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_做一棵微笑的明媚花朵


你好,謝謝提問。

婆媳關係很多時候都是婆婆和兒子的關係過於親密,在兒子有了家庭之後,並不願意放手,認為自己和兒子親,媳婦是外人。

其實,不僅是婆婆,每一位老人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兒子結婚了,兒子和兒媳婦組成家庭,自己是家庭的外人,老輩和小輩的家庭是有邊界的。可以幫忙,但不能插手小輩的家庭事務,更不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意見和好惡強加給對方。兒子和媳婦是一家人,自己要學會放手,放心讓他們去生活,而不是插手他們的生活,窺探隱私,越俎代庖。因為插手兒子的家務事引發的矛盾會把一家人都捲入憤怒的情緒中。


很多婆婆愛兒子已經愛到無法放手的地步,哪怕孩子已經成年,他們依然想事無鉅細地照顧,請參照綜藝《我家那小子》朱雨辰的媽媽。媽媽把兒子撫養大,結婚後孩子的心不完全在自己這裡,還“明目張膽”地對媳婦好,很多婆婆受不了這種突然的落差和背叛,婆婆不會為難自己兒子,把失落和憤怒都轉嫁到兒媳身上。

好的媽媽,童年時可以給孩子百分百的陪伴,成年以後要懂得得體的退出。


關於婆媳矛盾,還有非常重要的第三人——即是丈夫又是兒子的男人。一個成熟有魄力的男人,既不會讓母親欺負老婆,也不會允許老婆不尊重母親。可是很多男人一遇到這種事情,不是躲起來不作為,就是愚蠢到火上澆油。


每個女人剛結婚的時候,都是尊敬婆婆的,如果不是婆婆刻意挑剔,肯定不會為難婆婆。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包容,長輩給兒子和媳婦一些空間,相信摩擦會少很多。


每日談心


婆媳矛盾是個偽命題。婆婆和媳婦往往是素不相識的兩個人,互相之間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甚至,在某系極端的情況下,可以一直沒有任何關係。然而倆人之間有了關係,而且充滿矛盾衝突,那是因為有一個人在中間做媒介。

不要說什麼女人心眼小事兒多所以愛發生衝突。要知道,人類衝突的最高形式—戰爭,並不是女人挑起女人參與女人熱衷的。

婆媳關係如何,跟那個與兩人都有關係的人高度相關。婆媳矛盾實際上是母子矛盾和夫妻矛盾的擴展。

對於婆婆來說,作為一位母親,她的小寶貝越來越大,越來越糙,越來越冷,越來越遠,越來越不耐煩。她想責怪他,可是不忍,我的寶貝是天使啊。可是她的矛盾和焦慮在累積,直到一天,兒媳婦出現了,她是一位真正的背鍋俠,捨不得灑向兒子的負能量,就讓她來接著吧。反正夫妻一體,兒子的錯就是媳婦的錯,兒子是我的肉罵他自己心疼,那就衝兒媳婦去吧。

而對兒媳婦來說,她找的親親好老公是最乖最聽話最體貼的。咦?他怎麼這麼懶,滿腦子封建思想,還整天玩遊戲不好好上班賺錢。我的眼光不會有問題,他變成這樣肯定是他媽挑撥的。媳婦期待丈夫給自己錢,多幹活,無法得到滿意的回應,就轉而去要求婆婆,媳婦對婆婆的各種要求和苛責,實際上是未能被滿足的對丈夫的苛責。反正你們母子一體,於是婆婆又要為兒子背鍋。

如果婆婆和媳婦之間,能清空這些影響,像鄰居初識一樣開始相處,慢慢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保持距離,然後決定關係往哪裡去,應該比一開始就搞得好像親生母女一樣,要好得多吧。是這種強行捆綁的虛假親密關係,傷害了兩人之間健康發展的機會。


王丫米


婆媳矛盾的深層次原因就是彼此沒有界限感。



婆婆覺得兒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過分干涉了媳婦的職能範圍;媳婦不願喪失自己的主場,所以要千方百計搶回屬於自己的“財產”;兒子左邊想討好,右邊想巴結,只想做個和事佬。


