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大前门


大前门

正阳门(在元代叫丽正门)是京城九门之首,属于正南大门。前门是老百姓给它起的外号,约定俗成,越叫越顺口了。而其原名,则逐渐被人淡忘。喊一声大前门,绝对相当于昵称,很亲热的,就像喊大山、大河、大树、大路似的。大前门哟,九座城门中的大哥哥。古老的北京翘起的大拇指。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大前门


“刘伯温修造北京城,前门楼子高大是第一名。”“北京城方又圆,四十里走不完,就属前门高又好,前门楼子九丈九。”为赞美这个大宝贝,当地人编造出一系列的顺口溜。此风不绝。直到当代,又产生了叫做《前门大碗茶》的抒情民歌:“高高的前门楼,那是我的家……”看来要品尝老北京特色的大碗茶,最好往前门去。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前门大街北望大前门

天安门前不会允许摆茶摊的。天安门主要举办重大的庆典,譬如1949年的开国大典,以及国庆节的阅兵式或联欢活动。总之是很严肃很庄重的。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前门,又称正阳门


前门却没有那么多禁忌。前门不仅卖大碗茶,还卖全聚德烤鸭、都一处烧麦乃至六必居酱菜。热闹非凡、民风淳朴的前门大街,云集着众多的老字号。前门楼简直是个聚宝盆。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前门老照片,古桥即为正阳桥(资料照片)

“元时既开通惠河,运河粮船直至积水潭。”(《宸垣识略》) 沾了积水潭这个大码头的光,钟鼓楼一带是元大都的繁华集市。可自明朝改筑京城之后,风水就变了:大运河终点码头南移至崇文门外大通桥,积水潭日渐萧条,前门则取而代之,成为新兴的商业中心。不管是明清、民国,还是当代,生意人都看重这块宝地。“前门大街一带名老店铺众多,吃、穿、住都有,人们都喜欢到这里来购买物品,品尝佳肴或游玩。”(王永斌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门是属于老百姓的,是平民主义的乐园。《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戏园,当年内城禁止,惟正阳门外最盛。”可见清代中晚期,票友们只有到前门一带,才能自由自在地看京剧。戏楼林立,无疑也为此地经济锦上添花,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热乎乎的前门,香喷喷的前门,甜蜜蜜的前门,笑眯眯的前门。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正阳门北面


20世纪初美国驻华公使保罗·芮恩施,对前门情有独钟:“内城中央的城门(前门)仍旧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穿过这座城门或站在城门下面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难忘的印象,感到这个独一无二的首都所特有的了不起的威严高贵。”我将此视为一位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对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所投出的飞吻。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正阳门通道


浏览一张晚清或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一支运煤或粮食的驼队,从前门的城楼下走过。那时候的北京城,骆驼比小轿车的数量要多(连老舍笔下的一个人物都绰号“骆驼祥子”)。由城楼、箭楼、瓮城三位一体组成的大前门,其瓮城于1915年拆除,只剩下彼此脱离的城楼与箭门——如同两只悬浮的驼峰。往事皆已化作虚无的驼铃。后人只能根据史料的记载,来揣测海市蜃楼般消失的瓮城的威仪:“在城楼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堵似半月形的城墙和箭楼相连,那就是瓮城。瓮城里是个东西宽108米,南北深85米的小广场。箭楼和瓮城是前门正门的重要屏障,是保卫内城的重要堡垒。守城的士兵在箭楼上通过各个射孔,向下放射弩箭;在瓮城的城楼和女儿墙处,向攻城者放箭和投掷灰瓶滚木……”(引自王永斌著《话说前门》)。瓮城内原先尚有关帝庙与观世音菩萨庙,也相继被夷为平地。“来往人皆动拜瞻,香逢朔望倍多添。京中几万关夫子,难道前门许问签?”《都门杂咏》里所描绘的烧香拜神的热烈场景,已成灰飞烟灭之梦境。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大前门


前门箭楼下的护城河上,原本有一座古拱桥的,叫正阳桥。类似于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如今,不仅桥已无影无踪,护城河也被填平了。同样佚失的,还有桥头一侧木质结构、油漆彩绘的五牌楼。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大前门老北京火车站


所谓的大前门,其实是一组环佩相连的建筑群。而今,我们所能目睹的城楼与箭楼,不过是缺乏呼应的残肢。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前门下的公交车站


沉默的前门,数百年间不知迎送了多少繁华与耻辱。李闯王率领起义者冲进去了。八旗子弟冲进去了。八国联军冲进去了(而且在天坛架炮,轰塌前门的箭楼与城楼)。侵华日军冲进去了……这道大门槛上来往过各色人等。1949年2月3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等当代名将登上前门箭楼,指挥并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式。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大前门


前门啊前门,什么都记住了,又什么都不说。


大前门|《北京往事》连载10

大前门暮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