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駕司機被撞身亡理賠一波三折 調查:月入近萬背後有「代價」

代駕司機被撞身亡,理賠一波三折

心酸歷程:從賠付1萬元到限額的120萬元 記者調查:月入近萬,代駕背後有“代價”

代驾司机被撞身亡理赔一波三折 调查:月入近万背后有“代价”

■製圖/楊誠

長沙滴滴代駕司機王某8月12日在接單路上被撞身亡。家屬申請保險賠償的過程一波三折。

9月5日,在死者家屬向滴滴提交了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書後,滴滴方面同意履行120萬元的保障賠付計劃。

代駕,作為一種新興職業引起人們關注。一份《代駕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6年,全職代駕司機全國月平均工資收入達6957元,部分城市月收入破萬。

月薪過萬,看似風光,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艱辛。9月5日,記者跟班代駕司機,體驗他們的酸甜苦辣。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潘顯璇 李成輝 虢燦 實習生 孫玲芝

最後一單

滴滴代駕接單路上被撞身亡

8月12日凌晨2點多,長沙滴滴代駕司機王某通過手機接了一單,他隨即騎上摺疊電動車往指定地點趕,一路沿著車站南路往南開,他不會想到,這是他接到的最後一單。

當日2時24分,一臺麵包車開了過來,與電動車尾部相撞,王某身著代駕服裝的身影被撞飛。讓人氣憤的是,肇事麵包車竟然一腳油門跑了。王某馬上被送到了醫院,第二天上午,因搶救無效身亡。

記者從雨花交警處獲悉,交警部門認定,這起事故中,麵包車司機熊某負全部責任。目前熊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索賠波折

滴滴同意執行120萬保障計劃

事故發生後,其家人依據滴滴公司此前宣傳的120萬元賠付計劃申請保險賠償,卻在索賠過程中頻頻碰壁。9月5日,在交涉理賠半個多月後,死者家屬向滴滴提交了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書,滴滴方面同意履行120萬元的保障賠付計劃。

家屬:

120萬保障縮水成1萬?

記者瞭解到,王某是益陽人,於2017年3月成為一名專職滴滴代駕司機。“我老公非常勤奮,每天的工作時間基本上是從下午5點到第二天凌晨4點,平時很少休假。”王某的妻子告訴記者,她在益陽帶孩子,全家人的收入就靠他一個人。

王某的家人提供的一份《滴滴代駕平臺意外傷害保障計劃賠付流程》顯示,明確約定有最高額度為120萬的意外傷害身故賠償,賠付流程自2017年11月6日正式生效。

不過,索賠過程中,王某家人卻被告知,滴滴公司為代駕司機購買的保險是一份團體意外險,賠付標準為“身故賠償1萬,受傷最高賠付20萬”。王某家人告訴記者,“滴滴已付了1.6萬元的醫療費,經過多次溝通,滴滴又稱出於人道主義,追加賠償30萬元。”

代駕司機:

不清楚保障情況

記者在王某的接單記錄中發現,他每一單代駕都會被滴滴平臺扣除2.35元的保障金,從2017年3月至今,王某共接了1573單,扣除的保障金額度近3700元。

“此前我們在滴滴代駕長沙司管部門接受培訓時,相關負責人提到保障金是平臺用於給代駕司機購買保險的,最高可賠付120萬元。”9月5日,長沙滴滴代駕司機陳師傅告訴記者,滴滴平臺為代駕司機購買保險的情況到底如何,他們也不清楚,因為大家手上都沒有相應的保險單據。

記者瞭解到,王某事件發生後,暴露出的問題引發了代駕司機的廣泛關注。“很多滴滴代駕司機都提出要求平臺明確保障問題,這幾天數十名滴滴代駕司機代表也在長沙與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多次協商。”

滴滴公司:

同意履行120萬保障

9月5日晚,王某家屬與滴滴再次進行了協商。王某家屬告訴記者,向滴滴提交王某無責的責任認定書後,滴滴方面同意履行保障計劃。

至於此前的理賠遭遇波折,王某家屬表示“雙方在溝通時存在了一些誤會,所以一波三折。”

