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现在电视演的清朝历史剧《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等,满屏幕都在飙汉语,大家是不是都想过一个问题,清朝皇帝不是满族人吗?难道他们入关后就使用汉语了?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 在我国历史每次遇到少数民族统治中原,都会遇到语言不通的尴尬,远的如北魏的孝文帝极力从服饰、制度、语言等各方面推动汉化,再比如蒙古人建立元朝时肯定不会说汉语的,语言不通,造成很多尴尬。那么清朝入关后什么情况?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这要分三个时期来说,一个是清朝早期,这时期,无论上朝还是写公文绝大多数时候那都是用满语的,这样做一是为了保持民族特性,另一个是为了保密,毕竟当时满人还很不信任汉人。皇太极时期自不必说,入关前,身边大臣全是八旗子弟,你说汉语讲给谁听?关键别人也听不懂,所以肯定是讲满语的。入关后,皇位传到顺治手里,形势发生了变化,要面临大量的汉人,此时圣旨出现满、汉两种文字,并一直沿用。但是那个时期满族旗人还是比较拒绝汉人,想必此时即便已开始推行学习汉语,但在满族旗人间推广难度很大,在朝廷议事等正式场合和其他非正式场合,还是以满语为主。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第二个时期是康熙和雍正皇帝时期,说这个时期之前,交代一个信息,清朝对皇子要求极严,必须会说、写满、蒙、汉三种语言,有的会说的语言更多,比如康熙。康熙即位后极力推动满汉一家,朝廷里逐渐有了汉臣,康熙帝精通满、蒙、汉三族语言,甚至在接待西藏班禅来朝时,能流利的用藏语交流。当然汉臣也学习满语,比如张廷玉满语就很好(不好也不行啊,难道还给你配翻译?)。雍正上位后,下令必须说官话,科举考试,凡是汉语不过关者,不予录用,想比极大地刺激了汉语在统治阶层的普及,但当时在正式场合仍然是说满语,私下就比较随便了,说汉语、满语都行。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第三个时期是乾隆及以后,乾隆酷爱儒家文化和汉文,一生写诗43630多首,比《全唐诗》的总数还要多,现在我们到名胜古迹游览时经常能看到乾隆的题词,乾隆对汉族书法、字画样样精通,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汉文化艺术瑰宝的大收藏家。朝廷里汉人大臣也多了起来,而满臣也极力向他主子逢迎,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说汉语逐渐在满人间“流行”开来,但是在正式的场合,依旧基本上用满语。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再到后来的皇帝,嘉庆、光绪帝基本上正式的场合说满语,其他时候以汉语为主。到了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他在自书中说就只会用满语说一个“起”字了,其他都是汉语了。

清朝皇帝上朝时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