小的時候,孩子上學了,父母認為這是父母的事,於是父母揹著書包,早送晚接,界限模糊;長大後,父母習慣了,你的高考志願是我的事,你的戀愛婚姻是我的事。


父母一直唱著這樣的獨角戲,不時還發出感慨:“我兒子這麼優秀,以後娶了誰,都是便宜她了。”



結果到兒子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後,婆婆習慣了用原來的方式的去關愛、保護兒子,過度介入兒子的小家庭,滿心覺得自己是在盡心盡力替兒子著想。


婆婆趁媳婦不在家,就和兒子數落媳婦的“缺點”,花錢大手大腳,不做家務,和自己的兒子分享自己的“秘密”……


殊不知,其實在這個小家庭裡,作為一個“客人”的婆婆的手已經伸得太長了,越過界了。


兒子和兒媳自有一方天地,花錢也好,不做家務也罷,自己的家庭自己經營,婆婆提點意見可以,但更應該尊重和接受。


為什麼有的婆媳關係沒有那麼複雜?


一位中國女性嫁到美國,談到婆媳關係的時候,她這樣說:“與我的婆婆相處太容易了。我與丈夫在過節時去看望公公婆婆,一起吃飯。想不到婆婆堅決不讓我動手幫她做飯,說那應該是她的事,我是客人,應該待在客廳裡看電視、喝茶、聊天。”


在這位婆婆的定義裡,家是有邊界的,這是我的家,不管你是我的兒媳婦還是誰,來我家你就是客人。


可是在中國,這樣的事是不可思議的,現在我的兒子有了家,那他的家也就是我的家,“後宮”一切事還是我說的算,而且我還要時不時秀主權,證明兒子還是我的兒子,媳婦是個外人。


對於這種心理層面上的空間,不少人的界限感是模糊的,而正是這種模糊的界限感,引發了當下婆媳關係中的痛苦和無奈。


媳婦呢,從小被過度干涉,同樣界限感不清,對父母唯唯諾諾。


當和丈夫組建自己的小家庭後,媳婦不拒絕婆婆的過分干預,注意“孝順”這個身份,對於婆婆這樣過度的關愛一味退讓,心裡想著這是為了全家人的和睦。


但是壓抑久了,就一定會有失和的狀態,媳婦會丟盔棄甲,心生憤恨。


還有很多丈夫,在婆媳矛盾中喜歡做“雙面人”,一邊附和母親,一邊祈求太太看他的面子忍一忍。


婆婆過度地干涉,顯然已經干擾到了小家庭的界限,但兒子這個時候一般只會說:“好的好的,我回頭和她說說。”


兒子認為,接受母親的意見和干預,是顧全大局,是孝順。但這種孝順,實則是放棄了對家庭界限的維護,放棄了將媽媽和媳婦的職責分開,最終當然事與願違。


從長久來看,模糊的家庭界限是一條會讓所有人都辛苦、痛苦的路。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矛盾是無法杜絕,但在一個彼此保持界限感、尊重個人生活空間的家庭裡,矛盾會少很多,也會和諧很多。


沒有複雜的婆媳關係,也不會因為婆媳關係緊張而導致小夫妻離婚。


要記住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於他人;別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應更不要強加干涉;老天的事,好好配合,天要下雨我就打傘。


所以,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


父母應該有父母的快樂,要相信,身邊的人離開了你,也同樣有獨立和快樂的能力。


子女聽從父母意見時,要知道哪些是合理的意見,哪些是頂著愛的名義其實是自私的事。


母愛是以分離為目標的,愛是成全。所以子女要在需要說“不”的時候,懂得拒絕。


終結婆媳矛盾,要從改變界限意識開始。


24幀半


一、對權利與義務看法的矛盾。


婆媳矛盾的總根源是婆婆和兒媳對對方應該享受什麼權利、盡到什麼義務看法不一致,而且沒有能夠讓雙方服氣的仲裁機制。

為什麼一個女人有可能對路人甲很客氣但是對婆婆(或兒媳)徹底撕破臉,原因就在於利益擺不平。

除了父母和子女,權利與義務的模糊性都很有可能帶來人與人的衝突,利益糾葛若很大就可能會帶來大沖突。

中國的婆媳之間兩個因素都齊全了

(1)她們之間牽涉到很大利益,如是否饋贈婚房,婆婆是否帶孩子,婆婆生病了兒媳要不要去醫院伺候。這都不是小事,要麼涉及大量金錢,要麼要耗費很多的人力。

(2)這些權利與義務屬於法律不管、道德上彈性巨大的區域,你在任何一個大型網站發帖請大家講清楚婆婆兒媳之間的權利義務,我保證會引來無窮的爭吵,根本就沒有統一的道德,要記得婆婆們還沒有上網參戰。


