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本文約3000字,建議閱讀6分鐘。

本文通過分析平臺大數據得出現在各大城市的人才、薪資現狀。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本次數據報告核心洞察:

  • 超七成一線城市中高端人才流向非一線城市,杭州成為首選落腳地;
  • 搶人大戰成效明顯,二線城市成最大贏家;
  • 西安人才新政綜合力度評價星級最高,長沙緊隨其後;
  • 天津中高端人才流向北京月薪增量最多,一線城市之間流動漲薪較為給力;
  • 一線城市中高端人才薪資位於一線水平,二線城市中杭州薪資領先;
  • 北京、深圳中高端人才購房成本最大,1平米房產需花費近3個月的薪資;西安和長沙購房成本相對較小,1平米房產需花費1個月以下的薪資。

全國多地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進行著一場如火如荼、沒有硝煙的戰爭,那就是“搶人大戰”。據媒體統計,全國有50多個城市都相繼捲入了這場人才爭奪戰,紛紛使出渾身招術招才引智:降低落戶門檻,送補貼,優惠租房買房,扶助創業……各種人才利好政策讓人眼花繚亂,也昭示著人才紅利正在取代人口紅利,人才成為地域發展的最大助推器。

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到底戰果如何?誰才是最大贏家?人才到底流向了哪些地方?為什麼他們會選擇這些地方?在買房成為人生大事的今天,人才落腳之處買房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有多大?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深入研究了千萬級體量的中高端人才樣本,推出《2018中高端人才攻略報告:透過大數據解析搶人大戰中的贏家》,旨在為媒體、職場人士、用人單位及相關研究機構提供參考。

對於“搶人大戰”的時間起點,本報告遵循外界公認的2017年;對於“搶人大戰前”研究時間選取為2016年,“搶人大戰後”研究時間選取為2017年至2018年二季度。報告研究主要時段為2018年二季度,涉及樣本來自大數據後臺4300萬+中高端人才數據。

超七成一線城市人才流向非一線城市

杭州成首選落腳地

近幾年隨著全球化的進展和國內區域間經濟的發展,“得人才者得天下”成為共識,一方面不少二線城市都推出落戶、補貼、獎勵等種種政策吸引人才,一方面大城市生活成本攀升,同時還在實施嚴控人口措施,時不時就爆發“逃離北上廣”現象。在此情況下,來自一線城市的中高端人才就成了被二線城市爭搶的對象。

平臺大數據顯示,搶人大戰以來,從一線城市流出的人才在國內的地域分佈中,流向一線城市的人才佔到28.06%,流向非一線城市的人才佔到71.94%。國內二三線城市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使其具有工作機會和生活質量可兼顧的優勢,再加上各種搶人政策的吸引,一線城市的人才更傾向於靈活作戰,不死守大都市,從而選擇人才競爭相對緩和的城市,發揮自己的優勢。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在人才從一線城市流向非一線城市的地域分佈中,名列第一的是杭州,佔比為6.44%。排名靠前的非一線城市都是在搶人大戰中非常活躍的城市,其中杭州、西安等市先後數次升級自己的人才新政,以爭取更多的優秀人才。

搶人大戰成效明顯

二線城市成最大贏家

目前,搶人大戰幾乎在全國遍地開花,涉及城市多達50多個,且還在進行之中。搶人大戰後,在全國人才淨流入率排名前20的城市中,二線城市排名靠前,其中排名前五的城市是杭州、長沙、西安、成都和鄭州,對應的人才淨流入率分別為9.88%、9.21%、9.12%、8.23%、7.70%。相比之下,北上廣深的人才淨流入率排名則相對靠後,分別為1.19%、2.33%、1.29%、5.99%,對應的名次分別為第17、13、16、10。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前20的城市中,除了北京和上海的人才淨流入率比搶人大戰前有下跌之外,其它城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尤其是二線城市增幅較為明顯。這說明二線城市的搶人戰役卓有成效。以西安為例,據媒體報道,截至2018年4月16日,今年西安新遷入的戶籍人口達30萬,超過了去年全年戶籍人口增加量;截至2018年6月20日13時,今年西安市市外遷入人口共50餘萬人。其中博士研究生以上925人,碩士研究生14235人,本科157356人,人才引進22456人,成為搶人大戰中備受矚目的城市。

