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漏掉的四件「小事」,成就了雍正帝的治國輝煌

《雍正王朝》漏掉的四件“小事”,成就了雍正帝的治國輝煌

經典古裝劇《雍正王朝》,以其精細的人物刻畫與步步驚心的劇情,演盡了治國強人雍正帝再造大清輝煌的一生。劇中那些縮影清代歷史的大事件,雍正帝“人間萬苦人最苦”的艱難境地,更不知感動了多少觀眾。自開播至今的近二十年裡,都是播一遍火一遍。好些追劇群眾更是感慨,簡直是“看一遍流一遍眼淚”。

不過,比起電視劇裡,雍正帝那堅忍不拔的鐵漢形象,下面幾樁雍正年間真實的歷史事件,卻也被這部電視劇輕易漏過。那這幾件事,不止證明了雍正帝的治國功業,更詮釋了這位鐵腕帝王,不動聲色的智慧。

事件1:組建會考府

《雍正王朝》裡一樁驚心動魄大事,就是清理國庫虧空。以劇中的虛構劇情說,雍正帝做皇子時,就為這事得罪了滿朝文武,還害的老功臣魏東亭上了吊。登基後再清理,也是遇到上下抵制,氣的龍椅沒坐熱的雍正帝,還拿著剛放出來的十三爺撒氣。但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事卻更難。

以《清實錄》記載,當時大清朝的“虧空”,遠比電視劇裡嚴重,照雍正帝自己的話說“內外府庫無不虧空”。等於是剛一登基,就發現已經揭不開鍋。而比電視劇更難的是,電視劇裡,雍正還知道找誰要虧空。歷史上的雍正,這事更是蒙圈:好些虧空一欠三四十年,各級官員勾搭連環做假賬,早已是一團亂麻,查都沒地查。

《雍正王朝》漏掉的四件“小事”,成就了雍正帝的治國輝煌

於是,雍正元年正月十四日,雍正帝就放出了自己的治國“大招”:設立會考府。這個新型機構,由怡親王胤祥與吏部尚書隆科多領銜,地位與六部平等,直接對雍正帝負責,獨立審查全國各地財務。自此以後,這個不受任何掣肘的新機構瘋狂開動,先查各地賬目,再查詢各地賬目實情,不到兩年半時間,就審核各種爛賬五百五十件,一團亂麻的虧空賬目,查得清清楚楚。這才方便了雍正對著賬單抓人,大力清理虧空。

清王朝財政的好轉,這個創造性的“獨立審核機構”,堪稱大功。

事件2:嚴禁官員自殺

《雍正王朝》裡,雍正清理虧空的手腕,從來以狠辣著稱。以至於清理國庫虧空時,還鬧出了王公大臣沿街賣家當的荒唐事。但在真實歷史上,這事對雍正沒用。會考府設立後,也有被追虧空的王公貴族,比如雍正的十二弟允陶,就乾脆拉著家產上街賣。雍正的反應卻十分淡定:抓緊時間賣,賣了錢交國庫。

而比這更狠的,就是歷史上的雍正,在嚴打腐敗時的另一個態度:嚴禁官員自殺。

自殺都不行?當然不行。放在當時,“自殺”也是貪官們自保的大招,有的官員貪汙東窗事發,就乾脆畏罪自殺,查案也就戛然而止,家小當然也就保住了。自康熙晚年起,這招就屢試不爽。但撞上了雍正帝,就沒這麼便宜事了。雍正四年(1726),廣東道員李濱與福建道員陶範畏罪自殺,查案官員請示說要不到此為止?雍正一聽大怒,下令將這兩個官員的親屬家眷全數拘押,哪怕抄的他傾家蕩產,也要查個水落石出。

本著這個精神,官員們“自殺就脫罪”的好日子算是到頭了,畏罪自殺的官員們,兒孫們也跟著倒黴,不是被嚴刑拷打,就是被追的傾家蕩產。悲慘的教訓,也教育了當時大清的官員,做貪官既然死都不能隨便死,那就老老實實做個好官吧。

