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鳥偵查機是真的存在還是軍迷們臆想的嗎,爲何半個世紀了美國從來沒有承認過?

懶漢娶花枝666


當然是真實存在的,黑鳥偵察機的前身是美國空軍1956年提出的CL400液氫動力偵察機方案,最大速度馬赫2.5,高度30480米,航程4074公里。美國空軍估計,現有的u2高空偵察機由於僅靠絕對飛行高度作為躲避地面火力,估計在幾年內就會遭遇到挑戰,所以從1956年4月開始,這種全新一代高空超音速偵察機就開始以“曬黑”為項目代號開始研製,承造商為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然而液氫燃料由於燃燒效率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最終項目被迫中止


1957年秋天,美國空軍綜合了戰略偵察機的生存狀況,綜合考慮了速度,高度,雷達反射截面等因素,認為新型戰略偵察機應該最大速度必須達到馬赫3,飛行高度24000米,並且採用雷達吸波材料,才能有效生存下去,當時蘇聯防空軍的薩姆2地空導彈,最高時速為馬赫3.5,面對速度為馬赫3的目標,只有20秒威脅時間,如果再結合雷達隱身措施,那麼導彈基本就沒有反應時間了。

這一次,洛克希德和康維爾公司都拿到了美國空軍的研究經費,1958年4月,洛克希德拿出了最初的A-1大天使方案,最終方案為A-11,單座長機身,三角翼在後方,採用兩臺j58發動機,機身長31米,最大速度馬赫3.2,航程7630公里。1960年11月,在模型完成雷達測試後,中情局批准建造11架原型機,代號“牛車”

牛車在當時的技術條件背景下,堪稱次時代黑科技,首先由於超高的速度,在空氣稀薄的高空機體也會因摩擦受熱,表面溫度會高達260度,發動機進氣口426.7度,加力燃燒室更達到1760度,所以全機身必須使用經過熱處理的b120鈦合金製造。

對於這種全新的材料,各種意外狀況疊出,包括零件熱處理後出現氫脆現象,為此要重新設置熱處理流程,另外,大型複雜構件上的螺栓會莫名脫落,後來發現和加工工具的鍍鎘層有關係,鍍鎘會讓鈦合金表面產生蛛網狀裂紋,所有與飛機構件產生接觸的工具必須先實行鍍鉻層剝離處理;甚至鉛筆中的石墨也會對鈦合金產生不利影響,所以部件表面絕對不能用鉛筆做記號。

不僅如此,牛車的全部電氣接頭都必須鍍金,因為金在高溫下的導電性表現遠優於銅,操縱索採用的材料是一種曾用於高檔手錶內部的鋼鎳鉻合金。牛車使用的專用燃料被稱為JP7,燃點非常高,根據公開資料,成分包括碳氟化合物,氧化劑以及銫。牛車的發動機轉子經過專門的啟動器起動後,必須將燃點非常低的三乙基硼烷助燃劑噴射到燃燒室內與jp7混合,才能開始燃燒。

高溫引發的問題還包括,攜帶的航空相機上的石英玻璃窗,如果熱量不能在窗口均勻分佈,就會發生光學畸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又花費了300萬美元,最終解決方案為用超聲波將玻璃直接“焊接”在金屬框架上。

作為牛車的“心臟”,J58發動機的推力高達14755公斤,動用了三臺DAFCS數字計算機控制進氣道。為了試飛牛車,位於內華達州格魯姆湖附近的試飛基地也進行了擴建,這就是全球航空軍事迷們日後津津樂道的高度機密“51區”。鑑於A11的雷達回波效果不理想,還在垂尾,進氣口,發動機短艙前端追加了吸波材料,最終制造型號被命名為A12

1967年5月,首批A12,開始部署到沖繩,執行秘密偵查越南的“黑盾”任務,30日,飛行員沃伊.沃迪奇在大雨中駕駛A12,從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首先在沖繩南部空中加油,然後到達2400公里外的越南北方,以3馬赫的速度飛越海防到河內,再從奠邊府離開越南,在泰國上空加油之後,再次從南北越交接處飛過,在歷時3小時40分的偵查中,拍攝了170個已知北越防空導彈基地中的70處,以及其他9個重要目標,北越和天朝的防空雷達沒有任何反應。

