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SINE也推出了功放產品?我沒有看錯吧?這是來自香港以往以各式電源插座、電源隔離牛、濾波器等影音電源配件及冷凍線材、附件名揚發燒圈的SINE(正弦)嗎?是的,就是那個SINE。從玩電高手到推出功放,SINE終於邁出了一大步。

初見SINE的K1合併功放的樣機,是在這兩年的音響展中,而實際聆聽則是今年的上海音響唱片展上。當時SINE(正弦),在展房中罕見地搭配了一套系統開聲示範,主角就有K1合併功放。常逛音響展的玩家們應該知道,以往SINE參展都是靜態展示其琳琅滿目的隔離電源處理器、濾波器。其實SINE早在兩三年前,就已經成功研發了一款具有兩倍增益放大,具24級步進電位器音量控制的無源前級。而如今,SINE研發的首臺合併功放K1終於來到《新音響》雜誌社,這次期待已久的試聽,令我們得以深入探尋SINE對聲音美學的訴求。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打造Hi-End級機身

SINE在電源處理器方面的成就之卓著大家有目共睹,光是外觀機箱的加工就常常令人歎為觀止。其主力產品包括系列高質量的電源牆座、鋁合金電源排插、高級電源處理器,以及各類發燒線材產品。因為SINE是業內較早應用超低溫深層冷凍技術(Cryo-196℃)的品牌,SINE經過長年不斷的反覆測試,掌握各種金屬對超低溫的反應數據,並用科學依據開發出接插件和線材導體,其所產生的電流與信號傳輸的正面改善收穫市場的廣泛認同,加上極高性價比的定價策略,因此贏得廣大發燒友的良好口碑。

如今,SINE源於相同的理念和多年的技術積累開發的K1正式面世,給人相當深刻的第一印象。只看外形的話,我問過幾個相熟的同行和發燒友,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蓋住品牌Logo的話,這就是一部歐美頂級產品範。我們來看看K1的體型重量,標準機箱寬度(430mm),黃金比例的高度(140mm),不能輕視的深度(400mm),還有不菲的重量(32kg)。論體型,K1即使置身一眾頂級合併機中也不輸氣場。論重量,美國Jeff Rowland樂林的CONTINUUM S2為15.9公斤,Constellation Audio群星薈萃Integrated 1.0靈感合併機為19.5kg,Gryphon貴豐Diablo 120狄雅寶合併機為26.2kg ,加拿大MOON的旗艦合併機 Evolution 700i為27kg,體積更大的瑞士Soulution 330重量是30kg,然而K1重量達到32kg,可見其真材實料的分量了。告誡K1的玩家,假如你沒有過人的強健體魄,在家一個人搬動K1的話可得慎之又慎了。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KS-1背板提供RCA和XLR輸入各兩組

當然,我們測試音響器材不是以重量論英雄的,但至少從一個側面可以窺見,SINE對於打造K1是不惜一切極致手段的。首先,SINE賦予了K1極具高級感的造型和一個厚重紮實的機箱,此舉是K1深受業內人士稱讚的外在因素,同時也為獲得優秀的聲音水平打造了穩固的基礎。機箱的選材和構造對於細節決定成敗的Hi-End訴求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優秀的機箱應該具備理想的抗振效果和導磁效果,這樣才能為內部信號放大線路提供穩定、純淨的工作環境,才能確保點滴音樂信號免受傳輸、放大過程中的干擾和損耗,從而讓線路發揮出應有的性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SINE採用了厚重的鋁合金材料打造面板和兩側板,而底板、頂蓋和背板的材料厚度也不可小覷。

K1的面板為左右全對此設計,並且採用複合面板方案營造立體感。基礎面板採用35mm厚鋁坯料經CNC數控精密加工中心製造,完成件的最大厚度依然達28mm,上下還加工出細膩的橫條波浪折線。而在此基礎上在中間橫貫鑲嵌了厚達24mm的主面板,表面經細膩的拉絲及陽極氧化處理,由此打造的複合面板帶來豐富的層次感,卻又不會顯得累贅複雜,兼具厚重的視覺效果與實用性。在主面板中間,則鑲嵌了130×50mm的LED點陣功能顯示屏,其大號黑底白光字符非常醒目,即使離開幾米遠也能輕鬆掌控功放的狀態。當然了,這個顯示屏可通過遙控器選擇兩檔亮度,可方便不同光線環境下的使用。而緊挨顯示屏兩端的兩個碩大的旋鈕分別控制訊源輸入選擇和音量調整,這兩個旋鈕的加工處理也非常漂亮,外圈略呈錐形漸變,而外端面卻加工出光滑的半球形,要知道,這種加工對於CNC機床而言難度也是不小的,製造成本一定不低,但正是由於這些那些細節的考究,成就了K1給人的高級感。

