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当面严厉地批评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

桃子66002648


我会诚恳的替孩子向对方道歉,然后坚定的带孩子离开!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教育更好!当然,如果是老师的话,我会支持老师!

首先,通常情况下,既然对方当着你面教训你孩子,说明孩子本身确实有做得不合适的地方。

那么家长应该出面替孩子道歉,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就像你和朋友逛街,你朋友不小心碰了对方一下,你赶紧帮忙道个歉是一个道理!

其次,为了孩子好,在道歉之后,一定要带着孩子离开!

这个离开,并不是逃避,而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它的后果就是被对方严厉的批评,这是错误本身最自然的惩罚,这种惩罚也是最客观,最有效的!

但为了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爸妈要把握好这种被自然结果惩罚的“度”。如果不做保护,任由孩子被对方责骂,那可能会给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发育变得偏激、怯懦,这不是爸妈希望看到的。

如果过度保护,则孩子不能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后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有人说,你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

其实,教育理念本身,并没有对错!可能同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在这个孩子身上是合适的,但到了另一个孩子身上就没效果了!并不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而是不适合这个孩子!

带孩子离开以后,不要继续说教,反而应该开导孩子。错误已经是错误了,也受到责罚了,孩子此时心里充满了懊恼、气愤、和担心。如果爸妈能够给孩子一些宽慰,我相信孩子下次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而且亲子关系也会有一个很好的进步。

每个人成长路上谁能不犯错?为什么孩子小就不能有更多犯错的机会呢?不要过度保护,但也不要干脆放手!

我是多宝妈,国家健康管理师。专注健康育儿、实用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带娃的那些事


有一天,我去接孩子回来的路上,有个小朋友大声喊,老师说,小石头是“小偷”,我感觉很诧异。孩子哭着告诉我,她把已经交给组长的卷子悄悄地拿回来改了,她想起来一道题做错了。我才放下心来。

之后,又有小孩子用“小偷”称呼孩子。我去找老师沟通,沟通的结果很不好。老师当着我的面,严厉批评孩子。但是,我没有心情和情绪再继续沟通。回家后,我告诉孩子,第一,这件事马上就会过去。很快他们就会忘记这件事情。第二,你违反了考试规则,这是你的错误。第三,妈妈绝对相信你是很好的孩子,你只是想考个高分。妈妈特别欣赏你,别人在攻击你的时候,你自己一个人读书的姿态。

然后,我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大声给她朗读了。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亲人永远爱你相信你,一切坎都是路。

亲爱的孩子:

在某一天回家,你告诉我有老师说你是“小偷”,妈妈明确告诉你,第一你不是,第二,经过妈妈事后了解,老师的用词是“偷拿”,意思是“偷偷地拿”。为了若干年后你记得这个教训,妈妈觉得有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出来。



在数学考试的时候,组长已经收了试卷,而你突然想到某个题目自己做错了,擅自拿回来去改正。作为学生来说,你的错误确实比较严重,这个交上去再拿回来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诚实的。也许,你根本就不曾意识到这个事情对于一个学生的严重程度。所以,老师当众批评你“偷拿”,妈妈没有异议。但是,就是这个用词,在经过转换后,成为“偷”。



后果很严重。

所以,孩子,你必须承担这个结果的一部分。虽然,你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性质多恶劣的错误。但是,错了终究就是错了。它,确确实实的是一个错误。


在小课桌教室里,几个小朋友联合起来,打着老师的名号,喊你“小偷”,你特别伤心,一个人坐在角落里,既不辩驳也不吭声,你就那么一个人坐着,捧着一本书,度过了那个时间段。听起来很伤感,也很心痛。当我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其实妈妈的眼睛是湿的。



但是,虽然痛,却也足够清醒。这个世界上,你所犯的错误,作为爸爸妈妈,我们会包容你且帮助你改正,没有任何理由。仅仅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


但是,你必须得明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包容你并且因为你是一个孩子,而去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你,仅仅是我们的孩子。如果别人把你当作孩子,那是他人的情怀和修养,我们不必强求。所以,你不仅得深刻地记住,这件事情所给你带来的伤害。并且,在今后的生活里,这件事情痛彻心扉地给你上了“规则”一课。



不过,你要记住伤害的不仅仅是你。如果说,有一个人比你更难过,心痛、辗转反侧,那就是我。


记得,孩子。

我很欣赏你在别人围攻你的时候,虽然一言不发但是能够拿起书去阅读的心境。毕竟,这个世界,有些伤害是猝不及防的,我们唯有做的就是就是让自己强大。


记得,爸爸妈妈永远爱你!相信你!


