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冬季玉米价格走势,你怎么看?

cles


到今年冬天,按时间来算,即11月份到明年2月份,华北黄淮地区生产的玉米已经上市了一段时间,东北产区也大范围上市,且随着气温的下降,有利于玉米脱粒、烘干,上市量也将随之增大。这一段时期的玉米价格,初步分析和预计,应该是以稳步上涨行情走势为主,涨幅可能有限。

一、支撑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今年主产区玉米生产形势的不乐观,经过先旱后涝、高温等不利天气的影响之后,截至目前,很多产区都反映减产预期明显,甚至个别的地块出现绝收或不收的情况。这将使得新年度的玉米供应预期下降。

二、尽管在冬季产区玉米正处于上市的高峰期,但在产量预计下降(实际上很多地区的玉米单产已经下降)、种植成本继续增加(尤其是东北地区租地种植的成本增加更多)等影响下,农民对于新粮的惜售及挺价心理会比较强。

三、进入四季度,市场终端消费需求逐渐回暖,再加上元旦、春节的到来,经销商备货也会增加,无论是肉蛋奶产品,还是与深加工相关的一些产品,消费都会呈增长态势,这将使得企业开工增长,对玉米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其他的一些因素,如运输将进入偏紧时期、进口量将下降等不再赘述,总之,尽管四季度到明年年初这个时期,是新产玉米集中上市的时期,但由于市场利好因素占据主导,对玉米价格也将起到拉动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因素的存在,将限制玉米价格的上涨幅度。

一方面,临储玉米拍卖,截至8月30日,今年以来临储玉米拍卖已经累计成交了6900多万吨,将近7000万吨的量,对于市场供应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最近几期拍卖,成交率明显回升,8月30日的成交率甚至达到了65.94%,说明了贸易商、用粮企业对后期新玉米供应的担忧,备货的意愿明显提高。而随着企业库存水平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到新玉米上市后的收购进度。

另一方面,进入四季度后,环保压力将会加大,近日包括山东、江苏等养殖及加工大省,已经明确对于无环评手续的企业一律关停。从饲料养殖及玉米深加工企业来看,属于对环境压力比较大的行业,估计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粮小咖


2018年冬季玉米价格走势,你怎么看?



目前预测2018年冬季玉米价格走势有点早,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2018年冬季玉米价格走势总体是上涨的,有可能出现专家意料之外的大幅度上涨,玉米价格能达到1.2元每斤,甚至价格会更高。简单的看一下8月28号部分地区的玉米价格报价表,然后再做分析:

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以上是部分地区的最新玉米报价。从上图可以看南方地区的玉米价格普遍高于一元每斤的价格,最高达到1.1元每斤;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开始出现了小幅的上涨,也接近了1元1斤的价格;只有东北地区的玉米价格还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上涨,价格在0.8元至0.9元之间,但是价格已经出现了松动,具有上涨的趋势。这就预示着秋后玉米价格会出现上涨,也直接导致冬季玉米价格的走势也是上涨的。下面再分析另一个原因。



今年的春旱、夏旱时间比较长,导致了北方的玉米生长受到了抑制,一些玉米被干旱致死;近期的台风袭击的玉米种植区,导致玉米倒伏量出现了玉米减产的现象。从专家预测,今年玉米圈减产至少三成以上,这也是一个世界普遍性的问题发生了自然灾害造成的玉米大面积减产,这就是市场上的新玉米上市总产量大幅度降低,推动了玉米价格上涨的长期动力机制。



总之,无论从国际玉米价格市场上涨来看,还是从国内玉米的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冬季玉米价格会出现平稳的上涨已是定局。而且还有美国进口玉米的总量大幅度降低,南美洲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导致进口量降低,养殖行业的复苏,玉米新能源的开发等等,这因素更增加了推动玉米后期价格上涨的动力。


宗元三农堂


个人以为,今年冬天,全国玉米市场趋势将会是稳开高走,整体价格比前两年好多了。

开秤价不是特别显眼,大概在0.85元每斤左右,但是随着供需形势的好转,到了后期其价格将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纪录,整体价格突破一元一斤问题不大。

这还不是今年的新玉米价格天花板,而到了春节前后,其价格还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尤其是山东地区,优质玉米价格时隔多年再度接近2400元每吨或许都不成问题。

为何我对今年的新产玉米价格有如此的自信,这还要从它的供需形势来说起。

因为种种迹象表明,2018年极好于新季玉米价格走高的因素太多太多了,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新玉米价格在冬季供需关系紧张的时候价格上涨不再是空穴来风,不再是说说而已。

玉米需求激增,提振市场信心。

自从2016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玉米消费市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不少地区纷纷批准建设玉米深加工项目,而到了今年,这些动辄几十万吨,上百万吨年加工产能的企业已经建成投产,大大增加了我国玉米的消费需求。