1967年9月17日,牛車首次在北越上空遭遇防空導彈薩姆2的襲擊,雖然導彈完全沒有構成威脅,但飛行員依舊打開了電子干擾系統。10月30日,牛車又遭遇了6枚薩姆2的襲擊,一塊導彈引信上的黃銅片擊中了右翼,留在了機翼油箱支持結構中,不過這是牛車在上百次偵察任務中唯一一次被地空導彈“擊中”。

從1968年初開始,A12的改型SR71(原代號RS12)開始服役,SR71取消了發動機短艙和三塊腹鰭,內載油量增大,航程4800公里,攜帶兩具焦距1219毫米的特製照相機,每小時可以偵查15.5萬平方公里的地面區域。搭載的慣性導航計算機,能夠幫助黑鳥找到地球上任何一處的偵查目標,誤差不超過300米。乘員包括一名飛行員和一名飛行偵查軍官。SR71機身從座艙之後,整個部分都是油箱,分為五段,有3個十升的液氧貯存器,由於在高溫下,氧氣十分危險,易燃易爆,所以全部油箱在起飛前必須要用純氮進行吹洗。機上還儲備了260升液氮,用於向燃料系統增壓,維持油壓正常循環。由於機載電子設備和控制設備眾多且精密,整架SR71的發電設備輸出功率可以滿足一座小鎮的用電需求。

由於飛行速度過快,升限過高,SR71飛行員身穿特殊加壓飛行服,登機後則開始呼吸100%純氧。


由於速度接近每秒鐘1公里,高速飛行時, SR71的全黑色機體會因溫度升高而變成藍色,機頭會呈現紅色,高溫會使整個SR71的機身拉長7.4釐米,擋風玻璃溫度也會達到將近350度。實際上,SR71的飛行速度可以打破馬赫3.4的限制,達到馬赫3.6甚至3.8,但問題在於,機頭激波角度過分狹窄,會進入發動機造成停車,擋風玻璃間的結構構件也會嚴重變形,導致事故發生。

考慮到升空後加熱膨脹,黑鳥機體的蒙皮連接處留有縫隙,平時用高溫密封膠填充,在地面上加油時,燃油會從蒙皮縫隙中漏出,為了彌補漏油損失,起飛前會多加180到310公斤燃料,由於JP7燃料燃點太高,洩露出來並沒有安全隱患,但是出於環保考慮,也會清洗,據說可口可樂對於清除地勤人員外套上的JP7燃料有特殊功效。相反,加註三乙基硼烷助燃劑時卻要非常小心,必須由兩名地面機械師身穿防火服完成,由於燃點奇低,有時微量洩露出來的液體會讓機械師的手套和外套上出現火焰,但只要用溼布立刻蓋住即可,在起飛前的地面發動機試車時,黑鳥引擎發出的尾焰能長達6米。


黑鳥的飛行開支巨大,每小時飛行的成本為38000美元,一個黑鳥的地勤維護班子多達11人呢,包括1名軍士長和10名機械師,起飛前的檢查要在起飛前24小時就開始進行。由於構成複雜,每飛滿25小時的黑鳥就要檢查一次,飛滿50小時的黑鳥,檢查程序就會擴展到48小時,每週末的例行檢修也長達24小時。另外,每飛滿800小時,黑鳥就必須返回帕姆代爾基地進行6個月的大修維護,總體來說,黑鳥每一個飛行小時,都要耗費地勤維護班上百小時。每個黑鳥中隊每年的維護費用是7.1億美元。

在服役的25年內,黑鳥執行了3551次飛行偵查任務,累計遭到過100枚以上各種型號導彈的攻擊,但無一命中,蘇聯的米格25戰鬥機曾經試圖攔截黑鳥,雖然米格25的最大直飛速度能接近馬赫3.2,但卻因為整體技術落後,無法長期保持,即使成功鎖定目標,鎖定時間也只有不到3秒時間,完全無法進行空空導彈射擊。