而更為誇張的用料在於兼具散熱器的兩側板,實量的寬度達到驚人的48mm,在其上加工了並不複雜的散熱犄角造型,事實上K1並不需要專門的散熱片,如此厚重的側板本來就是最好的散熱器,加上整機的全鋁機箱一起散熱,我們在夏天室內常溫下開機一整天,溫度也是非常穩定的。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徹底貫徹左右全對稱的佈局

無論是機內的線路還是機器背板上的端子設置,都嚴格地遵循了左右全對稱的原則。背板的正中央是橫列一字排開的輸入端子,而且從中線開始左右聲道呈對稱座標式排列,提供了RCA和XLR模擬輸入端子各兩組。輸入接線端子之下,居中是IEC電源輸入插座和總電源開關。而喇叭接線端子則左右聲道分列於兩端的側板上,使用的端子是高端的碳纖鍍銠接線柱。機器底部四角設有直徑50mm的金屬角錐可調避振腳,每隻均可輕鬆旋轉調節水平,腳座底端更設有半球型塑膠腳墊,吸收震動的同時避免損壞用家府上的地板或機架,細節的考慮很周全。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機箱內居中一塊高檔雙層玻纖PCB鍍金電路板整合了前級線路和供電系統

打開6mm厚的全鋁頂蓋,內部的左右全對稱佈局同樣令人賞心悅目。機箱中間靠背板的位置架空佈置了一塊大線路板,此板採用高級波纖板作厚層鍍金處理,強化電流傳輸和提高信號放大局部線路的屏蔽性能。在其上整合了英國Talema密封變壓器和兵字密封變壓器分別為前級信號放大電路、控制/顯示等電路獨立供電,而供電線路上更使用了日本nichicon高速電解、Philips超快速玻璃鈍化整流二極管、WIMA威馬電容、LM317線性穩壓器等發燒元件,懂行的發燒友都知道這是相當考究的設計。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前級信號放大采用SINE研發的KS-A1模組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前級電路使用英國TALEMA密封牛和兵字密封牛分別為音頻信號處理以及信道切換、音量開關和顯示屏獨立供電

而K1的信號放大線路則遵循最短路徑的原則,從信號輸入端子直接焊在線路板上開始,到採用OMRON歐姆龍繼電器作信號輸入切換,再到信號進入輸入緩衝線路,其信號通道都很短,從而避免信號損耗丟失細節。而音量控制線路則是很特別的設計,採用單片機微電腦控制兩聲道共由8只繼電器和16只高精密低噪音電阻組成的線路,以切換組合的方式,提供100級的高精度音量控制。前級信號放大采用SINE研發的KS-A1模組,其採用純A類工作狀態,以寬頻高速作電壓放大,並且以鍍金金屬罩屏蔽干擾。從前級信號輸出到後級的信號線和接插件都是非常考究地選用了通訊用的RF射頻鍍金連接器和特氟龍線材,確保寬頻信號傳輸點滴不漏。

鐵甲威龍、剛柔並蓄:SINE正弦K-1合併功放

左右聲道後級電路完全獨立,每聲道各使用一隻300W英國原產AMPLIMO頂級環形變壓器

後級供電和放大線路的設計更是精彩,K1的兩個聲道後級線路和供電變壓器分別獨立深藏於左右兩側內挖空的厚鋁側板內,並且非常聰明地將“干擾源”大功率變壓器安置於側板的前端,並且利用深藏鋁側板的方式結合遠離信號放大線路的方式,避免電磁波洩漏“汙染”音樂信號。後級每個聲道採用獨立的300W英國原產AMPLIMO環形變壓器供電,此變壓器為瑞士高文等Hi-End品牌御用而在音響圈中傳為佳話。而作為電源儲能的濾波電容則緊靠功放線路安裝,並且沒有盲目選擇大容量的產品,而是由4只100V6200μF的nichicon電容組合,此乃兼顧了充放電速度和儲能容量的平衡。而功放線路也大量採用貼片元件,以確保最佳的信噪比。輸出功率管每聲道使用兩對英國EXICON專為音頻放大開發的MOS場效應管ECX10N20,提供高電壓、高轉換速率、低失真的輸出能力,這款功率管同樣被越來越多歐洲頂級廠商選用,而K1以AB類線路,每聲道僅用兩對管就獲得了255W的強勁輸出,質素之高可見一斑。

