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今天早上,

小卫起床刷朋友圈,

第一眼就看到这么一条消息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小卫忽然想起不久前看到的

来自苏州市疾控中心的

六月份疾病风险提醒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权威】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节,苏州疾控发布六月份疾病风险提示

此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发布了提醒,

预计今年会是

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年”,

根据市疾控中心监测,

今年1至5月期间,

苏城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

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而随着苏城气温的逐渐上升,

另一种病也进入了高发期——疱疹性咽颊炎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苏大附儿院门诊挂号处

小卫从苏大附儿院了解到,

仅最近的24小时内,

和疱疹性咽颊炎患儿有500多例

不过其中,

疱疹性咽颊炎患儿占大多数。

而这两类患儿明显增多的趋势,

是从5月中下旬逐渐显现的,

在此之前,

手足口病有多可怕?

严重可致死!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常见传染病情形“可大可小”

孩子可以恢复健康,

但是极少数患儿可引起

脑膜炎、脑炎、心肌炎、

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相关研究表明,

手足口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等并发症,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救治,

甚至会导致死亡

那么,疱疹性咽颊炎又是什么来头?

两种病毒同时高发

应该如何防范?

手足口 & 疱疹性咽颊炎

是一对「表兄弟」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5 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

它们是一对“表兄弟”

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所以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又有所区别。

手足口 VS 疱疹性咽颊炎

怎么辨别?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1. 从疱疹的位置鉴别:

相同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感染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不同处:感染手足口的孩子,除了口腔咽部和软腭有疱疹外,孩子的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有时膝盖和手肘也会有皮疹。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2. 从症状上鉴别

相同处: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不同处: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是先发热再发现疱疹,突然性的高热不退,体温在 39~40 ℃ 左右,发热时还可能伴有抽搐,随后就诊时发现口腔有泡疹,孩子咽痛明显,吃东西哭闹难受。发热时间会持续 3~5 天。

大多数的手足口是先发出疹再发热(有的也会无热),一般是中低热,体温不高于38.3℃,咽痛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咽痛症状,发热 1~2 天就恢复正常。

3. 哪种更可怕

疱疹性咽颊炎来得更凶猛,会让家长慌了阵脚,

但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要更危险。

疱疹咽峡炎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而手足口却有 1% 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 3 岁以下的孩子,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的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在发现孩子手脚长水泡后,更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没有重症表现。

警惕重症手足口病,注意以下早期预警信号: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患儿,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进行必要的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5.高血压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8.根据临床经验,极少数皮疹不典型的患儿易发展成重症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如果孩子有以下 4 种情况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疱疹性咽颊炎和手足口都属于自限性疾病。

和大多数感染的疾病一样,不需要用抗生素,也没有任何抗病毒的特效药,都是可以自愈的,对症用药缓解症状就行:

发烧:精神不佳或高热,给予退热处理,推荐对泰诺林(乙酰氨基酚)或美林(布洛芬)。

咽痛:可以吃冰棍、冰淇淋或凉的水果和粥给予缓解,如果咽痛严重,则给予缓解咽痛的药物,比如利多卡因凝胶,保证水分摄入就可以。

鉴于症状轻重,手足口还有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孩子有以下 4 种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1. 宝宝持续高热

出现持续高热,温度 39℃ 超过 24 小时,或者已经给宝宝吃了退热药但是体温还是下降不明显。

2. 咽痛无法进食导致脱水

有的宝宝咽痛明显,喝不下水也吃不了东西,导致脱水严重(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3. 体温正常的时候精神状态差

如果在孩子体温恢复正常的时候,还是精神很差,比如嗜睡、很长时间不吃东西、烦躁,甚至连哭闹都没有力气的时候,建议带宝宝去就诊。

4. 出现肢体抖动、呕吐、抽搐等情况

如果孩子出现惊跳(四肢抖动),肌肉抽动或震颤、呕吐、皮肤发花、面色苍白等的情况,就要带宝宝去医院了。

重点人群须做好预防控制措施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染,预防方法类似。

1.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尤其注意手部卫生。记住“15字口诀”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太阳。重点推荐6步洗手法哦~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1)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 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暴晒或消毒;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家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餐具使用前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 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

(6) 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 接种手足口疫苗

权威提醒!这种病今年苏州报告病例数有所上升,这些人群尤其要当心!

疱疹性咽颊炎没有疫苗,手足口可以接种二类疫苗 EV71 疫苗,6 个月至5 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

这个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 EV71 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在我国,大约 93% 以上的手足口病死亡病例是由于这一型病毒导致的。

而且孩子越小,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越大,所以及早接种很有必要,最好在孩子 1 岁前就完成接种。

相关权威问答,

来了解一下!

Q

六个月以内的宝宝会得手足口吗?

A

一般来说不会被传染,6个月以内的宝宝从母体里出来的抵抗力还会有,但在高发期也是建议少去人多公共场所,尤其是室内场所,建议6个月以后接种手足口疫苗,可以预防最重型病毒。

Q

这种疾病,吃奥司他韦(就是“达菲”)有用吗?

A

没有用!!!奥斯他韦是用来治疗和预防流感的,手足口和疱疹性咽颊炎都不用抗流感治疗,奥司他韦吃多了也有副作用,而且滥用太多会有抗药性。

Q

孩子咽颊炎刚刚好,还会再被传染吗

A

会,能够引起疱疹性咽颊炎的病毒有多类,不一定是同一种。如果孩子去年传染过本病,今年依然可以被传染。有个别孩子一年患病 2~3 次。

Q

现在儿子得了手足口……第三天!家里还有四个月大的宝宝,家公婆一点都不注意隔离,说了也这样,我应该怎么办?

A

转这篇文章给公婆看吧,建议还是隔离啊,虽说 6 个月以下的宝宝自身是有母体抵抗力的,但是离病原这么近还是很危险。

Q

我儿子脚丫和腿上有,开始小米粒状,然后变大长成硬包,耳朵上还有,但是水泡状,不大一样,接种过手足口疫苗拿不准是啥,昨天看医生说观察观察,不典型,分不清是疱疹还是手足口。

A

手足口病如果不是重型,也没有合并并发症,症状比较缓和,只要孩子精神好就不用太担心,1 周左右就能自愈。

Q

手足口病后多久可以接种其他疫苗?

A

疾病完全恢复后两周至一个月左右去接种其他疫苗,如果在疾病期间使用了丙种球蛋白的患儿需将接种疫苗时间延迟至疾病恢复六个月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