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农民增收是我最大的愿望”——记茶地镇全国劳模陈进周

□ 记 者 郭亦斌 通讯员 邓婕婕 高美玲

日前,记者来到上杭县茶地镇,烈日当头,一片翠绿的国家水稻抗性基地分外惹眼,而陈进周忙绿的身影就嵌入其中。

今年63岁的陈进周是茶地镇的党员农民技师,从1977年高中毕业回乡起就扎根农村。他热心农村科普事业,依靠科技带领农民致富,做好水稻抗病育种和高产、优质稻的推广,主持的农业科研课题项目多达90余项,先后获得市级、省级和全国级劳动模范等荣誉。

助力产业兴旺 为乡村振兴强基

2011年,陈进周在茶地镇牵头创建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全国劳模、市级劳模、中、高级技术职称工人等12名成员组成,拥有水稻基地2158亩,以农业水稻新品种抗性选育、研究创新为主,与中科院院士袁隆平、谢华安协作,积极培育抗病、优质、高产的新良种。

7年来,工作室与农业部、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协作,鉴定出23653个水稻新品种,筛选出抗病品种1863个,推荐水稻示范品种239个,推广面积600万亩,实现经济效益5亿多元,并创建了茶地镇优质稻“茶米香”品牌。

帮助群众增收 为乡村振兴立本

为帮助当地群众增收,他牵头组建了茶地科协抗病育种协会,利用“协会+农户+技术”,发展种粮大户、村农技员和回乡青年等会员130多名,结合农事季节,在全镇讲授病虫害发生规律。创办了50多期培训班,受训农民6000多人次。在他的带动下,茶地农民学习水稻、果树、食用菌、小米椒、生姜等栽培技术的热情极高。村民通过科学种养,普遍增加了收入。

带动乡风文明 为乡村振兴铸魂

除了当好农业专家外,陈进周还热心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作为茶地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会会长,他组建舞龙舞狮及锣鼓十番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客家文化,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2016年,促进会的志愿服务项目“农村文艺文化、贫困生对结帮扶与农业扶贫助团志愿服务”在全国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铜奖。

“我就是个农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为粮食安全提供准确的科研数据,让农民增收。”站在田里的陈进周抹了把汗,笑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