我大声地把这封信读完后,孩子说,妈妈,我也爱你。这就够了,果然,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


孩儿她妈


没有如果,因为这个事情我刚刚经历过。

只能说,现实中,你的反应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快。

我的女儿玥玥五岁半,特别喜欢弹钢琴。

上了十几节课了,老师教的很有耐心,女儿很喜欢她,练琴也特别有动力,每次上课都是开心的进教室,开心的上完课。

可是,这个老师因为个人原因,离开这个培训机构了,不能教她了。于是,学校又给调换了一个老师。

玥玥本来就有些不开心,因为她喜欢的老师不在这里了。

因为这,我特意对她进行正向引导。

我提前带她来学校,让她在门外看这个新老师教课的模样,对她说:“玥玥,你看,这个老师教的多认真呀,还会手把手的教小朋友弹琴呢!讲的多细致呀,书上还记着重点的知识点呢……”

玥玥听我这样说着,心情好多了, 然后等到她进教室上课后的五分钟,居然让我相当无语!


玥玥进来后,坐在琴凳上弹了两下钢琴。

这个新老师马上特别严肃的说:“谁让你弹琴的?我说开始了吗?老师没让弹就不许弹,知道吗?!

玥玥一下就特别拘谨起来,马上把手放下了。

然后开始复习上一次课程内容。

玥玥弹琴时,老师说:“那个手,怎么放的?都快趴在键盘上了?这是弹琴的姿势吗?你是来学琴的还是来睡觉的?!

玥玥吓得马上把手腕抬起来继续弹。

老师在她弹的时候,嘴里吧啦吧啦的说着:“来学琴就得听老师的话,遵守老师的规矩,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法,跟着我就得遵守我的要求……”

玥玥弹完了,腿往另一条腿上搭了一下。

这个我要解释一下,平时练琴老师都会在她脚下面放一个琴凳,因为她年龄小,脚丫够不着地。可是这节课没放,玥玥的脚悬在那里难受,就那么动了一下。

然后,老师发现了,厉声说:“怎么啦?腿在干什么?还想搭二郎腿吗?你是来学琴的还是来放松的?!……”

我当时很“愣”的看着老师从嘴里不断的冒出各种各样讽刺的话语,没来得及反应。

可是玥玥已经接受不了了,“哇”的一声就哭着跑了出去,一边跑一边说:“我再也不学钢琴了!”

老师看着玥玥的背影居然说:“

这孩子脾气还挺大!这抗挫能力太弱了吧!

我看到女儿这一哭,头脑瞬间清醒了。

我对老师认真而严肃的说:“老师,我不知道我女儿一进来给你留下来什么坏印象,她从进来到现在跑出去,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你说的一大堆话里面,没有一句好听的,都是批判和指责!本来换了新老师,她就有情绪,我刚刚还在引导她接受你,看着你教课对她说这个老师多细心!可是您呢,刚第一次教课,即使有规矩有要求,能不能语气缓和一些?能不能喘口气再说?我女儿从小到大没在这么短的时候收到这么多批评的话!你说她抗挫能力弱?你了解她吗?你才第一次见她,你凭什么随便给她下定义?就您刚刚说的这一大串话,换做一个大人也要好好消化一下吧!何况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老师听了我的话,有些不好意思,但她坚持说:“她姿势不对,我还不能批评了吗?

拜托!

您那是批评吗?您那是冷嘲热讽吧?!

姿势不对,要把手腕太高!——这是纠正。

什么叫“你是来学琴的还是来睡觉的?”这是正常的批评吗?你就是这么被批评长大的?所以习惯了这种批评吗?

在我有权利选择老师的情况下,我坚决不让我女儿跟着这样的老师上课。

万一学会这个老师的说话方式,那真是太悲催了!