純淨、細膩、飽滿的好音質

試聽K1搭配的音箱分別有Spendor Classic3/1監聽書架箱和AudiMaxim音樂大師Serenade 6.2落地箱,音源則有McIntosh麥景圖MT2黑膠唱盤和Trigon精工Vanguard Ⅲ唱頭放大器的黑膠系統,以及Vibrato NMP播放器/前級作高格式數字文件的播放。而K1的電源則經過對比後選擇了美國TARALABS超時空The Marster LE電源線,以及同樣來自美國的increcable原點MOSSO巫術喇叭線。

K1的輸出功率達到每聲道255W,從規格上而言已經屬於中等偏大功率的機器,我們強烈建議用家和代理商在正式感受K1聲音魅力之前,至少給它100小時的煲機時間,而且此後每次開機都給予15分鐘的熱機,K1就能進入狀態。以往聽同類輸出功率的合併功放,往往感動設計師很難在驅動力和音色之間取得最佳的平衡點,要麼夠力的聲就略粗略平淡,要麼就暖得一塌糊塗,難以體現出速度感和控制力。但K1卻令人眼前一亮,首先要說的是那純淨、細膩又溫潤飽滿的音質,搭配Spendor書架箱的時候這種感覺尤為強烈,像極了在音樂廳安坐中間位置的現場感覺。常去音樂廳聆聽音樂會的朋友都很清楚,在聲學條件良好的音樂廳環境中,樂器的聲音其實包括了直達聲和豐富反射聲組成的空間殘響,聲音是豐滿柔美的,K1就能重播出這種令人陶醉的感覺來。這是因為K1對前端信號的放大過程中做到了極低失真,因此能夠點滴不漏地還原出唱片錄音的豐富信息量。另一方面,K1的中高頻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美感,聽K1重播人聲和絃樂四重奏簡直令人無法相信這是一臺大功率的晶體管合併機,其所重現類似直熱三極管潤澤厚實的質感,也保有優秀的光澤感和透明度,令音樂重播總能產生俘虜人的吸引力。這對於合併功放而言是個不小的考驗,合併功放將容易受干擾的前級線路和大功率後級置於一個空間內,最難解決的就是振動和電磁輻射干擾問題,而K1顯然在這方面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

而搭配3.5路4單元的Serenade 6.2落地箱呢?K1的音質特點依然能夠很好地呈現出來,而且令人更為驚訝的是,其255W的輸出功率彷彿有用不完的勁。這款落地箱其實並不算太好應付,畢竟其8吋的低音需要較大電流才能控制妥帖,不然很容易出現低頻轟鳴的失控問題。而K1就將這對音箱的低音收得夠乾淨,線條清晰凝練又有充裕的密度感,因此重現的音樂基礎相當穩固,甚至大動態爆棚時的控制力和爆發力也稱得上出類拔萃的。你知道嗎?以往我們總說合並功放更多講究的是音質,而控制力多有不足,但K1卻顛覆了傳統認知。這套組合即使重播《鬼太鼓》《荒山之夜》《第九交響曲‘歡樂頌’》等極為考機的曲目,也能呈現從容寬鬆的音質和控制力,大動態下力度強悍還能保持厚實音質,場面穩而不亂,堪稱是上等水準的表現。

總結

從設計、用料到製造皆無所不用其極的SINE K1合併功放,強大的驅動力應付市面上大部分的音箱應該是挺輕鬆的,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呈現令人過耳難忘的通透、潤澤音質,其呈現的總體素質完全能夠在Hi-End合併機範疇裡佔據一席之地。限於篇幅我不再多說了,交稿之後立即用K1多聽幾張唱片就是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