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新政頒布2年,約談容易監管難!

滴滴公司在樂清順風車事件發生後,8月26日交通部聯合公安部約談滴滴後,不完全統計,據相關媒體報道目前全國共有19城市、3個省約談了滴滴,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禁止新接入未經許可的車輛與人員、網約車數據接入監管平臺、司機背景核查。

《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由交通運輸部、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網信辦,7部委於2016年7月27日發佈,2016年11月1日施行。為何2年前的新政到目前為止,在各省、市還是一直處在約談和被約談的拉鋸局面,這還得從滴滴自身說起。

網約車新政頒佈2年,約談容易監管難!

數據庫完整規範地接入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監管平臺、主動清理清退不合規的車輛和人員、完成已接入車輛和駕駛員的辦證工作。

首先,從滴滴注冊的人員來看,雖然註冊基數很大,滴滴號稱的數據全國註冊司機3200萬,但是,真正的活躍司機只佔到總註冊人數的10%左右,這10%的活躍司機中僅有20-30%的取得了網約車資格證的,如果按要求規範、完整的將這一數據交給監管部門,那滴滴公司每年報表中的水份就會浮出水面了,這對公司的估值是不利的。

其次,從車輛註冊的數量來看,最近各地對車價要求不含稅大多在12萬元以上,軸距大多在2700mm,還有車輛使用年限有2-5年不等的要求,這就將很大一部分不合規車輛淘汰出局90%以上,現有合規車輛大部分為租賃公司的掛靠車輛,由於滴滴公司的無理由罰款、扣分、隨意提高抽成,打消了很大部分掛靠車輛司機辦理《道路運輸證》的可能,如按要求接入政府監管平臺,車輛的浮誇成份將會是司機的2-3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對滴滴公司這樣的空手道高手來說也是很難圓其說的。

網約車新政頒佈2年,約談容易監管難!

如果接入了政府監管平臺,那對司機的罰款、扣分, 這種不光彩的收入就將不復存在了,抽成的高低可以用市場行為來搪塞,罰款、扣分總得有個理由吧,滴滴一旦接入監管平臺,就意味著斷了左膀右臂。何不利用滴滴最為擅長的公關來接受各省、市的約談,一張A4紙的聲明或道歉之類就能換回來割肉之痛。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對這個暫行辦法,滴滴根本就是置若罔聞,約談就當是個茶話會。到目前為止,滴滴在全國大部分城市並沒有取得當地的網約車經營許可證,這也為地方上的運政部門提供了一條便捷的生財之道。如果不能打破滴滴公司、司機、地方各部門的這種生態平衡,約談將還會一直繼續,你認為呢?

網約車新政頒佈2年,約談容易監管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