过了一个星期,又换了一个老师,女儿很拘谨的进去,因为上次有了些阴影。

可是,没到十分钟,女儿就被老师逗笑了。

这个老师要求很高,比女儿的第一个老师要求高多了,可是他会正面的提出要求,而不是冷嘲热讽。

他会握着女儿的手腕,教她手腕的动作怎样是正确的。

他会给女儿演示手的抬起落下,力度如何把握钢琴声音是优美的动听的。

所以,现在女儿依然开心的去学钢琴,开心的和老师再见。

回想那件事,那短短的几分钟,我并没有在老师批评女儿的当下,做出反应。

也许,我在老师刚刚说出一两句过分的话时,我就直接表达出我的想法,让老师有所收敛,女儿也不会那么伤心的哭那么久。

但是,在事后,我对女儿说:“那个老师教课方式很不好,妈妈也很不喜欢,她的说话方式也很糟糕,我们不跟着她学了。妈妈再帮你找个好老师。”

我虽然当时没有保护女儿,但是我站在了女儿的同一战线,让她知道我理解她的伤心,我认同她的感受,我为了避免她再受到伤害,给她想解决办法。


有人说,平时可以多和孩子说点重话,这样抗挫能力强一些。

抗挫能力是要培养,却不是让最亲的人说出伤人的话。

自杀的孩子,大家都说是因为心里太脆弱。可是,

大多数自杀的孩子,是因为背后没有一堵为他挡风的墙!

在学校挨批评之后,回到家会受到双重批评甚至打骂。孩子找不到安慰,得不到支持,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才会如此。

但是,一个有足够支持的家里,即使在外面受再大的风雨,他也不会轻易放弃生命。因为他知道家里有爱他的人,有支持他的人,即使他再差,爸爸妈妈依然和他站在一起,给他力量,给他安慰,和他一起想办法帮他度过难关。

而且,在孩子成长中,有很多过程都可以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爸爸妈妈老师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迎接困难,战胜困难,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但绝不是,看着孩子遇到困难,然后冷眼旁观,甚至说些刺激的话,来让孩子成长。

这种成长,是多么痛的成长!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弄清楚整个事情的原委:孩子是否做错了?哪里做错了?


不能偏听一面之辞,批评孩子的人可能因为某种误解或者情绪激动导致夸大孩子的错误,孩子可能由于害怕而隐瞒自己的错误。我认为,可以听取批评孩子的人的说法,但让他简要说清即可,但是超出批评之外的粗鲁言行必须制止;之后听听孩子的想法,综合判断一下孩子是否真的有犯错。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起批评孩子,也不要不问缘由一味袒护孩子。

如果,明显孩子有犯错,马上教育他立即向别人认错,私底下就这件事再一次探讨:犯了错要马上道歉,但是他人超限度的不依不饶的批评可以不去理会,并表示爸爸/妈妈支持你,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如果明显是对方无理取闹,这时制止对方的言行,注意保护孩子,如果局面很难收场,尽早带孩子远离;

如果情况复杂无法判断谁对谁错,就由家长本人向对方说明“如果是我家孩子犯了错误,我代他向你道歉,但是我需要时间让孩子静下心来告诉我究竟发生了什么,若孩子确实有错,做家长的一定会进行批评教育。也请你马上停止你严厉的态度。”


人妖小鸡


家长是孩子坚强的后盾,首先维护孩子尊严,要站在孩子的一方。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尊心,年龄的不同,心理状况不同。家长不管在什么时候,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保护,和受到尊重。

当别人在自己面前严厉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批评时,家长首先要作不是责备自己的孩子,而是以一种保护者的态度,与孩子站在一条战线上,因为那个时候孩子的内心里是非常需要家长这种支持与保护的,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这么做。

了解事情的经过,不会只听对方的说法,还会倾听孩子的表述,表现对孩子的尊重。

弄明白整件事情的经过,如果错方确实在孩子,当着别人的面不要指责孩子,与孩子分析他的过错,引导他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如果对方也存在过错,一定要求对方同样也要向孩子进行道歉,因为人是平等的,即使道歉的对象是个小孩子,同样要被受到尊重,不能让孩子在心理上感到不平等。

当别人当面严厉批评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会告诉对方有什么问题可以与我直接交流,首先把事情承担下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我的责任,同时这种权力也是外人所不具有的,如果错全在于孩子,我会虚心接受对方的批评,但不代表可以接受他来管教我的孩子。

自己的孩子是要由自己来教育的,即使孩子犯了错,也不可由别人来随便管教,这回对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伤害,让他们觉得父母不够重视自己。

不在孩子面前,与对方进行过多的解释,了解事情经过,表达自己的态度就好了。尤其当对方也存在过错的情况,过多的解释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处于劣式,底气不足,间接的表达出对孩子的不信任,他们心理会受到伤害。


决胜网


我觉得如果不是学校老师的话,其他人(不管是不是亲戚)都没有权利批评我的孩子。道理很简单,在一个企业里面,如果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犯了错,其他部门的人是应该直接严厉批评,还是应该跟这个人的上司反映,由他的上司来解决?