假設在年輕夫妻結婚之後,公公婆婆與兒子兒媳說好,以後兩代人之間再也不允許向另外一代人有任何利益(無論是金錢還是人力)索取,過年過節出來上飯館AA制吃個飯,而且吃飯的時候兩代人之間不得對對方的事業生活指指點點,只許談談今天天氣好不好,最近一部喜劇片真好看。我保證沒有太大的婆媳矛盾。

還有一種情況是婆媳之間一方以為對方會給自己一盆水,結果對方出手大方給自己一桶水,這個也沒啥矛盾。比如說寒門小戶的女兒嫁入大戶人家,婆婆通情達理給錢遠超兒媳預期但是不指手畫腳,我看這關係也可以維持下去。


二、心理上的惡意揣測。

親生父母在很多時候會對兒女說很難聽的話,甚至做出一些有損子女利益的事情,而子女有時候也會傷害親生父母的心。

但是血緣關係就是神奇啊,只要不鬧到慘絕人寰的地步,父母與子女之間言論、行為的互相傷害,最終都會以互相原諒、徹底放下而告終,父母儘量把親生子女往善意方向去想,子女儘量把親生父母往善意方向去想。

婆媳之間則不同,如果婆媳之間不小心有了讓對方很不愉快的言行,這個不好的言行一定被解釋為陰險的蓄意傷害。其實,所謂的心思惡毒的言行,也許僅僅是當時衝昏了頭,惡毒程度為初級被對方理解為高級。


更可怕的是,有時候已經小心翼翼的婆婆(或兒媳)無心之失的口誤,也會引來另一個女人的猜忌。

如果一句話或者一種行為在意思表達上有歧義,一種有些惡意而另一種沒有惡意,在婆媳之間就會被另一方理解為惡意。有些語言或行為是這樣的,你相信它不是惡意的,最後就真的不是惡意的;你相信它是惡意的,它最後就演變成惡意的。

只有天性善良+語言頂級高手,才能長期不被婆婆(或兒媳)誤解。

要命的是,心理隔閡一旦形成,還會時不時翻舊賬,過了N年都記得當年對方曾經多麼心思惡毒的對待自己。

西方社會婆媳矛盾相對少,其根源是婆媳之間利益糾葛少,兒媳不要指望婆婆饋贈婚房,婆婆也不要指望住到已婚兒子家裡去指手畫腳。既然雙方都不怎麼指望從對方那裡佔便宜或者干涉對方,關係當然相對好很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樂盒旗艦店


主要原因:婆婆和媳婦有個沒擺正自己的位置,或者兩個都沒擺正位置。

大道理我也不想講,直接舉例。

網友A:婆婆明明有錢卻不願意掏錢給我們買房怎麼辦?

點評:啃老啃的這麼明目張膽了,婆婆真沒給你買房的義務,她有錢是她的事。想要婚後有現成的好日子,談戀愛就找有房的就好了,別婚後再跑出來逼逼叨。


網友B:婆婆不給照顧月子,老了別想讓我養她!

點評:孩子是給自己生的,不是給婆婆生的,有多少能力辦多少事。至於老了養她也是她兒子的事, 你要做到什麼地步全憑良心,婆婆和媳婦的關係其實就四個字:禮尚往來!


網友C:嫁到我們家來什麼都不幹,居然還讓我兒子洗碗拖地!

點評:嫁給你兒子,不是嫁到你們家更不是嫁給你,就算批評也輪不到你,他倆過的開心就行。兒子結婚後就有了自己的家庭,不要干涉他們小夫妻的生活,能幫就幫一把,不能幫就過自己的日子。


網友D:每天都給孫子喝什麼補鈣口服液,我兒子小時候啥都沒補不也長的壯壯的嗎,矯情!

點評:時代不同了,現在是科學育兒,兒子和兒媳婦才是孫子的監護人,當奶奶的按他們的指導照做就行。實在覺得不妥可以去問問醫生,別動不動拿老一套出來壓制兒媳婦,手伸太長了!

