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种粮食不值钱了,还不如打工来的快,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种地成了副业,可种可不种。尤其是山荒地,也就是梯田,更没有人管了,费时费力还不见收成,索性全栽了花椒树。花椒,即是调料又作药用。它耐干旱、贫瘠,最适应在堰边地头栽种。山荒地是它最好的家园。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父亲是个闲不住的人,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在山上栽了不少花椒树,锄草、剪枝、打虫、施肥,忙得不亦乐乎。前几年,树小还省点劲,现在树进入了盛果期,摘花椒成了一大难事,摘花椒费时间,没有近路可走,全凭两只手,耐心,还得讲点技术。听母亲说,父亲戴着眼镜,摘的还挺快。父亲当了一辈子孩子王,退休后本来该享享福了,却摘开了花椒,还是个累人的活。我们都劝父亲别干了,可父亲说,干点农活,就当是锻炼身体了,母亲也劝不住,只好夫唱妇随了。父亲总说,看着地荒了有点心疼。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我和女儿回老家,下午去摘了一趟花椒。这时候的大山里,是风景最美的季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山青青,树木葱茏,山上一片一片的淡红色的是花椒,青色的柿子挂满枝头,压的树枝低低的垂了下来,抬手就可够到。藏在乱草里的叫叫子,扯开嗓子起劲的叫,人一靠近,马上没了动静。平时没有人上山,小路被杂草和荆棘完全隐没了。现在到了摘花椒的季节,路又被人们重新走了出来。真是应了那句话,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婶子也在山上,见到我说,你会摘吗?吃了苦不?我说,现跟你学吧。还真不是个好活。刚开始,手被扎的有点麻麻的,有点凉爽。太阳刚落过西山头,空气依旧闷热,大汗淋漓,用手抹了一下脸,可不得了了,麻飕飕的,有点没知觉了。坏了,脸瘫痪了吧。母亲说,没事,过会就好了,手上沾了很多花椒的水分,不能抹皮肤。过了一会真没事了,脸不麻了,恢复了知觉,麻醉就是这个感觉吧。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我想起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我尤其喜欢: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意境,乡亲们,每天都在重复着,是我小时候经常见到的。

人们都羡慕陶渊明远离红尘,回归自然,过一种恬淡悠闲的生活,日子虽然清苦,却能淡泊明志。而现代人,终归是眼热、欣赏,在当下浮躁的现实环境中,又有太多的无奈,归隐还得有结实的经济作后盾,为了好的归途,难舍蝇营狗苟,奔向热闹繁华。那带着露水的青草香,炊烟袅袅的村舍,夕阳下摇摆着肥硕尾巴归圈的羊群……,时常闯进梦里,成了挥之不去的故乡的原风景。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我把摘花椒发到了群里,晒了一下。淡然问我什么感受。我说,热、麻、扎。花椒好吃,果实难摘。我仅仅干了一下午,就受不了,可父母和婶子叔他们,每年的这个季节,都是这样。有享不了的福,没有吃不了的苦。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归去来兮,家乡正美,胡不归?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淄博淄川:回老家香峪,摘花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