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玉器上的扭絲紋也叫絞絲紋,相對粗朗的又常稱作繩紋,是一種雕刻比較複雜的紋飾,有些時候看扭絲紋就可以淘汰不少中低端的仿古玉器。扭絲紋起源比較早,持續時間比較長,從考古發掘的玉器看,良渚文化玉器中就有了繩紋,之後商代、周代、漢代玉器上都可以見到,唐代玉器上鮮見扭絲紋,之後宋代和元代玉器又偶爾可以見到扭絲紋手鐲,而明清玉器上扭絲紋的雕琢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是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繩紋

新石器一些陶器上繩紋比較常見,但玉器上的繩紋相對少一些。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餘杭縣安溪鄉下溪灣村瑤山墓地出土良渚文化玉鐲,出土時已經雞骨白,內壁光素,外壁有十三道斜向凸稜紋,類似後世的紋絲紋玉鐲,區別在於絲比較粗且疏朗,只扭了半圈至玉鐲邊緣處被弦紋陰斷。

二是商代玉器上的繩紋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1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2

上圖為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兩件商代玉人,其眉毛近似於繩紋狀

觀察商代玉器,多為“半繩紋”,真正的繩紋比較罕見,比如下面這件婦好墓出土的商代玉人,其眉毛近似於繩紋狀,但按理說最應該雕刻成繩紋的髮辮,卻也只是意到形未到。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1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2

上圖為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另一件商代玉人

三是西周玉器上的繩紋。西周玉器上的繩紋依然不多見。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山西曲沃晉侯墓地63號墓出土的西周圓雕玉立人,長臉寬額,臣字目,頭髮樣式為兩個前聳的犄角形,螺旋而上。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陝西長安張家坡157號墓出土的西周雙神人首龍鳳合雕玉佩,人的頭髮盤旋近似於繩紋。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甘肅靈臺白草坡出土的西周玉人形鏟,髮髻為虎首蛇身盤繞而成。

四是春秋玉器上的扭絲紋。春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運用比較多,也比較成熟。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蘇州嚴山春秋吳國王室窖藏繩紋玉鐲,這種繩紋相對比較粗朗。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美國芝加哥藝術館收藏的春秋繩紋玉環,這種繩紋也相對比較粗朗。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春秋繩紋玉佩,這種繩紋還是相對比較粗朗。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戴潤齋舊藏的春秋繩紋玉鐲,這種就更密集一些了。

下面這幾件春秋玉器上的繩紋就更密集了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輝縣琉璃閣出土的春秋中晚期玉衝牙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上圖為英國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春秋玉牌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河南省淅川縣下寺1號楚墓出土的春秋玉琥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河南省淅川縣下寺1號楚墓出土的春秋方形獸面紋玉飾

五是戰國玉器上的扭絲紋。戰國玉器上的扭絲紋常常令人讚歎不已。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清宮舊藏的戰國扭絲紋玉瑗,由和田白玉雕琢而成,全器滿雕扭絲紋,玉質精美,雕工精絕。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戰國早期四節龍鳳玉佩

再來欣賞一件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的玉器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1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2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3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4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5

六是漢代玉器上的扭絲紋。漢代玉器上扭絲紋運用比較廣泛,雕刻十分精緻,尤其是動物的眉毛、尾巴和分區玉璧的分隔線,扭絲紋十分常見。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1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2

上圖為徐州博物館收藏的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的西漢早期白玉S形龍佩。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巢湖北山頭一號墓出土的西漢朱雀銜環玉卮,朱雀所銜的玉環為扭絲紋玉環,虎尾也是標準的扭絲紋尾。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巢湖北山頭一號墓出土的西漢龍鳳紋玉環。

七是宋代以後玉器上的扭絲紋。只看幾件比較經典的玉器。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盤腸形玉佩,堪稱宋代玉器扭絲紋的代表作。

古玉紋飾之玉器上的繩紋和扭絲紋欣賞

上圖為安徽安慶出土的元代繩紋玉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