次要原因:夾在婆婆和媳婦中間的那個男人沒用。

婆婆和媳婦有矛盾把她們分開不就好了,本來就沒必要攪和在一起的兩個人。

媽媽是媽媽該怎麼孝順就怎麼孝順,自己孝順別推給老婆。媽媽有錯也要說,媽媽插手小家庭的時候想辦法阻止,別讓老婆受了委屈。

老婆是老婆,該怎麼對她好就怎麼對她好,老婆埋怨媽媽的時候,自己站出來做到老婆滿意,讓老婆明白媽媽的不易,媽媽老了也有自己的生活,堅決不啃老。

喜歡我的回答就點個關注吧~

侃妞說劇


婆媳矛盾,雖然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卻非常複雜。

從社會學角度說,這是兩代人之間道德與價值觀的衝突;從心理學角度說,可能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很多父母不尊重兒女的獨立性,或者太過是重視母子關係,忽視了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

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看看每一種原因:


一、道德與價值觀之間的衝突:

受中國現代文化和西方文化影響的年輕人,與在傳統中國文化影響下成長的父母一輩,其實有著完全不同的道德和價值觀念

因此,許多家庭中的矛盾,都是兩代人觀念衝突導致的

比如,在教育孩子上,老一輩覺得“打是親、罵是愛”,要有家長的威嚴;年輕人,則覺得要重視孩子的需求,有些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主——這在老一輩看來,或許就是管教無方。

再比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們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的臥室,因此他們普遍更注重隱私,住學校宿舍時願意簾子一拉、戴上耳機,彷彿“與世隔絕”;而老一輩們,成長時可能一大家人居住在一間房中,自然會很少考慮“個人空間”。

此外,西方文化也極大的影響了年輕人們對家庭中等級、秩序的看法

費孝通曾經在《鄉土中國》中提出,西方現代社會注重個人主義——尊重每一個個體之間平等的權利。人人在上帝面前生而平等,所以父母和子女也是平等的。子女成年後無法理所當然享受父母的供養,父母也無法理所當然地干涉孩子。

但在中國傳統社會,尤其是傳統的鄉土社會,人和人之間很少講“權利”,講的是 “人倫”。倫,就是有差等的次序,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意志由己向外施展,對於關係最親的夫妻、子女,就幾乎沒有意志上的邊界

(圖自Alex Harvey)

目前,年輕人們越來越接受新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在面對老一輩的觀念時,自然會遇到衝突。想要更好的瞭解這種兩代人間觀念的衝突,不妨看看李安的電影《推手》,裡面體現了家庭關係的大智慧。

另外,在心理學上,傳統觀念中家庭裡個人邊界感的模糊,確實是不健康的。


二、 父母不尊重兒女的獨立性:

在家庭生活裡,總會類似的瞬間讓你感到不舒服:

  • 青春期偷偷寫日記,父母卻光明正大地拿來看了;

  • 成年後,夫妻兩人關著門待在房內,父母不敲門便闖進來拿東西;

  • 明明什麼時候生孩子、生男生女、剖腹還是順產,都是夫妻雙方的決定,父母卻總要插手;

  • 自己違抗父母的決定,父母就嚎啕大哭,似乎像故意崩潰在讓自己愧疚……

在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是父母沒有尊重兒女的獨立性,侵犯了兒女的“個人邊界”

“個人邊界”這個詞聽上去很陌生,實際上指的是

個人所創造的規定、限度、原則,用來分辨他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可以接受,以及當別人越過底線時自己如何應對

在物質層面,個人邊界包括個人空間與身體接觸。比如很多人都會認為,兩個陌生人談話時,身體靠得太近就是一種冒犯。類似的,就算是如同父母和子女這樣親密的關係,有些事也不合適,比如成年的母親與兒子睡一張床。

在心理層面,個人邊界是在想法和觀念等方面獨立於他人,既尊重他人的想法,也保護自己的理念。能足夠堅定,保護自己不被他人控制、利用或侵犯,也知道如何恰當地對待他人。

健康的家庭中,每個成員也都有“獨立性”,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和觀念,互相尊重,互不干涉。但實際上,在家庭裡擁有物質層面的獨立性簡單,心理層面的卻很難。

