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早有醫師節啦——天醫節的起源與習俗

中國古代早有醫師節啦——天醫節的起源與習俗

中國從2018年開始定每年8月19日為中國醫師節,但其實,中國古代早有醫師節啦,那就是——天醫節。

宋代天醫節

宋代農曆八月初一,為天醫節,祭黃帝、岐伯。傳說黃帝諮於岐伯,人間始有醫書,後因以為神。更早在南北朝時期,民間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灸的風俗,《荊楚歲時記》:“八月十四日民並以朱水點兒頭額,名為天灸,以厭疾。” 明初《說郛》引《潛居錄》:“八月朔,以碗盛取樹葉露,研辰砂,以牙筯染點身上,百病俱消,謂之天灸。”天醫節當因此而來。

中國古代早有醫師節啦——天醫節的起源與習俗

風俗——天灸

天灸:全稱為三伏天天灸,即在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醫時間醫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具體做法是,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部位貼上中藥,以達到灸治效果。

山東民間也有天灸的習俗,早期用露水和硃砂,後來用露水研墨,點兒童的額頭或胸腹,謂之“點百病”。

中國古代早有醫師節啦——天醫節的起源與習俗

其他風俗

臨朐一帶,八月朔採豆棵上的露水儲存起來,據說這是龍的汗水,用來做飯可以醫治百病。當地還有用這露水和老桃葉作桃葉膏的習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塊潔淨的布,到豆地裡採露水,把露水和老桃葉一起放到鍋裡,以破布鞋底為燃料,將桃葉熬成汁,撈出渣子,再將桃葉熬成稠糊,這就是桃葉膏。桃葉膏治療腹中鬱積病,十分有效。

中國古代早有醫師節啦——天醫節的起源與習俗

沂南有采馬齒莧的習俗,據說這天採的馬齒莧,可以治痢疾。

中國古代早有醫師節啦——天醫節的起源與習俗

(涼菜馬齒莧)

濟南地區農村在這天吃黍米,叫作“來豐糕糜”,魯西北地區叫“來豐糕”,陽信一帶還獻糕祭場,以祈豐年。天醫節忌雨喜晴,農諺說:“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意思是此日下雨,來年必定春旱。

中國為禮儀之邦,自然對醫者也心懷感激尊敬之情,為千年前就設立醫師節的古人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