“1萬元賠付只是整個保障體系的一部分,因該項不需要責任認定書,可先行理賠。”滴滴方面稱,對於120萬元的賠付,只有在收到交警出具的責任認定書後才會推進落實該保障計劃。

對於司機提出的不清楚具體保障情況,滴滴方面表示,根據保障計劃,司機在服務、聽單、服務結束後兩小時內,可獲得限額為20萬元的醫療費用和限額為120萬元的死亡傷殘保障。具體賠付標準參照相關法律法規,由肇事方和保障計劃予以承擔。平臺會承擔責任和義務,保障司機及家屬的合法權益。

代駕人生

月入近萬,代駕司機背後的“代價”

去年8月,清華大學法學院公法研究中心研究團隊發佈的《代駕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6年,全國代駕行業的總訂單已超過2.53億單,全職代駕司機全國月平均工資收入達6957元,部分城市的全職代駕司機月收入更是破萬元。

9月5日,記者跟班代駕司機,體驗他們的酸甜苦辣。

月薪近萬的收入

剛剛進入而立之年的張磊(化名),在滴滴平臺做全職代駕已經兩年時間。在工作時,他是全職代駕;放下工作,他是兩個孩子的爸爸。

代駕圈內流傳一句話:有車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喝酒的,有喝酒的就會有叫代駕的。“勤快點,在這個行當收入過萬不成問題。”張磊說,一般晚上7點至11點是代駕高峰期,收費多少主要和里程與用車時段有關。他介紹,在每一筆代駕收入中,滴滴平臺都要收取20%的信息溝通服務費和2.35元的保險費用。

“昨天跑了10單,扣除這些費用後,到手五百多元。”張磊告訴記者,他每月做25天事,每天從晚上6點半開始,到第二天凌晨3點左右,基本能保證每月8500元以上的收入。

黑白顛倒的生活

5日18點30分,夜幕降臨,不少城市白領踏上了回家路。張磊則拿出手機打開滴滴代駕,開啟了上線聽單模式。

在開福區湘江世紀城一餐飲店內,家住嶽麓區的市民宋先生與朋友的酒局散場,他叫了一個滴滴代駕。

由於距離張磊較近,平臺於20點28分將這個單子派給了張磊。身穿滴滴代駕工裝的張磊,騎上一輛電動摺疊自行車便往客戶所在地趕去。

20點39分,張磊在宋先生手中接過車鑰匙,打開後備箱放入自己的電動摺疊自行車,然後又在駕駛座鋪上坐墊套,環車檢查後戴上白手套,待客戶坐好,張磊將車子啟動離去。

接了幾個單子後,時間已到23點。張磊將電單車騎到了芙蓉中路一酒店附近,這裡是他們幾個同行的“根據地”。在沒有單子的時候,張磊通常在這一酒店門前蹲點。跑了兩年代駕,張磊也總結出不少經驗。“23點前,飯店出單較多;23點後,我就到酒店、KTV以及夜宵城蹲點攬客。”他笑著說,自己攬客,平臺只收取15%的服務費,“自己喊價的話,還可以多收一點,圈內人稱‘殺生’。”

兩年代駕,張磊什麼人、什麼情況都碰到過。“需要代駕的車主,三成以上是喝了酒的。車主喝得酩酊大醉,到了目的地叫不醒的;上車就吐的,自己也曾被吐得一身;還有車主上車後就開始各種策,說自己多麼成功,結果到了地方卻找自己打折。”

到了凌晨1點,記者已經哈欠連連,張磊靠在電動車上無聊地玩著手機,與其他幾個“小夥伴”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這個點了,自己也想回去看看剛出生的寶寶,但想起寶寶的奶粉、尿片,我還是再等等吧。”

難有歸屬感的工作

滴滴代駕司機王某家屬的索賠過程雖然一波三折,但最終還是圓滿解決 。然而,代駕可能引起的糾紛還有很多,比如財物丟失、再比如由於不熟悉車輛性能而發生交通事故。萬一發生意外,責任追討以及賠償就很難進行。這些都很難讓人產生歸屬感,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對代駕這一職業趨之若鶩。

“現在不怎麼好加入,聽說長沙排隊等待加入的就有1000多人。”張磊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