

據文獻記載,努爾哈赤的姓氏有六種說法-- 清太祖努爾哈赤姓什麼?一般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說出姓愛新覺羅。其實關於努爾哈赤的姓氏,文獻記載,稗官野史,雜說紛紜,莫衷一是,成為一團歷史之謎。據文獻記載就有六種說法:認為努爾哈赤姓佟、童、崔、雀、覺羅、愛新覺羅。 清朝皇室祖先以神話為名,認為其姓氏"愛新覺羅"原系天賜。

努爾哈赤的姓氏之所以謎團重重,原因在於,滿洲開始沒有文字,沒能留下原始的滿洲文獻記載;此外,清朝編修《明史》,凡是對清朝皇室祖先不利的史實或被刪除、或被篡改。《清太祖實錄》不提清朝皇室祖先的舊事,他們編一些奇異的神話,來隱瞞歷史的真相。


據《清太祖實錄》記載,清朝皇帝都認為自己姓愛新覺羅,其中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三個仙女在池中沐浴,一隻神鵲銜來一枚果子,落在三仙女的衣服上,仙女愛不釋手,把果子放入口中,吞進腹中,從而有了身孕,生下一個男孩,男孩相貌奇異,而且剛出生就能說話,仙女告之,他姓愛新覺羅,名叫布庫裡雍順。布庫裡雍順也就是清朝皇帝的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