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安「戾氣」質疑湖畔大學羣聊,媒體人到底怎麼了?

今年是滴滴的多事之秋,浙江樂清女孩的遇害將滴滴推到了風口浪尖,引發媒體的狂轟亂炸。在這個事件中滴滴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點是大家沒有疑問的。隨著滴滴的道歉,順風車下架以及整改的進行,公眾的情緒慢慢冷靜了,開始趨於理性了。

王志安“戾氣”質疑湖畔大學群聊,媒體人到底怎麼了?

這幾天德陽泳池女醫生自殺的事件給了人們很大的震撼,網絡暴力對一個人的摧殘竟然如此兇殘。媒體也開始發文要反思網絡暴力,呼籲網民理智,抵制網絡暴力。但我知道這種反思根本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鼓動網絡暴力的恰恰是媒體自己,自身不反思不改變妄談他人理智,遠離網絡暴力,是多麼無知和自大,自己說過的話時效不會持續多久,很快媒體就會發動下一場網絡暴力。

你以為我在開玩笑?今天知名媒體人王志安一篇充滿戾氣的微博就充分的展示出了媒體了的狂妄和自大,由此可見媒體人是多麼擅長推波助瀾網絡暴力。

王志安“戾氣”質疑湖畔大學群聊,媒體人到底怎麼了?

充滿戾氣的微博

首先這段聊天記錄屬於比較私密的微信群聊,並沒有在公共場合發表聲明支持滴滴,無論這些話對錯與否都是私下的。我不知道這是否屬於隱私,如果是隱私,按照法律規定不是違法行為一些私聊媒體有沒有權利去公開?媒體是否不受隱私權的限制?很多話我們私下聊和被曝光在公眾之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比如說一個男的非常仰慕一個女的,私下了和好兄弟聊天說自己多麼多麼喜歡這個女的,甚至將自己一些齷齪的念頭也說了。大家都能理解,人之常情有時候難免,但是一旦媒體將兩人私聊曝光了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可想而知輿論對兩個人會造成多大的壓力。

一旦媒體有權力將私人聊天曝光,那麼受到輿論傷害的就有可能是你我每一個人。更可怕的是什麼,一旦這種事頻頻發生,人沒有隱私權了,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的私聊都可能曝光,很有可能就不在乎了,私下變成公開也就無所謂了,羞恥心沒有了,道德約束也將崩潰。

是不是隱私,本人也不是法律專家,就不再談論這個問題了。

  • 沒有前因後果的聊天記錄

我們再來看這張私聊的圖片,只看到喊柳青加油,但是為什麼替柳青加油不知道。有可能是滴滴事件,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沒有前因後果。假設是柳青壓力過大,說自己身體不適,那麼同學之間說加油也是人之常情,不管是不是諂媚,媒體也無權批判吧。一方面呼籲抵制網絡暴力,一方面又靠著一張沒有前因後果的聊天記錄往樂清女孩事件上面引發群眾的憤怒,是不是有點分裂?

  • 何來謝罪之談

不知道媒體人的道德情結有多麼厲害,但是有一個缺點實在是讓我有言要吐。樂清事件滴滴是具有無可推卸的責任,存在管理上的過失,但是還沒上升到罪的地步(如果說的謝罪是指真的有罪)。有沒有罪也應該交給法律來判決吧?作為一個媒體人跳出來聲稱謝罪豈不是越俎代庖,狂妄自大?如果說的謝罪只是道歉的意思更是無稽之談了,聊天記錄裡面喊加油的人與樂清事件有什麼關係,為什麼他們要謝罪?

這個社會沒怎麼,該抓的已經抓了,滴滴柳青和程維道歉了,賠償在進行中,整改也在進行中,難道還要與此無關的人也跳出來謝罪?輿論這麼大的反應難道不是出於對受害者的悲聲?

王志安“戾氣”質疑湖畔大學群聊,媒體人到底怎麼了?

現代社會越來越走向合作共贏了,不再是過去地主和農民的剝削關係。企業家和員工和民眾不是天然對立的,員工的命運和企業有時候是一體的,企業在賺取利潤的時候也為社會創造了價值,為大眾帶來便利。

我們應該期待的是企業越來越好,而不是因噎廢食一棍子打死。媒體人別再用舊思維,階級鬥爭的觀點製造社會的緊張情緒了,這樣只會給經濟發展雪上加霜。

王志安“戾氣”質疑湖畔大學群聊,媒體人到底怎麼了?

不由自主想起了一部小說,《三體》裡面的,為了解決三體人侵略地球的危機,地球選了四個面壁者來想辦法對付三體人。其他三個都失敗了被淘汰了,只剩下羅輯成功了。危機暫時解除了,地球人又覺得羅輯是個罪犯,獨裁者,把羅輯拋棄了,最後失敗了,侵略還是來了。

我們一直在呼籲創新,可是創新也是需要土壤的,高科技企業的誕生更離不開寬容的環境。作為媒體人應該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尊重事實最大程度還原事實報道新聞,而不是老想著站在道德的高地去當“法官”,濫用輿論權力引導群眾去道德審判。更別用塑造階級對立的那一套運用到新聞報道和輿論中去,那是你們醞釀網絡暴力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