《雍正王朝》漏掉的四件“小事”,成就了雍正帝的治國輝煌

事件3:“貪官”變青天

雍正年間的貪官,是不是都被雍正治的生不如死?倒有一位特殊的:楊文乾。

楊文乾,清朝名臣楊宗仁之子,他的父親楊宗仁,就是清朝“攤丁入畝”改革的提出者。有這特殊身份,楊文乾自然深受器重,到雍正帝登基後,並未有科舉功名的楊文乾,就被雍正帝提拔為廣東巡撫。但火速升為封疆大吏的楊文乾,腦筋卻犯了糊塗,雍正五年就鬧出貪汙海關關稅的醜聞,氣的雍正暴怒。但暴怒之後呢?雍正只是寫了道嚴旨,把楊文乾一頓痛罵,並未追加任何責罰。

一向對貪官零容忍的雍正,為何對楊文乾如此寬容?首先是經過調查,楊文乾雖說貪汙,但數目並不大,只能說一時糊塗。但最重要的是,楊文乾有卓越幹練的行政能力,在當時庸碌成風的官場上,屬於少有實幹人物。也因以往太過高調,這才拉了仇恨被告發。這樣一個有缺點的人才,當然不能一下拍死。

雍正的眼光果然沒錯,這樁鬧劇之後,楊文乾果然洗心革面了,之後他調任福建巡撫,不但以為官清廉著稱,更成功清理了福建當地的虧空,還拓展了福建與南洋的貿易航線,蕭條已久的福建沿海經濟,一度紅紅火火。嘔心瀝血的楊文乾,也是積勞成疾,最終病故在福建巡撫任上。

一個犯過錯誤的貪官,被雍正一頓敲打,洗心革面變了能臣。這用人手腕,確實高超。也正是這樣的用人手腕,才令雍正年間,一批實幹能臣脫穎而出,撐起了清王朝的江山。

《雍正王朝》漏掉的四件“小事”,成就了雍正帝的治國輝煌

事件4:全國海選老農民

大刀闊斧的雍正帝,捱罵也非常多,他的各種國策,也被好些野史歪曲嘲笑。但在雍正在位時,他也有一個奇葩政策,被當時士紳們私下嘲諷:全國海選老農民。

雍正登基後,就給全國各州縣下令,每年必須在各鄉,選拔一到兩個有種田技能的老農民,授予八品頂戴。這向來只能憑科考功名獲得的官職,雍正年間居然種田就行?命令下達後,當然引得一片譁然,嘲笑聲不斷。

但雍正帝這樣做,不止為了搞怪,實因清朝此時的農業狀況,簡直不容樂觀。自康熙晚年起,清朝人口暴漲,各地府庫存糧卻嚴重不足,耕地也大量減少。沒有糧食,國家就難言穩定。要鼓勵種糧,有高水平種糧技能的老農民才是寶貝,當然要海選重獎。

從雍正二年到雍正七年,海選活動紅紅火火,各地都有老農民披紅戴花,接受朝廷嘉獎。可雍正沒想到,由於各地鄉紳的抵制,在好些地方,這個活動竟成了笑話:

好些地方的鄉紳無賴,乃至地方官的親戚,巧妙鑽營頂替,竟全成了戴八品頂戴的老農民,這幫“老農民”氣焰更是囂張,在當地魚肉鄉里,鬧出不少壞事。後來發現問題的雍正,把海選變成三年一選,法辦了一批地方官,才算剎住歪風。

《雍正王朝》漏掉的四件“小事”,成就了雍正帝的治國輝煌

但總的來說,這個政策還是給大清朝的農業生產,打了強心針。特別是雍正年間的墾荒活動,也更加紅紅火火。僅河南一地,土地增長就一點八倍,寧夏四川等地的農業也高速發展。先前南方種植的水稻,在雍正的強力推廣下,更擴展到北京地區。清王朝的糧食儲量,年年直線上升。為什麼在位十三年的雍正帝,捱了這麼多罵,國家卻始終不亂?農村穩定,江山當然就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