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波35年,只爲把殘疾軍人證上「因公負傷」改爲「因戰負傷」!

奔波35年,只為把殘疾軍人證上“因公負傷”改為“因戰負傷”!

晏禮根:江西人,1969年在洛陽入伍,曾任市長張萬年的警務員。他曾經參加過自衛反擊戰,據他自己說很多戰友都在那場戰爭中失去了生命。

奔波35年,只為把殘疾軍人證上“因公負傷”改為“因戰負傷”!

在一次作戰中,因為一位沒有經驗的新兵踩了一顆地雷,所以在他不遠處的晏禮根也遭到了牽連。後來他被戰友送到戰地醫院接受治療,再然後又被送到了湖南某醫院。就這樣來回幾年,當他再回到原來的部隊時突然發現,這裡已經沒有他認識的人了,曾經的戰友,有的犧牲了,有的退役了。

奔波35年,只為把殘疾軍人證上“因公負傷”改為“因戰負傷”!

後來經查檔案確定了,他曾參加過對越反擊戰,身份確定後,他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退役。當他退役後,偶然發發現自己的傷殘證明書寫的是“因公負傷”而不是“因戰負傷”,這對一個老兵來說,不僅僅是一個字帶來的待遇不同。更多的是,這對他的意義不一樣,在那場戰爭中犧牲了那麼多戰友,這個證書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奔波35年,只為把殘疾軍人證上“因公負傷”改為“因戰負傷”!

但是這個該證書的路卻比他想象的難走很多,這一走就走了35年。

奔波35年,只為把殘疾軍人證上“因公負傷”改為“因戰負傷”!

據他自己說,後來在為戰友掃墓的時候,他還看到了自己的墓碑,原來當年部隊裡的人與他失去了聯繫,都以為他犧牲了,所以就為他建了一個墓。這張寫著紅字的照片就是他從墓碑上撕下來的,和現在一對比,真的有讓我們看到了歲月的痕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