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誰會想從金門大橋上自殺呢?”

這座橋的首席工程師Joseph Strauss,在大橋初建成時立了這麼個Flag。

那時的他怎麼也沒想到,金門大橋竟成了自殺人數最多的第一大橋。

自1937年通車以來,就有超過2000人從橋上跳下,只有幾十人活下來。

憑著無“橋”能及的高人氣與高致死率(98%),金門大橋也獲得了“自殺聖地”的稱號,引來無數“自殺朝聖者”。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金門大橋

然而,有人跟蹤調研了金門大橋上自殺未遂的515人。

結果卻顯示,其中只有6%的人在日後生活中還繼續有自殺的傾向。

這些證據都表明了,早已打定主意要冷靜地去自殺的人是少之又少。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大部分選擇跳橋的自殺行為,實際上都只是一時衝動罷了。

如果能對此進行哪怕一點點阻礙與干預,就能有效減少自殺人數。

例如這幾十名倖存者之一凱文·海因斯說:“在跳下去的一瞬間,我就立馬後悔了。”

於是,他在下落的短短4秒鐘裡,轉動身體將頭朝下改為了腳朝下,將命從鬼門關里拉了回來。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凱文·海因斯

一時衝動就斷送了寶貴的生命,這確實讓人無比惋惜。

但或許有的人只是突然產生想往下跳衝動,卻根本沒有動過自殺的念頭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都遇到過這種弔詭的時刻。

只要一站到高處,就總有一股難以抑制的慾望想向前多邁一步,又或是思考往下跳會發生什麼。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你必須竭盡全力,滿頭大汗地剋制這些想法,才能讓自己不犯糊塗——因為你壓根不想死啊!

這種衝動,詭異得讓人害怕,卻又極其常見。

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都表示有過這種經歷。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有時候,這種現象還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媒體曾經報道過這麼一個案件,蘇州一對夫婦搬進31樓後,女方總有想跳樓的衝動。

她一靠近陽臺或窗口,就想往下跳,每日擔驚受怕,心慌、精神不振。

“我是真的怕死,害怕自己莫名其妙從樓上跳下來”。

直到搬回以前的低樓層舊出租屋,這才恢復了正常。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事實上從很久以前,人們就注意到這種“想從高處往下跳”的現象了。

對此,法國哲學家首先“搶注”了“L’ Appel du Vide”一詞。

其字面意思為虛空的召喚(the call of the void),生動地形容了這種“吸引力”。

它還可延伸指代某類哲學思考,表示想要做一些毀滅性行為的衝動。

這形容是夠形象,但卻無法解釋“虛空”是什麼,吸引力是從何而來。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這時,老派心理學就要出來搞事了。

弗洛伊德會用精神分析告訴你——你就是想死。

這叫做“死亡本能”,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趨向於毀滅的本能衝動。

你想象自己的死亡又或是夢到自己死亡,正源自你骨子裡找死的願望(death wish)。

但是,弗洛伊德的很多理論基本上都是錯的,包括這個。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雖然該現象非常有趣,但正兒八經的研究還真沒有過。

直到2012年,詹妮弗·哈姆斯的團隊對這一現象作了研究。

所以這項研究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她還專門為此創造了一個新術語:高低現象(the high place phenomenon)。

結果顯示,就算終生沒有過自殺意念的人群,也有43%表示有過這種想突然從高處跳下來的衝動。

所以光這一個數據,佛洛依德的“death wish”就可以宣佈破產了。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而對於這現象,詹妮弗·哈姆斯提出的假說認為:這種強烈的衝動可能是因為大腦意識誤解了身體安全系統發出的訊號

生存是人最基本的本能。

但生命卻總是脆弱的,隨便出點差錯都可以威脅到是人身安全。

那該怎麼辦呢?於是人類有了恐懼懲戒系統,它能時刻警告自己,遠離這些那些危險。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視覺懸崖”實驗

恐懼,是人類適應環境的必然結果,也正是這種感覺保護了我們。

研究發現,不到六個月大的嬰兒就已經對“視覺懸崖”避而遠之了。

儘管這些孩子還未學會走路,在這之前也從未有過從高處墜落的經歷。

而跟蹤實驗最後也發現了,幼年時對高處更懼怕的孩子,成年以後也更少從高處墜落受傷。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此外,貓咪和老鼠等也會對視覺懸崖畏懼,但像鴨子等則不明顯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那麼怕死,為什麼還會產生往下跳的衝動?

