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演了,朋友圈里那不是你的生活,也不是你生活的标配

你看,我同事的小孩钢琴弹得多好!"

"你看,我同事去欧洲旅游了,景色多美!"

"你看,我同事老公送给她的钻戒,两克拉耶!"

"你看你,瞅都不瞅我一眼,~~~~~~"

单是让我看,倒还好,毕竟我可以假装看不见,也可以偷偷地反对,最怕的是我老婆说完你看你看你看过后,便对我说你说你说你说。

"你说,我们是不是也送孩子去学钢琴?现在孩子至少得有一门特长,——"

"你说,我们什么时候出国旅游一趟?我同事们现在都不玩国内了,——"

"你说,我们什么时候不用上班就好了?——"

"你说你,跟你说话咋不吱声呢?"

"咳咳!老婆,别玩手机了,晚上玩手机对眼睛伤害特别大,等到你把眼睛玩坏了,后悔就迟了。早点睡,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睡觉!睡觉!就知道睡觉!人活着就是为了上班下班吃饭睡觉,呃?"

"嘘!别说话!让我好好思考一下你这个问题,这的确是个哲学问题。"

为了回答我老婆的问题,我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据我老婆说,期间还出现梦呓、磨牙、霍然坐起,轰然倒伏之类的行为。

可见我为了回答这个哲学问题,真是没少折腾。无论如何,至少我证明了我除了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之外,还有一件事情要干,那就是思考。

别演了,朋友圈里那不是你的生活,也不是你生活的标配

我思考的结果之一是,朋友圈里的生活不是你生活的标配。

我那些久未谋面的朋友啊同学啊乡亲们啊,他们依稀消散成为我尘封的记忆,但是自从朋友圈问世,他们一个个从记忆深处转身向我走来,鲜活亮丽地出现我眼前,他们由记忆中的黑白照片变成了高清美颜。

我虽然岁数不小,但是朋友不多。自从有了朋友圈,我的朋友成几何倍数增长,入了好几个群,成为名副其实的群众。朋友遍天下这句话,终于我也可以说了。

朋友多了路好走,这个我还没有感受到,倒是觉得时间浪费了不少。除此之外,这些紧密地团结在我周围的朋友们,对我施以以往他们不曾发挥过的影响力。准确地说,这种影响是制造焦虑的情绪,情绪是可传导的,像电流一样,因为互联互通而互相传递。

我看到美人美图美景美食美好生活,看到励志鸡汤读书打卡,还看到美容保险代购,有时候不免让我自惭形愧,觉得自己生活太匮乏了,太没有安全感了。有时候被卖保险的朋友吓得要死,他们以前只是劝人,现在他们开始吓人。

我承认我的确有颗玻璃心,虽然以前我不承认这点,但是随着年岁增长,我愿意更加了解和接受自己,承认自己的弱点,遇到事情我首先扪心自问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我承认我的焦虑有一部分是跟自己主观性格有关。我生来淳朴胆小,动不动就害怕,更要命的是,孤独的人还喜欢这种羞怯的情绪。这使我对外界的东西特别敏感,也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别人能举重若轻,我却是举轻若重。

但我发现不止我一个人,我周边的人群,甚至可以说为数不少的人,他们和我一样有着焦虑情绪。

以前我们朋友圈很小,朋友之间交往是走动,现在朋友之间交往是手动。那时候大家生活频率都差不多,所以能安之若素。现在朋友圈扩大化了,差异化就悬殊了,让人有一种产生掉队的不安和焦躁。

这种焦虑情绪不只是在年轻人身上,还渐渐传导到儿童身上,这是一种非常可悲的事情。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熟人,之前我就听说他孩子读书成绩很好,我觉得他孩子成绩好就可以少上写课外辅导课,结果他对我说成绩越好的学生越要补课。这个颠覆了我的认知,现在高考中考的成绩确实佐证了这点。我知道有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开始在学而思补课。

学生们把成绩学得越来越好,按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们几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于学习,家长还要投入精力和金钱,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呢?何况,并非所有的投入都获得对等的产出,其间巨大的耗费是值得的吗?