這20個城市之所以能留住人並非偶然。今年6月底,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城市生活質量研究中心發佈了“2018中國城市生活質量報告”, 該報告基於對35個城市生活質量的跟蹤調查,其中一項是城市生活質量客觀指數,即社會經濟數據指數,包括5個分指數:生活水平指數、生活成本指數、人力資本指數、社會保障指數、生活感受指數。

在城市生活質量客觀總指數排名前10的城市中,有8個都在人才淨流入率排名前20的榜單中,這8個城市是北京(67.05)、杭州(61.79)、南京(60.28)、深圳(59.50)、廣州(58.54)、西安(58.34)、武漢(58.25)、上海(57.79)。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其中,北京城市生活質量客觀總指數排名最高,杭州次之,而杭州也是全國人才淨流入率最高的城市,這充分論證了杭州在吸引人才方面綜合優勢非常突出。

由此可見,人才對流向目標城市的選擇是一個綜合的結果,其中涵蓋了對生活水平、生活成本、人力資本、社會保障、生活感受等多方面的考量。

西安人才新政綜合力度最大

長沙緊隨其後

在二線城市生猛搶人的背景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各區、深圳也在今年相繼出臺了人才新政,其中,北京和上海、廣州的政策主要偏高端人才,而深圳的人才政策則對普通人才和應屆畢業生更為利好。例如,2018年6月,深圳對應屆畢業生落戶實行“秒批”策略。上海在2018年7月再次出臺新政,規定北大清華應屆畢業生可直接落戶,引發熱議,被指到北京的地盤上搶人。從一線城市搶人的節奏中可以感知到它們對於年輕英才的渴望。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根據搶人大戰中11個熱門城市出臺的人才新政,我們綜合整理了其中對學歷、年齡、生活/住房補貼、就業政策獎勵、落戶條件的相關規定,得出了人才新政力度星級評價(滿分為五顆星)。其中,西安星級最高,超過四顆星;北京最低,剛剛越過兩顆星。整體而言,二線城市的星級高於一線城市。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搶人大戰以來,一些城市不止一次升級自己的人才新政。例如,西安至少升級過四次,深圳、杭州、上海升級過兩次。總體而言,二線城市的人才新政力度比一線城市大

。而一線城市引進人才的要求整體比二線城市高。這源於國內區域間經濟發展存在差異,以及全國性資源配置不均,造成人才分佈的差異,因而在搶人大戰中,一線和二三線城市所瞄準的人才對象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好。

一個城市應該根據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和目標來吸引人才,與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就是最好的選擇,配置太低或者過高都不可取,前者可能導致庸才較多,可以創造的成果有限或者低於預期;後者則可能難以消化,最後人才成了裝點了城市的面子工程,卻發揮不了實際作用。因此,“量才而用、量力而行”同樣適用於城市搶人策略。

天津中高端人才流向北京漲薪最多

一線城市之間流動漲薪較給力

搶人大戰後前後,各城市中高端人才流動產生的平均月薪增量排名前十的來源地和目的地均一致,只不過排序不同。

搶人大戰前,城市間流動薪資增量排名第一的是從天津流向北京,平均月薪增加了5344元;在搶人大戰後薪資增量排名第一的也是天津流向北京,平均月薪增加了6187元,比搶人大戰前高出843元。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搶人大戰後,平均月薪增量名列第二、第三的城市組為北京到深圳、上海到北京,為5456元、5180元,比搶人大戰之前的同地點之間的流動而產生的月薪增量分別高出469元、285元。

整體而言,一線城市、杭州、蘇州之間的人才流動在搶人大戰前後月薪都有增長,只不過增長量高低有所不同。

天津雖然距離北京很近,但是兩者發展程度差別較大。從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上來看,天津在搶人大戰前後一直是負值,處於淨流出的狀態,不過搶人大戰之後已經有所改觀。