2018年度,我国玉米整体需求量应该在2.6亿吨以上,为历史最高值。

玉米产量下滑,极好后市价格。

但是,祸不单行,在今年我国小麦遭遇气象灾害而造成明显减产的情况下,我国的玉米也重蹈覆辙,不出意外的话,也会有一定的减产。

同时,经过五个月的临储玉米拍卖,已经有7208万吨的临储玉米被成交,国家临储库存已经不是太多,只有一亿吨多一些。


在需求量激增,新玉米供给量不足,且玉米库存量大减的情况下,本年度我国玉米市场价格将会得到明显的提振。

因此,在冬天需求最旺盛的时候,它的价格时隔多年再度回归2000元每吨以上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粮油市场报


一般来说,每年的冬季正是新季玉米价格开始明显上涨的时候,钟情三农以为,今年也不例外。冬季以后,新玉米将正式开启价格上涨通道。

具体来说,在2018年11月份以后,原本沉寂的国内玉米市场就会活跃起来,原本低迷的新产玉米价格也会因此逐步抬高。

新季玉米开秤价格整体平稳。

很多人以为,由于今年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东北大部分地区玉米歉收情况明显,造成我国玉米供应量减少,将直接导致新产玉米开秤价格一飞冲天。


对此观点,笔者持否定态度,今年我国玉米产量减少,需求量大增势必会利好玉米市场价格这不假,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临储玉米拍卖。

哪怕是截止到本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依旧在以每周800万吨的投放量进行拍卖2014和2015年产玉米,已经成交的这7200万吨临储玉米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待新季玉米上市的时候,国内玉米市场供应还会是临储玉米的舞台,

加之近期拍卖的粮源中,2015年产玉米所占比例较大,满足市场上对于优质玉米的需求,更进一步的抑制了新产玉米的开秤价格过高。

新产玉米价格“春天”在冬天到来。

不管如何,今年我国玉米供需形势较往年明显好转,这是一个事实,临储玉米拍卖固然是抑制新玉米价格走高的障碍,但是随着九月底或者十月份临储玉米拍卖的取消,拍卖粮源被消耗完毕,国内玉米现货市场终究还是会回到新产玉米的手中。

而新产玉米具体接管国内玉米市场的时间点,应该就是今年的冬天。

届时,正值国内玉米消费高峰期,深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纷纷加入市场抢粮大军,在新粮整体供应不足且优质玉米短缺的情况下,今年冬天国内玉米市场或将再次出现“抢粮大战”的场面。


在此背景下,新季玉米开启快速上涨通道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让我们一同期待吧!


钟情三农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今年秋收尚未开始,就谈今冬的玉米价位走势略微有点早,不过这倒也不妨碍我们去进行探讨,也好为大家对后期局势有个大致的了解。不过毕竟距离冬季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科学兴农在此基于今年的一些情况,让大家有一个了解。

玉米粮食总产稳定

原本以为由于今年天气高温干旱以及春季玉米苗期干旱会导致今年玉米总产大幅度下滑,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所发布的公告称今年玉米的总产预计在2.165亿吨,比2017年增产0.3%。而该结果同美国农业部方面的预计也较为一致为2.25亿吨。双方面印证来说,今年虽然遭遇自然灾害,但是今年的玉米总产还是有所保障的。而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今年的小麦产量由1.26亿吨,下滑为1.225亿吨。

临储政策

目前临储依旧保持着每周800万吨的拍卖节奏,市场承压不小,对于玉米价位也有所抑制,应该说当前的形式依旧属于政策市,临储主导。不过也有传言说在十月份临储可能会暂停拍卖,如果真的能够落实,对于玉米价位提升无疑是一大利好支撑因素。

玉米需求量增加

今年春季为加大去库存力度,对于玉米深加工企业推出了加工补贴政策,刺激企业加大开工率,消耗市场玉米。而这一政策也明显起到了大作用,同时由于养殖业复苏,也刺激了玉米饲料用途的需求,今年玉米需求量再攀高峰,预计今年的玉米总需求量在2.5亿吨的样子,根据今年总产2.2亿吨的产量来说显然是无法满足今年玉米需求的,还要有2000-3000万吨的市场缺口。

综上来说,玉米价位将会保持稳定向上的态势,不过从季节性因素来考虑的话,科学兴农认为冬季的玉米价位还是不错的,在元旦前后以及春节前的20天样子,价位相对会偏高,临储拍卖量一般较少,或者暂停,该阶段以消耗市场余粮为主,对于玉米价位的拉升作用较为明显。

不过科学兴农也劝告大家,切莫盲目追求高价,只要没有卖掉粮食就不算真的上岸,只有等到粮食卖出去的时候,才算是真的落袋为安。

这里是科学兴农,欢迎添加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科学兴农


估计玉米价格会上涨,

原因一,整体欠收

原因二,临储拍卖大,填充国储。

原因三,工业利用率增涨

原因四,饲料企业扩大生产

原因五,进口量大幅下降

宗上所述,市场经济有可能产生抢粮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