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中国民间有“三缝”、“九佬”、“十八匠”之称,其中一佬就是剃头佬。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在中国乡村,几乎都是剃头佬上村给全村男人剃头的,而且一般是一个师傅剃几十年。90年代后,人们剃头都跑到了街上的发廊去了,只有极少的剃头匠还在走村串户为老人们剃头。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在中国唯一的壮族瑶族自治县——广东连山县,还有一些老剃头匠依然像30年前一样,上村给老人们剃头,而且保持着刀锋洗眼与掏耳的绝活。一名老剃头匠,一个老式已经脱漆的木箱子,村头的老榕树,留住了这段乡村记忆与情怀。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有门手艺生活好”是前几十年最实用的生活真理。“一头一脚,保你吃饱”,不管是兵荒马乱还是太平盛世,头发总是不能不理的。所以,在过去,总有些农村家庭愿意送孩子去学这门手艺。而现在留守在乡村给老人剃头的就是当年的学徒仔,如今都已经是上了年岁的老人了。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在连山金子山下的壮家村寨,剃头匠像过去一样,基本半个月上一次村,给村里的老人们剃头。他都会在村里的榕树底下摆好摊子,他的到来很快就传遍村里,老人们从老伙伴口中得知剃头匠上村了。一般剃头匠上村的日子是固定的,前后不会误差两天,剃头人与剃头匠心里都已经形成了默契。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从剃头匠的木箱子里可以看到,一面镜子,上了刀片的剃刀,胡须刷,一块用了一大半的肥皂,荡刀布,两三把剪刀,带齿的牙剪一把,不带齿的平剪两把,还有两个手推子,扫毛发屑的刷子,几把梳子,还有个精致的小竹筒,里面放的是掏耳朵的小家伙。就是这些行当。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剃头匠的到来,对于村里的老人们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一段快乐时光。他们排着队来剃头、刮胡须子、掏耳朵、洗眼睛。每个人从家里抱一盆水,拿一条毛巾就出来了。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轮到剃头的人,就会坐在老凳子上,闭上眼睛,舒服地任由剃头佬摆布。没有轮上的,则坐在榕树底下唠着家常,抽几口老烟。剃头匠先用盆里的热水,把来客头发泡得软和些,稍待一会,不慌不忙,取出贼亮贼亮的剃头刀,往挂在椅子背上的荡刀布上荡一荡,就开始剃头了。一刀一刀地刮,眨眼间,一个大光头就剃出来了。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剃完头,剃头匠再让老人躺倒刮脸。剃头人躺好眯缝着眼儿,剃头匠拿起刀子,在剃头人脸上刮起来,那熟练的手法,下手似有似无,别有一番景致,然后再给老人掏耳、修鼻毛。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其中刀锋洗眼是重头戏,本地人叫“洗银珠子”。锋利的刀片伸进眼里,贴着眼球划过,再用铁制的圆棒,在眼里来回扫动,能刮掉眼睛里的污垢,刺激睑板腺分泌油脂滋润眼球,所以洗眼的人会觉得舒服。刀锋洗眼的秘诀在于手腕要有巧劲,手要轻、要稳,也只有几十年经验的老师傅才敢做。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青年赶时髦都去了街上的美发店了,过去简单的剃头也变成为发型设计与各种染发了,年轻人喜欢染成什么样子就染成什么样子。老剃头匠只有老人们还在喜欢他们的手艺,那些剃头手艺与绝活也面临失传了。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这些剃头匠就和曾经的篾匠、瓦匠、木匠一样,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留在中国乡村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历史中。而老一辈人始终很怀念以前坐在剃头匠的椅子上一边剃头一边唠家常的美好时光。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广东连山壮家老剃头匠,榕树底下设摊用剃刀讲述乡村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