在充滿婆媳矛盾的家庭中,丈夫所在的家庭,往往就不尊重個人邊界、不尊重獨立性

。父親、母親習慣了控制兒子(丈夫)的心理,兒子雖然感覺不舒服,卻還是自願地、習慣地向父母敞開自己的個人邊界。

在兒媳婦(妻子)這一角色加入後,這種不尊重個人邊界的行為對她來說就是突如其然的。即使在妻子的父母同樣如此控制她,妻子的“規則”也只會允許自己的父母這樣做,而非其他人。

因此,如果想避免這種衝突,還是先要確保家庭中,每個人都有清晰的個人邊界。這不是指家庭成員見漠不關心、斷絕往來,而是互相尊重彼此作為個體的獨立性與邊界

如果原生家庭中的個人邊界太過模糊,可以嘗試作為陌生的成年人,重新認識彼此,重新建立清晰的邊界。


三、重視母子關係,忽視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最後,婆媳矛盾表面上看是婆婆和媳婦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實際上和丈夫這一角色密不可分。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婆婆與兒子的關係太過緊密,忽視了夫妻關係才是核心

比如,婆婆一些常見的行為是:

  • 將兒子視為自己的情感依靠,與孩子談論自己的婚姻/親密關係,卻對自己真正的另一半漠不關心或是仇視;

  • 在不是空間有限的情況下,與成年的兒子同睡一張床;

  • 在兒子不順從自己時,就會以對伴侶的口氣指責,“你果然和你爸一樣自私,你們都從沒真正愛過我,關心過我”;

  • 對兒子的伴侶表面和氣,暗地卻處處刁難、挑撥,或者表現出明顯的敵意,甚至逼迫對方與孩子分開。

這些行為的背後,是婆婆沒意識到,自己作為母親,卻入侵了兒子與兒媳的“夫妻”關係,將兒子當成了自己的伴侶

在結構家庭治療流派中,心理學家Minuchin提出了家庭中的“系統”概念。在整個家庭的大系統中,“夫妻”,“母子”,“父子”等就是家庭的子系統。

健康的家庭秩序,是“夫妻”系統緊密且優先,“父母與子女”的系統疏遠且次要。而且,“夫妻”與“母子”、“父子”系統間,界限分明

如果婆婆忽視自己的伴侶,放棄原有的“夫妻”系統,希望與兒子成為了“新”的伴侶系統,把兒媳婦看作自己的“情敵”,就是在使家庭系統變得混亂。

針對這一問題,如果你是家庭中的兒子與丈夫,你需要學會與母親重新建立關係,明白哪些事是親子間合適的,哪些是伴侶間合適的。

當你拒絕母親時,她的反應可能會讓你內疚和自責,但你需要明白,這並不是不孝順,而是在努力建立一個更恰當的互動方式——親子的而非伴侶的互動方式。

如果你是兒媳的角色,最好的方法是與丈夫進行真誠的溝通,共同討論如何平衡“孝順”與“邊界”,而要求對方表明立場(聽婆婆的的還是聽我的)、或者向婆婆表達憤怒。

當然,不論是放棄溝通、離開這段感情,還是繼續努力,選擇權都始終在你自己手裡。只有你才能決定和怎樣的人在一起,只有你才能決定你的幸福。

最後,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意識到,夫妻關係才是一個家庭最核心的關係。在健康的家庭中,每一個人獨立,但不孤獨;親密,但不糾纏。


以上。

關注KnowYourself微信公眾號,可預約國內最專業心理諮詢師。


知我心理學


這個提問好,婆媳關係不好並不僅僅限於孫子輩的出生,帶孩等問題,最根本的就是三觀不合。

一種是,婆婆屬於還帶有老思想的那種,覺得自己兒子無比之好,誰家女兒嫁過來都是高攀,一開始就擺婆婆譜,可如今這社會,基本都是男女雙方在養家餬口,沒有誰比別人低人一等,別老覺得自己兒子就是完美的,人家的女兒也不差,嫁進來不是來做保姆的。

一種是,媳婦彪悍,好婆婆遇到這種兒媳也是沒轍,不管你做什麼媳婦都看不上,覺得老人家不好,賢惠婆婆被認為老土,勤儉持家的婆婆被認為摳門,自由愛熱鬧的婆婆被認為只會瘋玩不顧家。這樣的媳婦強勢,軟弱的家庭關係肯定是無法駕馭的。

