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主席帶領中國男籃重新崛起,爲何足協不能效仿中國男籃?

在結束不久的雅加達亞運會上,中國史無前例的橫掃亞運籃球四枚金牌。姚主席也是毫無官場作風,明攤開雙手與男女籃合影的照片註定成為中國籃球歷史上又一個經典瞬間。

姚主席帶領中國男籃重新崛起,為何足協不能效仿中國男籃?

在奪冠之後,很多人越發的認同姚明紅藍兩支國家隊,並且這一改革措施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之後的中國男籃復興之路將扮演重要的舉措。若不是這一改革,像阿不都、趙睿、方碩、劉志軒這樣的CBA球員很難一下子有機會加入國家隊中。能有這麼大的國際舞臺,去表現自己,替國家隊在比賽中建功立業。並且你依然不敢相信,靠半支國家隊,在沒有易建聯、郭艾倫、趙繼偉等主力球員情況下,能夠把全主力的伊朗隊掀翻。

姚主席帶領中國男籃重新崛起,為何足協不能效仿中國男籃?

其實在中國男籃進行突破性的改革之外,還有就是姚明上任以來,著手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國字號體系。中間包括男女籃國少隊、國青隊、國奧隊和國家隊共計9支球隊。正是這樣金字塔式的體系,讓中國男籃在亞洲再次崛起。

姚主席帶領中國男籃重新崛起,為何足協不能效仿中國男籃?

本屆亞運會男籃,大部分球員都是從這種金字塔體系下磨礪出來的,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就已經打了超過200場的國際賽。在面對時常比自己高大和強壯的對手,一直磨礪自己和提高比賽的強度,這種比賽的經驗對他們來說,不言而喻。

此前,中國足協派人去男女籃這種金字塔體系考察過。但是不同的是,中國足球聯賽足球職業化程度過高,大部分球員的自由權屬於俱樂部,足協對他們的支配權並不大。就算有心也無力,俱樂部大部分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更加重視自身參加的青超聯賽。即便有相應的國字號球員會集中訓練,但是像男籃以國家隊方式參加大賽的比賽,太少了。

姚主席帶領中國男籃重新崛起,為何足協不能效仿中國男籃?

自從,姚主席接掌中國籃協後,肯定會將這一模式繼續下去。但是希望中國足球能夠找到合適的長期發展模式,與中國男籃起駕並驅的發展,相信我們國家的“大球”未來發展更加光明和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