大家都不上辅导班,考6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跟大家上辅导班,考650分才能上清华北大;这50分的提高是否一定是必要和值得的呢?

许多年喊着给孩子减负,结果孩子负担却越来越重。我们越跑越快,把脚下的地球踩得越转越快,结果我们会摔得越惨。但是我们只要不摔残了,我们依然停不下来,因为我们害怕掉队,与其焦虑而亡,不如跑死拉倒。

每个人把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示在朋友圈,所有呈现予人的都是PS过的带着几分假象,而这些东西渐渐在人们心里塑造起无形的标准,人们以此为范作为生活的追求,我们成了受害者,但每个人又都是推波助澜的推手。

我们个人的观点在从众心理下简直脆弱不堪,一句格格不入就让我们惊慌失措,我们宁愿犯和别人一样的错,也不愿在坚守自我的路上孤独前行。

幸福本来应该有各自的标准,但是现在我们几乎把金钱当作检验幸福的唯一的标准。现行的价值观是宣扬奢华,这种奢华是用价格作为标准,越贵的在我们看来就是越好的。可实际上很多事情并非如此,只不过我们的心灵就被世俗的藩篱蒙蔽,习惯于在虚假的情感中假装高潮。

社会越来越发达,可人们日子越过越紧张,越过越辛苦,就是为了享受那些对于生活并非不可或缺的东西?高价格一定来带来高价值的享受吗?

别演了,朋友圈里那不是你的生活,也不是你生活的标配

那年我去三亚度假,我想在阳光、沙滩、海浪中,我一定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结果幸福感也并非完全没有,但是辛苦也是满满的。大海确实够大,但是人也真是多,海水咸咸的味道被人的气息冲淡了许多。

后来有一次,我去市郊寻访一个古村落,结果村落已被拆迁,我走上村落附近一条海湾公路。

那条海边的路,并不宽阔,路面也不够齐整硬实,路的两侧长出高高的蒿草,参差不齐,青草气味混合温热空气,朴实得像一条乡间小道,它蜿蜒有十多公里长,却少有人走。

高远的天空浮着几坨白色云团像要掉下来似地,夕阳通过远处的岬口洒在并不宽阔的海面,碎碎点点的磷光耀动着,有几条船好像一动不动似地静止在海面。

清新的风吹拂之中,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怡然,真切细微地感受到空气中的味道,土地、阳光、花草、海水和我所目前的一切事物都散发出味道,我还能分明确切地感受到它们的质地,所有的体验交织成一团混沌而纯粹的感觉,记忆深处某些东西被唤醒,像水和空气一样流淌进这个寥廓无人境地里。

时隔很久,那个下午还让我怀念。我怀念它不仅是我获得那种宁静致远的感受,还因为让我受到启示。在细小微珠的事情上付诸情感体会情感才会最大地充盈自己的生活,这是对自己生命的最大珍惜。

并非朋友圈里所有的生活都不该追求不值得追求,但是也并非所有都是值得追求的,你付出和努力的结果如果只是用来在他人面前炫耀是愚蠢肤浅的,人都有爱慕虚荣的一面,但是要对此有自觉性,避免和减少这种行为。

物质的匮乏确实是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但是它有时候受命运之手的掌控,我们就应该在另一个重要因素上培养幸福的基因,努力朝心灵的土壤埋下几个喜好的种子,浇灌出自己孤芳自赏的心头之花,那样的花香才无时不刻不芬芳你的人生之途,而且永不凋零。

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人性的弱点一成不变。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们以为是别人的故事,其实是人类的故事,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在上演着类似的悲剧,只不过我们没有遇到那条神鱼罢了。

每一种坏情绪,都需要买单。我知道说教多数是可憎的,也是无用的,如果这篇文章能舒减你的一些焦虑,那么它就有了意义。

当有人对你说你看你说的时候,你也可以对他(她)说:来来来!你看看这篇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