一个部门的人归一个部门的领导管,其他部门的人(如果是平级,无权指责别人什么;如果是另一个部门的领导,如果他是拎得清的人,也应该知道轮不到他来说三道四的)只能够反映,但是不应该自己亲自上去说什么。你在什么位置以什么身份来说别人呢?


同理,别人的孩子(学校老师除外,因为是家长委托老师来代为教育)从小没吃你家的饭,没喝你家的水,没要你花一分钱,没让你换过尿布,轮得到你来说三道四吗?


如果有的熊孩子真的很过分,我觉得你可以稍微礼貌温和地制止,然后告诉他的父母,而没有必要严厉批评(更何况现在有些家长很护短,我觉得直接严厉批评会引发大人间的冲突,甚至是打斗)。


反正在我们家,从小我爸妈都是只说我,从来不会说我的表/堂兄弟姐妹,他们也不喜欢他们的兄弟姐妹来教育我(也没有人这么做)。各人的孩各个人管教,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健在,轮不到他人插手。


我现在有了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基本在外面,就算有的小朋友很过分,我基本也不会批评他们,顶多制止一些不当的行为就算了。但是现在有些家长真的是吃不了亏,小孩子之间的正常疯闹硬是要上升到人品的高度,非要他的孩子还回来或者怎么样。


我家的孩子打过别人,我也是能接受别人打他。小孩子,尤其是男孩,互相之间不打闹有可能吗?我觉得大人心态要放宽一点。谁家不是一个?谁家不是宝贝?过度保护,除了让你的孩子无能丧失自己协调沟通的能力以外,我看不出来还有什么好处。


另外,只能吃亏不能占便宜的行为长期在孩子面前示范,不知道是想教他学会什么呢?人的一生很长,人品很重要。毕竟你不可能一辈子跟在后面帮他出头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我的观点。


艾菲趣玩亲子英语


我是一名老师,以前遭遇的一件事情,真的让我困惑了一段时间,现在说出来,大家说说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我办公室在二楼,教室在三楼。预备铃一响,我快步走向教室。在三楼的拐角处,迎面被一个极速跑向卫生间(在楼梯拐角处)大个子男孩撞了,他的牙齿狠狠撞向我的额头,当时我眼冒金星、猛地晕了下。男孩子速度慢下来回头看了下,又继续往前跑,我摁着额头喊那个同学你过来,旁边几位同学把他拦下来。

接下来的事情让我傻眼了,这孩子跑过来面无表情说“对不起!我说对不起可以了吧?”。说完来不及我反应过来,他准备走。我拦住他,只问了一句“你怎么这态度?”,他就接着说“我都道歉了,你还要我怎么样?”。然后他又转过身走了。此时我也转身晕晕沉沉的赶紧进教室,前排一位女生一看见我就说,老师你额头怎么出血了?我手摸了下一看,确实有血。我坚持着上完课,回到办公室,额头已肿的老高。

其实那个孩子是我带的另一个班的学生。接下来几天我都在思考,这个孩子为什么当时是那种态度?我是当事人更是其老师,该怎样做更合适呢?

后来在一次给他们班上课时,我终于就这件事公开说了(没点名、没说是哪个班的)。我告诉这个班的孩子们:一课间楼道注意安全,别太快速跑;二、上厕所要及时别憋到预备铃响了,占用上课时间去。还问了孩子们如果是你们自己不小心撞到了老师,会怎么做更合适?这件事到此我才觉得我尽到了一名教师的责任。

过了几个月再一次监考中,我卷子发到这个孩子跟前时,我听见了他忐忑的小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看着他的眼睛,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心的笑了。

所以我的观点,当面批评的孩子可以,但方式很重要。


armigirl


当自己的孩子被人严厉的批评,父母心里肯定不舒服。遇到这样的事,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不是觉得很没面子,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遭到了否定,很愤怒?如果我们自己就是很难接受别人批评的人,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和对方的争执之中。

