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未来怎么干?习近平这样说

“一带一路”未来怎么干?习近平这样说

“一带一路”未来怎么干?习近平这样说
“一带一路”未来怎么干?习近平这样说

8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

8月27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带一路”建设为何如此重要?5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怎么干?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给出新判断、提出新要求。一起来学习!

五年成果

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大幅提升了我国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动我国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向内陆、沿边延伸,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

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我国对外投资成为拉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个新判断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驳斥三种错误观点

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合作倡议,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

是开放包容进程,不是要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

是不以意识形态划界,不搞零和游戏,只要各国有意愿,我们都欢迎。

下一阶段工作基本要求

我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这是下一阶段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六个重点方面

1.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支持,全力推动项目取得积极进展,注意实施雪中送炭、急对方之所急、能够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的民生工程。

2.要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搭建更多贸易促进平台,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沿线国家开展投资合作,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注重贸易平衡。

3.要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体系,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引导社会资金共同投入沿线国家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等项目,为走出去企业提供外汇资金支持。

4.要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领域交流蓬勃开展,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卓有成效的民生援助。

5.要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注意保护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形象大使。

6.要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提高境外安全保障和应对风险能力。

三方面工作要求

1.要加强党对共建“一带一路”工作的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谋划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工作。

2.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细化工作方案,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推动有关部署和举措逐项落到实处。

3.各地区要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对接,促进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放,助推内陆沿边地区成为开放前沿,带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重温习近平“一带一路”金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跨越万里海域,穿越千年时光,“一带一路”壮美画卷铺展开来。

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他指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完全可以成为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新的丝绸之路。时隔一个月后,他又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5年来,“一带一路”从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

“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在多个国际场合,习近平介绍中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寻找利益汇合点、政策理念共鸣点、互补合作契合点,为“一带一路”倡议寻求最大公约数,彰显大国智慧与气度。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重温习近平那些震撼人心、凝聚力量的金句。

聚众智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

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和平安宁的环境。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


——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


——2016年6月22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中国拥有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阿拉伯国家处于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普遍把工业化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的重要选择。


——2016年1月19日,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署名文章

合众力 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2016年1月21日,在开罗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我们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同域内外许多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实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2015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的演讲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诚心诚意对待沿线国家,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同沿线国家开展合作,让沿线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要实行包容发展,坚持各国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


——2014年11月0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凝民心 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2016年4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

“一带一路”延伸之处,是人文交流聚集活跃之地。民心交融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2016年1月21日,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的演讲

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

谋共赢 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


——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3年多前,我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2017年1月17日,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新型合作模式、开拓多元合作平台、推进重点领域项目,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2016年7月25日,致2016“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的贺信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中国愿意同各方一道,推动亚投行早日投入运营、发挥作用,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我们将继续欢迎包括亚投行在内的新老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6年1月16日,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上的致辞

“一带一路”未来怎么干?习近平这样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