還有一種是,家裡有幾個孩子,不是獨生子,特別是姑子攪和孃家事還有有兩兒子以上的那種,總是不得安生。姑子喜歡攪和孃家事,婆媳關係大多不睦,而兄弟多的就有妯娌,婆婆對媳婦的態度決定一切,人都有一個慣性,柿子撿軟的捏,好說話的媳婦在婆婆那裡基本都不落好,反倒是最難說話的那個婆婆惹不起不敢不對人家好,這種家庭人員多的複雜家庭關係,對每一個婆媳關係都是挑戰。

所以只有仁愛的婆婆遇到大度明裡的媳婦才能全家和睦,否則任何一種都是要上演婆媳大戰的。


huangd25


作為一名諮詢師,經常接觸婆媳糾紛的案例。我覺得婆媳矛盾深層次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1、家庭權力的爭奪。

不要以為家庭成員之間就沒有權力爭奪了。當媳婦這個外來者進入家庭後,婆婆心裡普遍都是不太舒服的。

因為以前家裡是婆婆說了算,但是,兒媳婦進門後,家裡的格局就變了。

兒媳婦和兒子成立了小家庭。在這個小家庭裡,兒媳婦是希望自己能夠當家作主的。而婆婆往往卻不喜歡這種兒媳婦說了算的局面。

比方說,有個男同事,原先沒找媳婦前,工資卡都是媽媽管著。等到結婚了,媳婦就催著他去找婆婆要工資卡。婆婆覺得兒媳婦一進門就要工資卡,是在奪自己的權,很長一段時間都跟兒媳婦鬧意見。

還有個女同事,她是跟公婆住在一起的。前段時間,大姑子離婚了,就搬回孃家住了。

女同事跟大姑子住在一起,為一些生活瑣事吵架了。婆婆就很生氣,她認為自己是這個家的大家長,她想讓誰住在家裡、誰就可以住在家裡,你一個做兒媳婦的有什麼權力管我們家的事呢?

2、觀念不同造成婆媳矛盾。

有些婆婆倒是不在意家裡誰說了算。但是,她們在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上跟兒媳婦天差地別。

比方說,我阿姨特別疼愛兒子,也很心疼兒媳婦。阿姨沒事就跑去給小兩口打掃衛生、做飯,甚至她還幫兒媳婦洗內衣內褲。

但是,兒媳婦卻不願意婆婆來家裡打掃衛生、做飯。她認為婆婆這麼做是侵犯了自己的隱私和空間。

婆婆很委屈,她覺得自己來幫兒媳婦做家務反而被埋怨;而兒媳婦認為我壓根就不希望你來幫我打掃衛生,你自作多情、妨礙了我的生活。

同一件事,兩個人完全不同的看法,最後,鬧得兩個人都一肚子氣。

所以,我們常勸做婆婆要學會放權,要讓年輕人自己過自己的日子,不要過多幹涉;也常勸兒媳婦多想想婆婆的好,不要只盯著婆婆的錯。

畢竟婆婆不是媽,兒媳婦也不是親閨女,婆媳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相處才能融洽。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諮詢師。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發私信給我,願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每次點贊和轉發,您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婆媳之間的矛盾,古往今來都是一個永恆的難題。

尤其是當這兩個女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時間一久,無一例外都會產生矛盾分歧,如果兩個人寸步不讓,錙銖必較,那勢必影響整個家庭的穩定。

但你有沒有發現,婆媳之間吵架很多都是為了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根本就沒必要大動干戈。



但為什麼婆婆和媳婦就要較真,甚至不惜撕破臉面呢?

很多人會說,這背後其實都是更深層次的分歧,比如價值觀、個性、生活觀念,新一代和老一代本身就有隔膜,有分歧和矛盾是再正常不過了。

是的,但你可能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婆媳關係緊張的核心,其實是兩個女人為了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愛而發動的地盤爭奪戰。

明白這一點,你才真正理解婆媳關係的本質。

想想看,每當媳婦和婆婆發生分歧,矛盾不可調和時,兩人的目光勢必會落到同一個人身上。



沒錯,這個人就是妻子的丈夫,婆婆的兒子。

妻子會想弄清楚:這個男人到底是支持自己還是支持她的母親?