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在搶人大戰後人才淨流入都為正值,其中廣州從搶人大戰之前的負值變正值,杭州的人才淨流入率在搶人大戰前後一直名列第一,人口處於淨流入的狀態;蘇州在搶人大戰之後人才淨流入率較之前有所上升,僅次於上海、高於北京。

這些一線城市和杭州、蘇州的中高端人才都處於淨流入狀態,還有很大的人才吸納空間。事實上,這些城市的GDP近年來都連續位於全國城市前列,經濟發達,機會和資源也相對較多,人才流動會產生更多的薪資收益。

一線城市中高端人才月薪位於一線水平

二線城市杭州薪資領先

薪資是職場人生存的重要經濟保障,也是城市經濟實力的體現,更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籌碼。一線城市不僅人才供需兩旺,平均月薪也高於所有二線城市,在2018年二季度全國城市中高端人才平均月薪排名最高的20個城市中,一線城市平均月薪的區間為18150-20659元,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的平均月薪都在2萬元以上,北京以20659元位居第一。廣州在2萬元以下,為18150元,名列第四。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在這20個城市中,二線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月薪區間在16418-12651萬元之間, 薪資最高的是杭州,為16418元。整體來看,二線城市的月薪以較小的差距呈遞減趨勢。

北京深圳中高端人才購房成本最大

西安和長沙最小

很多職場人經常感嘆,工資上漲的速度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可見其購房壓力之大。我們根據安居客平臺近年來的房價走勢,選擇了在搶人大戰中表現較為突出的11個熱門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西安、長沙、武漢、成都、鄭州、天津)進行對比後發現,近三年來,也就是搶人大戰前後,所有的熱點城市房價總體上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在第一梯隊,單價目前都超過了5萬元,其中深圳的房價近年來漲勢較快;廣州、杭州、天津的房價在第二梯隊,單價都超過了2萬元,其中廣州和杭州的房價漲勢較快;西安、長沙、武漢、成都、鄭州在第三梯隊,單價都超出1萬元,其中西安和成都房價漲勢較快。

結合平臺中高端人才的月薪情況和安居客平臺的房價數據,經過換算得出: 在北京,購買1平米房產需要中高端職場人平均支付2.87個月的薪水;在深圳需要支付2.72個月的薪資,上海需要2.54個月的薪資。這是中高端人才買房成本壓力最大的三個城市。單價成本壓力排第四和第五的城市是杭州和廣州,分別需要付出1.78、1.77個月的薪資。

數據報告|用3個月工資買1平米房產,你願意嗎?

在這11個熱點城市中,買房壓力倒數第一的城市是長沙,單價1平米需要支付0.77個月的薪水;倒數第二和第三的是西安和成都,單價1平米需要支付0.95個月的薪水和1.01個月的薪水。

由此可見,在北京、深圳、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買房,中高端人才付出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都最大。而在廣州及其它二線城市,成本則相對較小。

在實體經濟相對疲軟和有大量住房剛需人口的情況下,房子既具有居住屬性,也具有金融屬性。一線城市房價長期居高,二線城市在人才政策中拋出與住房相關的優惠政策,比如落戶、租/購房補貼等等。在這種以房搶人的節奏下,不少人才從一線城市湧向二線城市,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當地的房價。

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在一線城市承受樓市調控高壓的同時,二三線城市加緊了去庫存的速度。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最近的數據顯示,樓市庫存數據已經跌至50個月最低。從整體看,全國性的去庫存週期已經完成。這也表明,一線城市“以房控人”和二線城市“以房搶人”的政策,一定程度上都達到了目的。

無論是政府還是用人方引進人才,都要建立持續的長效機制,才能長久留住人心,否則就是對人才的浪費和消耗,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人心而面對人去樓空的局面。而人才在選擇落腳一個地域的時候,要知己知彼,結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規劃,做好理性選擇。求職者應多多關注搶人大戰戰況,瞭解人才市場趨勢,及時擴充、升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儲備,利用搶人大戰把自己變為炙手可熱的人才,力爭打贏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每一場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