晴天有時下豬


黑鳥的機身完全用鈦合金製造,而且是美國在冷戰高峰期從蘇聯方面得到的,洛克希德用各種可行的偽裝方法防止被蘇聯政府得知這些鈦材的用途。為了降低成本,他們使用的是可在較低溫度軟化而較易加工的鈦合金,完成的飛機會塗上暗藍色(趨近黑色),以加強熱輻射冷卻與高空的偽裝效果。但是黑鳥的機身耐不了400度以上的高溫,而且機身接縫處沒有任何粘合劑,低速飛行時蒙皮膨脹不到位就會漏油(如起飛階段、空中加油階段),只有在飛機進行高速飛行“預熱”後,接縫處才能閉合。所以,黑鳥在地面停放時,機身會有明顯的洩漏出來的燃料。不過,黑鳥用的是超高燃點的專用燃料,所以在地面上即使嘩嘩地漏油,也不用擔心它會起火。

黑鳥在執行任務時,只裝少量油起飛,到高速飛行預熱機身,油箱接縫閉合後,油也差不多沒了。這時黑鳥再和加油機匯合,進行空中加油,隨後才開始執行偵察任務。

黑鳥雖然速度極快,但其使用和維護費用太高,出一次任務需要花費近百萬美元,光是每小時的油費就要24000-27000美元,是U-2高空偵察機的3倍。高昂的使用和維護費用,較低的可靠性(32架生產型中有12架因事故損失),以及偵察衛星的能力越來越強,黑鳥逐漸失寵。1990年,美國削減軍費,沒有給黑鳥批經費,所以黑鳥只好退役。1995年,美國空軍重新將2架SR-71恢復現役,但是直到1998年美國國會也沒給黑鳥批經費,所以2架重新服役的黑鳥沒有執行過一次任務就又退役了,而且這次是真的完全退役,沒有再度恢復現役的可能了。(S)


聯合防務


美國沒有承認過?

這個論斷有點扯了,美國有一陣子一天到晚在宣傳這架偵察機的。

而且不僅僅有黑鳥,還有一架白鳥用在美軍的特種研究中。

可以說黑鳥是美國工程學上的一個奇蹟,冷戰時期的各種空軍裝備相比現在都有著獨特的美感。而這些美感就來自於當年材料、技術還不完善的時候工程人員的腦汁絞盡。以至於當年的飛機設計風格上都和現在利用CAD設計出來的飛機有著極大的風格差異。

SR-71本身是作為攻擊機和戰鬥機進行設計的,最早的代號叫做A-12,其改為偵察機之後還保留了攻擊機的機艙特徵。原本在30000米高空飛行的偵察機,對於地平儀器的依賴並不是那麼強,而SR-71上面碩大的地平儀還在保留當中。

通常SR-71沒有什麼低速飛行的時間,在低速飛行的時候由於機身縫隙,會導致自身的燃料洩露。只有在高速飛行的時候機身被加熱熱膨脹後才能堵住燃油艙的縫隙。不然SR-71在飛行中往往會有飄油雲的現象出現。


軍武數據庫


這是我在美國Tucson市郊區的飛機博物館拍的實物。還有我跟飛機的合影,為了不露臉就不放了。博物館裡說SR-71還有一個附帶的“小黑鳥”,見圖三。注意,那不是引擎,是一架獨立的小飛行器。講解員跟我說,美國空軍是全世界最強的空軍,你知道誰是第二強大的空軍嗎?我說不知道,他說是美國海軍!太臭屁了!但是無可反駁。









畢姥爺快來


SR—71黑鳥偵察機,當然是真實存在的裝備,是一款噴氣式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美國空軍裝備。SR—71黑鳥偵察機的研製工作開始於1963年2月,由美國的洛克希德公司研製。1964年12月定型,1966年1月(實際上,當時是A12改型)加入美國空軍服役。其最為人知的就是“雙三”:升限30000米,速度3.5馬赫。



最牛的地方就是:直到1998年全部退役,也沒有一架黑鳥被擊落,那是當之無愧的“黑科技”。到現在為止,除了驗證機之外,還沒有第二款類似的裝備服役,包括美軍在內。SR—71黑鳥的原型機就是A—12偵察機,A—12偵察機及其改進升級型、YF—12A試驗戰鬥機與SR—71,這三款飛機同屬一個系列,很多人將其稱為“黑鳥”家族。其中,YF—12A試驗戰鬥機並未服役,否則的話,世界上最快的戰機就不是米格25了——米格25的記錄是3.2馬赫。