事實上,這套由來祖宗留下來的保命系統,是複雜的。

首先,我們之所以感受到恐懼,主要依靠大腦中的“恐懼中心”杏仁核

它有調節內臟活動和產生情緒的功能,會引發應激反應,在受傷後產生恐懼的記憶。

這種由大腦皮層主導的意識反應,需要接受傳入神經信號,經過分析整合最終才能做出“理性”判斷和反應。

這個過程相對緩慢,而且還受到諸如學習、經驗和自身反應能力的制約。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所以在危險面前,人類還有另一套更加常用的系統。

它反應敏捷,不受大腦皮層意思的控制,就能對危險瞬速作出決斷。

例如,當你的手碰到滾燙的火爐時,會馬上縮回來。

就在這一瞬間,你的大腦可能沒意識到有危險在靠近,你的身體已經自行作出反應了。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緊急情況下,人首先受本能反應的控制,而後才有可能正確理解所處的狀況並做出理性判斷。

當回過神來,恐懼的感覺才會慢半拍地形成,有點類似於我們常說的“後怕”。

正常情況下,這兩套系統可以很好地協調人體的行為與反應。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這種稍微延遲的感知判斷系統卻會出現混亂的情況。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我們大腦意識,還是比較好理解“為什麼我要把手從滾燙的火爐上縮開”,但對“高處”就不一定了。

當一站上高處,你的安全系統就會馬上對你發出警告:“靠得太近了,趕緊退回去!”

然而過了一會,你的感知系統卻會一臉懵逼:“我本來就是安全的,又沒要跳樓,為什麼要退回來。”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因為現實情況往往是,你還隔著陽臺護欄,又或是離邊緣還有一定距離。

你早就知道自己實際是安全的,這些都是在你安全系統拉響警報之前就已形成。

換句話就說,大腦收到了那個警告訊號,但是卻反應不過來為什麼會被警告。

所以這兩者一衝突,大腦便容易形成一種誤判,“原來剛剛的警告,是身體準備要往下跳啊。”

於是,高處現象自然而然就產生了,你還會想象跳下去的後果嚇出一身冷汗。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理解這個過程,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站在高處時的整個過程(僅限於那些有過“高處現象”的人群)。

很多人都是首先心頭一緊,隨後產生一絲劫後餘生的感覺,之後才會又作死地產生想往下跳的衝動。

而且,當站在邊緣往下看的恐懼越大,這種“虛空召喚”的吸引力也會越大。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事實上,詹妮弗·哈姆斯的這項研究中也發現了,那些縱身一躍衝動越強烈的人(同時從未考慮過自殺),也是更容易焦慮的人。

這批人站在高處時,會更容易出現恐高現象,比如出汗、心悸、眩暈、兩腿打顫等。

除了更害怕高處以外,他們平日裡也更擔心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反應。

這種高度相關性與以上假說是吻合的,高敏感的特質使人更容易產生認知誤判,從而產生“高處現象”。

為什麼人類站在高處,總會有一股想跳下去的衝動?

在這項研究中,反而是那些曾有過自殺念頭的人,這種焦慮敏感度與想往下跳的衝動沒有表現出相關性。

所以說,這種想跳的衝動還真不是源於什麼“死亡本能”,反而是超強的求生慾望在作祟。

我們也壓根不用為自己恐高的事情過分緊張,因為恐懼不一定帶來死亡,不知恐懼反而才會帶來更多危險。

JESSICA SEIGEL.Why You Feel the Urge to Jump:The science and philosophy of looking down from a high place.2017.03.30

Hames, J.L., Ribeiro, J.D., Smith, A.R., & Joiner Jr., T.E. An urge to jump affirms the urge to live: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high place phenomenon.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