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老大難,濟南小清河治水20年100多億未達標,問責11人!

治理老大難,濟南小清河治水20年100多億未達標,問責11人!

問責“小清河2015年達標卻至今未有成效”

“關於小清河治理,我有一個問題。”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委員鹿中華首先發問。鹿中華表示,小清河治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先後投入了100多億資金,省政府也曾明確要求2015年底之前小清河水質要實現達標,但截至目前,仍然沒有達標,而且還在去年中央環保督察中被點名。“因此我想問環保局,小清河的汙染問題為什麼長期得不到解決?”

對此,濟南市環保局局長侯翠榮表示:“的確,小清河目前還達不到國家的標準。它應該達到的標準是地表水五類,目前它還是屬於劣五類。省政府曾經要求小清河水質2015年達標,也沒有達到。小清河目前的狀況,不僅老百姓不滿意,對於政府而言也是一道深深的傷疤。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我們濟南市的兩大問題,其中一個就是小清河的治理推進不力。”

治理老大難,濟南小清河治水20年100多億未達標,問責11人!

回覆“汙水處理能力不足”

為何小清河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治理,水質還是沒有達標?侯翠榮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濟南市每天大約有6萬到7萬方的汙水,因為汙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而直排進小清河。“現在小清河裡面的水,90%以上都是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的,以及工業企業處理過的回用水,還有剛才說的六七萬方的原汙水,清水只佔了不到10%,也就是說它的自淨能力是非常差的。”

另外,小清河長期以來底泥淤積比較嚴重,底泥汙染物的釋放造成的二次汙染也是顯而易見的。除此之外,兩岸的面源汙染通過汙水進入小清河,這些都是造成小清河汙染的原因。

治理老大難,濟南小清河治水20年100多億未達標,問責11人!

追責“市級、部門、區領導”

侯翠榮表示,根據《水汙染防治法》,地方政府對水環境質量是要負責任的,“因此在去年中央環保督察提出小清河的問題後,濟南市對小清河問題負有責任的相關領導都進行了追責,大約有11個人。這些被追責的人員中,包括市這個層面的領導,也包括相關部門的領導,還有小清河沿岸流經區域5個區的政府領導。”

“小清河的水質什麼時候能夠達標?”鹿中華這一追問,也問出了濟南市民的心聲。侯翠榮表示,今年小清河清淤已達200多萬方,汙水處理一廠、二廠擴建工程分別完成了土方施工的40%和50%,同時,汙水管網也在加緊實施。“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年底要確保實現達標,今年年底爭取能夠基本接近達標的邊緣。對此我們非常有信心。”

治理老大難,濟南小清河治水20年100多億未達標,問責11人!

追源“日6萬噸汙水排入小清河”

小清河不清,其中一大原因就是汙水直接排放。“解決小清河汙染治理問題,繞不開全市的汙水處理能力問題。”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孫貴民說。“據我們測算,全市每天產生的汙水量在100萬噸左右。”濟南市城鄉水務局局長翟軍對這一數字進行了詳細的解釋:這100萬噸的數字來自多個方面,一個是全市市政管網的供水,每天大約90萬噸,再加上一些自備井,每天大約10萬噸。“按照產汙係數0.9的比例測算,每天要產生90萬噸的汙水。還有礦泉水、飲料、啤酒等幾項水產品,再加上道路保潔等產生的汙水,加起來大約10萬噸。綜合算起來,每天產生的汙水量就是100萬噸。”

據介紹,目前濟南市每天現有的汙水處理能力為96萬噸,經過近幾年城市的管網建設,包括河道的雨汙分流改造、黑臭水體處理,全市的汙水收集率達到99%,也就是汙水基本上都能進到汙水管網,汙水處理率是96%。

據翟軍介紹,目前造成小清河溢流的原因,主要是下游的水質淨化一廠和二廠範圍內汙水處理能力不足,再加上部分地下滲水和施工降水進到汙水管網,所以每天大致還有6萬噸左右進入管網的汙水因為處理能力不足,又溢流到小清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