題主這是從哪看出來的“半個世紀了,美國從來沒有承認過”?還“軍迷們臆想的”,真是讓人啼笑皆非。有關於SR—71的資料,網上一大堆,美國軍方還曾經進行過大肆宣傳。現在的美國有些博物館中還有SR—71,NASA的飛行研究中心還有兩架用於研究。SR—71原來的編號是RS—71,首次被公之於眾是在1964年2月。約翰遜在參加總統大選的時候,為擊敗競爭對手而將其計劃及首飛時間公開了出來。

約翰遜贏得了總統大選,也將RS—71變成了SR—71。據說,所有的相關資料等都不得不因為約翰遜總統的口誤而改,只有SR—71黑鳥偵察機。SR—71黑鳥偵察機實際上就是冷戰的產物,並不是說“以現在的科技也造不出來了”,甚至是還有人說什麼“外星科技”,那純屬就是胡扯了。現在不造,是因為沒有戰略需求,花大把的銀子去造一款沒什麼用的裝備?美國也好,其它國家也罷,沒有一個國家會這麼做。



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SR—71這種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註定了只能退出歷史的舞臺。SR—71採用的是鈦合金的機身,受限於當時的水平,它存在著“漏油”的問題,在低速飛行的時候會“飄油霧”;進入高速狀態,機身溫度升高,沒了間隙才不會“漏油”。從這一點上來說,SR—71到底什麼樣,想必大家都心裡有數了。


SR—71被稱為“具備隱身性能”,這種說法並不準確,只能說是“部分具備隱身的特點”。SR—71黑鳥偵察機在它國領空執行戰略偵察任務的時候,之所以會“如入無人之境”,絕不是不能被發現。而是你發現它了,卻沒有辦法把它打下來,當時的戰機、防空導彈還無法對它形成致命威脅——除了高空高速,再有一點就是,SR—71偵察機本身就裝有電子戰系統,大大提高了它的戰場生存能力。



儒道之主


黑鳥高空偵察機是確實存在的,而且已經退役,關於它的圖片、視頻比比皆是,不知道疑問從何而來。


黑鳥代號SR-71,是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研製的高空高速偵察機。高空,是指飛行偵查高度2.5萬米,這個高度,是普通客機的兩倍;高速,是最大飛行速度3.2馬赫,在服役前期,世界導彈速度普遍在2馬赫以下。

飛機採用兩臺普惠專門研製的發動機,因為防止高速中摩擦的熱脹,油箱甚至留有間隙而輕微漏油。

關於黑鳥,還有一些笑話,你可以自己找找。


青語人言


小編,誰告訴你美國軍方不承認他的存在,SR71黑鳥美國空軍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1963年研製,1966年交付美國空軍,在美國軍中服役25年於1991年退役,他是雙3飛機,飛行高度3萬米,最快速度3900公里每小時,且每小時偵察155000平方公里區域,效率相當驚人,黑鳥飛行員曾說,沒有衛星能敵得過它的靈活度,1994年曾經重啟了三架黑鳥偵查機用於重新服役,但在1998年,這三家黑鳥最終再次退役,按美國空軍提交的報告,黑鳥的使用費用為3900萬美元過於昂貴。他是60年代問世的空中霸王,除非戰場再次需要,否則他不可能再重返藍天。


鄙視無知的人


Sr71怎麼可能美軍不承認呢?提問者是不是奧秘之類的東西看多了,關於sr71的資料鋪天蓋地,甚至還被擊落過,怎麼可能美軍不承認呢?從哪裡能得到這種信息,提問者如果真的對軍事感興趣,建議多看些正規的軍事刊物,別總看街頭小報。


lzlzmark


為什麼總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故意問一些小白問題!想引導別人在這吹牛胡說自己看笑話!美國重來沒有任何言論否認或不承認黑鳥的存在,相反還大張旗鼓的宣傳它,光黑鳥的紀錄片就不止一部,可以說黑鳥是上世紀最有名高空高速偵查機也不為過!


亞厲山大磊磊


黑鳥是真實存在的,美帝也經常宣傳這玩意。美帝一直不承認的傳說中的曙光女神偵察機。傳說中的裝備脈衝爆震發動機,超高空超高隱身超高音速的,這玩意據傳在飛躍太平洋的時候被遠程預警雷達短暫發現過蹤跡,飛機和地面的通話也曾經被攔截到過,但是僅僅如此,並沒有確切證據證明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