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黃河文化成爲城市新名片

年初,濟南市提出,要舉全市之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攻堅,做好規劃編制、引爆區建設、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等三大任務,打造一個全國最大的國家級黃河溼地公園。挖掘利用黃河文化,打造黃河風貌帶和溼地公園等,成了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6月13日,市政協圍繞“擁抱母親河,邁向新時代”這個主題,展開第六專題“商量”,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政協委員、業內專家、市民代表一致認為,“攜河北跨”的時代背景下,濟南需要充分利用黃河資源,進一步彰顯城市強大的文化力量,讓百姓親近母親河,讓母親河伴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何建成“文化博覽園”

哪些黃河文化是需要挖掘和體現的?怎麼把風貌帶建設成真正的“文化博覽園”?

市政協常委、致公黨市委常委、山東建築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成認為,“找準文化點元素”很重要。“黃河兩岸的華山、鵲山、藥山,華泉、鵲山泉、藥山鐵匠泉,承載了這座城市太多的故事和記憶。歷史上,李白、杜甫、曾鞏等都曾以詩詞歌詠過鵲山湖,還有小清河,還有濼口古城……這就基本涵蓋了名士文化、民俗文化、治河文化、渡口文化、園林文化、飲食文化。毛主席和周總理來濟南都曾視察黃河。這些紀念地,我們不僅要保護好,而且要在將來風貌帶的打造過程中,重點體現。”

“還要營造文化意義上的大格局、大氣象。”市政協常委、濟南社科院副院長張華松建議,風貌帶範圍一定要大,而且必須有一箇中心點,而這個點,“在鵲山、華山的中間最合適,兩座山是我們濟南城北側的兩個很重要的地標。老舍先生曾說,‘站在千佛山上北望濟南全城,城河帶柳,遠水生煙,鵲華對立,夾衛大河,是何等氣象。’”他還進一步建議,在規劃區、風貌帶的核心景區建設黃河展覽館。“展現的東西可以很豐富,比如濟水是如何演變成大小清河的,大小清河又是如何演變成現在的黃河的;比如大舜耕於歷山、大禹治水,還有商朝國王東征夷方取道濟水、春秋時期的三州伐湖州……如此一來,濟南黃河文化的厚重感就出來了。”

“更得把黃河沿岸的文化遺址搞清楚。”多年從事黃河文化研究的王魁章院長表示,僅長清108裡的黃河岸邊的河段,歷史文化遺址就有三四十處之多——從濟南濼口,一進長清地,就有紅廟、懷廟、高廟、海信臺、海信軸、銜草寺、大漢墓……如果這些歷史文化遺存伴隨著時間流逝而漸漸被遺忘,著實太遺憾。“在此基礎上,應當把黃河文化的挖掘和旅遊結合起來,周邊群眾可以種菜種果樹,搞民俗旅遊,可以搞黃河人家一些項目的旅遊,開發豆腐、粉皮、煎餅等黃河特色美食產品,為百姓致富創造條件。”

保護生態讓沿岸美起來

要讓黃河沿岸美起來,生態保護更是關鍵。

濟南黃河河務局副局長張需東認為,現在黃河水量比較豐沛,灘塗也比較多。在黃河灘塗的利用上,應當遵循要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應該大力保護和建設溼地,越多越好,形成一種城在園林中,河在溼地中,人在田園中的一種良好環境。與此同時,也應該搞灘塗旅遊,讓人們來到黃河以後,安全有序地親近黃河,親近黃河的水,親近黃河的沙,融入到母親河的懷抱。”

“在先行區生態景觀規劃建設中,我們在點上精緻地打造,比如打造‘鵲華煙雨’;在線上精細地延展,比如裝扮好黃河兩岸的大堤;在面上精心地鋪開,就是大面積建設湖泊、溼地、綠林、花海。目前,鵲山龍虎的萬畝花海已經初具規模。”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管委會(籌)綜合處處長黃治修表示。

“黃河兩岸的植被在保持生物性、多樣性的同時,還要保持地方性、現代性和特色性。我們統籌考慮黃河的大壩、灘塗和水岸線等重要因素,構建連接黃河與農田和林業的生態廊道,這樣可以形成水網、林網、田網相融合的田園景觀,在保持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綜合考慮當地的土壤、氣侯等這樣一些實際的情況,儘量能夠形成四季常綠、三季有花,打造出五色斑斕的特色景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副高級工程師呂明娟說。

吸引遊客深度體驗黃河文化

圍繞“讓黃河文化成為城市新名片”的題目,參與“商量”的政協委員、業內專家認為,在堅持“恢復生態、涵育生態、保護生態”的前提下,發展相關項目,吸引廣大遊客深度體驗黃河文化、休閒娛樂,這是一條有效路徑。

李成建議,在功能分區的基礎上,還需打造遊園節點,比如園林小品、小廣場、小紀念地等,更可以結合公園的規劃建設,明確市民遊客在哪裡親水,在哪裡體驗民俗,在哪裡健身運動,在哪裡品味美食……

“還得充分利用好堤頂道路。”在天橋區政協委員、桑梓店街道中心小學校長周豔紅看來,黃河大堤的堤頂路可以設計成世界最高端的、頂級的馬拉松賽道。“市民可以參與其中,還可以舉辦國際頂級賽事,進而形成咱們濟南的品牌活動。”周豔紅建議。

“堤頂路建國際頂級馬拉松賽道,在規劃中已經明確了這個功能。”呂明娟表示,黃河堤頂路是作為黃河生態系統的一個支撐性的骨架,目前堤頂路允許私家車和小轎車通行,在規劃中它被定位為慢性道路系統,將集步行、自行車、馬拉松賽道和公交遊覽系統於一體,全面提高黃河風貌帶的可達性。同時,大堤以內建設溼地公園,進行生態修復,大堤以外佈局大堤公園和城市公園,可以讓黃河兩岸的人們都願意到黃河邊來遊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