当孩子受到严厉的批评,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个过程需要给双方表达的机会,不要忽略了给孩子平等的表达机会,如果父母站出来直接解决,一方面会遗漏很多信息,另一方面也会让孩子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大人的庇护。其实一件事情很少只是一方的问题,我们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所以有时候不必执着于对错,尝试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时,重要的一步是让双方把自己认为发生了什么、自己当时的想法和感受都尽量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样的表达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过程,而且彼此的情绪也能得到缓解。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但也需要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改变别人对我们的态度,但我们可以掌握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孩子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的挫折,这样的冲突会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帮助孩子学会勇敢的面对并且解决冲突。


超级育儿师兰海


我的孩子,我会这么做

首先,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我的女儿是一个活泼但不讨人厌的孩子,有点顽皮但不过分。因为,在她有思维意识的时候,我和老公就开始让她明白一些事情。

其次,如果女儿遭到了别人严厉批评的时候,作为父母应该要懂得判断是非对错,是女儿的错,身为父母要向对方道歉,并且明确告诉对方我们来处理,再把女儿拉到一边,告诉她错在哪里,并让孩子向对方道歉,最后和对方进行沟通,该赔偿的赔偿,解决善后事情。如果对方纯粹是小题大做,甚至是胡说八道,那就要站出来为孩子主持公道,对方如果继续胡搅蛮缠,我会拉着孩子直接走人(就当遇到疯狗了)。

最后,找一个和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机会,把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的再向她解读一遍,错在哪里、如何处理、以后如何面对,都和孩子一起沟通,不需要家长式的说教,而是鼓励式的交流。

其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无法做到像成年人一样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何况我们大人也不可能做到365天都能自我约束。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教养是最重要,孩子的问题有很多,家长根本不需要每一个方面都去约束,更也不能撒手不管,保证树木主干的茁壮成长,其他枝枝叶叶该修剪的修剪,该给自由的给她自由。

孩子成长中经历的任何一件事都是一种人生的修炼,希望每一个家长都能科学、阳光、理性的陪着孩子一起度过。


仙女和公主


我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被外人严厉批评,即使是他做错了,也请找我们做父母的理论。因为对弱小的孩子而言,那不是批评,那绝对是一种被欺凌的感受。如果你坚持要这样粗暴地对待我的孩子,那我只能回击你,甚至不惜与你武力相向。让你也知道什么是被欺凌的感受,好让你记住,不可以这样对待孩子,以保护其他更多幼小的心灵。

曾经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旅游途中,孩子们玩得太开心了,他们欢乐地在车上大笑着,结果竟然遭致前排男乘客的训斥,嫌弃他们太大声,孩子们当场被吓得不敢出声了。看着孩子们无助的表情,我这个做妈的当然得挺身而出。我告诉对方,你有话可以好好说,但是不可以这样吼小朋友。可不讲理的人实在是哪儿哪儿都有,对方不仅态度及其恶劣,还嘴里不干不净得连我一起骂 。真的言多无义了,就让你尝尝老娘的铁拳吧,毕竟咱的拳击也不是白练的 。虽然当着小朋友的面真的不应该打人,但是有时候也得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妈妈的保护。事后我告诉儿子,打架这件事情不管怎么说都是要极力避免的。我们不轻易动手打人,但是必须懂得保护自己不受欺负,一旦到了不得不武力解决当下问题的时刻,那你想好了,只能赢,不能输!

这段是后来添加,鉴于很多人的评论。首先,谢谢大家拍砖。再者,就大家批评的父母不作为这点,还原一下当时实际情况。旅游车上孩子和我们分开几排坐。车子才刚出发,就听到他们笑得很大声,是准备过去叫他们注意点,不可以这样大声喧哗打扰到别人的。可还没来得及赶过去,前面的男乘客就开始训斥他们。说训斥其实是描述不当了,对方就像吃了炸药一样,站在座位上,居高临下冲着他们猛喊。我走过去叫他好好说,他就什么傻X的一连串儿地骂,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交流。试问这种情况下,我是要装优雅,继续给孩子讲大道理呢,还是更应该制止这种不堪入耳的声音呢?当时的我选择了后者。我就想问,到底是他的辱骂更骚扰人,还是孩子的大笑声呢?看到各位正直的回复,我真的期望当时各位都在车上就好了,事态也不会升级到动手,因为当时一车的人听任男乘客对着我们飚脏话,没人敢站起来至少劝劝他冷静点。谁不想有话好好说呢?实属无奈,只能以粗爆的方式解决。最后,想告诉大家,打回去更需要勇气,比您在这里唱高调艰难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