同樣,婆婆也同樣有這樣的質疑。

這個時候,男人的態度,就是解決這場矛盾的關鍵了。



歷來的觀點是,男人要當和事佬,既要安撫妻子,又要安慰母親,要讓這兩個女人相處的更好,最好就不要選邊站。

但你可能未曾預料到,這種心態只會讓矛盾暫時掩蓋起來,等待下一次狂風暴雨的到來。

因為它沒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妻子會想,嗯,這個男人是聽我的,而不是聽他母親的。

婆婆則會想,不愧是我生的兒子,到底還是偏向我的。

看到了麼,只會讓雙方在發生矛盾後更有底氣。



你可能會問,這麼說來問題就是無解的,那該如何是好呢?

我的辦法很直接,也很可能招罵,那就是站在媳婦這一邊。

這並不是說,當婆媳矛盾發生時,作為丈夫就不明是非,當面指責自己的母親,而是說在私底下讓母親明白,在這個家裡,他首先是一個丈夫。



首先是一個丈夫的意思就是,這個房子是他和妻子的房子,他首先是這個女人的丈夫,然後是他母親的兒子。

或許這聽起來很刺耳,母親的感情也可能會受到傷害,但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母親會適應這個現實,尊重他的兒子和媳婦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歷來把“孝”放在第一位,認為百事孝為先,甚至婚姻也成了“孝”的附庸品,當子女的在婚事上沒有選擇權,婆婆頤指氣使是常事,做媳婦的要任勞任怨,不能說一個“不”字。



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為了彌補自己過去的委屈,便有意無意在未來媳婦上找存在感,過去如此,現在也還是如此。

看到這裡,有些鋼鐵直男可能會破口大罵,你還是人嗎?數典忘祖的東西!

其實,他們的生氣、憤怒很正常,因為現在還存在很大一部分人,他們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孝,什麼是婚姻,往往混為一談。



本質上說,婚姻是成立一個新的家庭,根本上是兩個人的事情,而不是兩個家庭。

作為丈夫和妻子,都應該明白婚姻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建立“我們”的意識,建立兩個人的家庭儀式、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並保證沒有其他任何人的干涉。

總之,做媳婦的要孝敬婆婆,尊重她,但做婆婆也要明白,兒子最終是屬於另一個女人的,她無權對他們的生活指指點點,說三道四。

當然,所有的前提都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家裡的這個男人是真正懂婚姻的。


小鎮青年孫聰聰


每個家庭都要有家風,好的家風下成長的女性就是具有淑慧賢良,寬容大度的品格,而家風不好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女性往往就事事計較,心胸狹窄,氣大無腦,口無遮攔猶如罵街潑婦而自己完全不瞭解自己,自以為凡事都需爭個贏,逢吵就必須贏。

婆媳之間的關係早已不是舊社會的那種,婆婆總欺負兒媳婦,恰恰相反,大多數情況是兒媳婦在挑婆婆的理。

先說說長幼尊卑吧,兒媳婦是晚輩,理應多禮讓婆婆,即使她有所不對,也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情緒,實在有大的問題了,可以和老公說,讓他出面協調,而不是放心裡,大吵之後把問題丟給老公,關係都弄壞了,老公怎麼處理?

還有,兒媳婦不忍讓,把關係搞僵了,男方家裡親戚肯定認為你不孝,又不會當面說你,最後你在男方的家庭關係中就會成為孤家寡人,你老公肯定也對你有看法,你能過的好嗎?

再有就是有的兒媳婦只要和老公鬧點意見就把男方家裡親戚都視為敵方,完全不顧及家族關係,等你老公那天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才感覺到別人都懶得理你!每年你家都沒人肯去!

你整天這個不好,那個不對,就你最有理,說起來頭頭是道,其實那些理由都站不住腳。

女人啊,還是陰柔淑德的好,遇到點小事就張牙舞爪,不依不饒的肯定沒有好下場,試問:你自己家嫂子或則弟媳婦對你爹孃不好你又做何感想?你老了,你兒媳婦這樣對你,你又情何以堪?多用腦子想事,不要總用屁股想事,做一個聰明可愛的女性。

生活不易,我們共勉!祝願你門都家和萬事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