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气、职权、结构、待遇来看!究竟什么样的单位才是好单位?

对很多小伙伴而言,可能考公务员的时候是随便报的一个单位,进了单位之后要么感到处处糟糕觉得别的单位肯定会更好,要么就盲目热爱单位产生一种错误的自信。这两种态度小编觉得都是有待纠正的。就自身的一点经验来看,新人或者年轻公务员判断单位好不好,或者说平台好不好,应当从下面几个原则来把握:

一、风气要正

好平台在小编看来,首先就要风气正。风气不正的单位,往往表现为如下特征:

1.是派系斗争严重。单位内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派系,并且斗争激烈,以相互攻讦为常。对新人而言,进单位不久就能听说这个派那个派的,并且互相之间像仇人一样的,甚至很快就来拉拢你的,往往这种单位就不是好单位。

2.是选人用人偏差

虽然我们说,如果优秀的人才都怀才不遇,那这个单位就肯定有问题。但是这种判断方式不太客观,因为凡是没提拔的往往也都认为自己是人才。所以重点还是看关键的岗位上是不是小人占据。如果一个单位,新人接触到的中层干部普遍人品较差、小人得志、能力水平不高等等,那这个单位好不了。

2.是精神状态颓废

有的单位,从上到下,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具体到工作人员,普遍是得过且过,能混就混。举例来说,有的单位开个会,人三三两两到不齐;有的单位迟到早退是常态;有的单位上面开大会下面开小会、上面作讲话下面传小话……那这些单位也不是好单位,在里面待久了必然影响自己。所以如果到一个单位,感觉大家都比较奋发向上,同事之间表面都比较和谐,那这个单位的风气就还算是比较好,这样的单位就不能叫做差单位。

二、权力或者职数要占其一

简单来说,就是“权”和“位”不能都没有。我们要了解,不同的单位,同样的级别,权力是不同的。打比方说,地市里同样是正处级,财政局长手中的权力,是档案局长、党史办主任等远远不可想象的。甚至财政局下设的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可能就是个正科或者副处,实权也远比许多市直机关的一把手来的大。所以不同的单位,权力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

同样,哪怕同等级别的单位,职数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差距也是很大的。地市一个国税局,动辄上千人,而同样是正处级的体育局,可能就二三十人。那从发展的角度讲,在体育局成为领导干部要相对容易许多。

那我之所以说,权力或者职数要占其一,意思就是如果一个单位两个都没有,那绝不是好单位。比如国税地税,掌握着很重要的权力,工作人员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也多,手上的权力也略微大一些,但是职数偏少,那在我看来也不能算是差单位,因为有权。反过来说,一个党史办,可能真的是清水衙门,但是整个办10个人,3个办领导,2个科长,还有副科的职数,那也不能算是很差的单位。

相反,真正有的单位或者部门,比如工商(仅仅个人了解到的情况,仅仅举例,没有其他含义)之类的,现在可能权力也小,人数还多,职数偏少,那就不是好单位。

所以对新人而言,进一个单位之后要很快了解单位的职能和职数,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职能要重要不能太边缘

总体而言,公务员履行的是社会管理职能,所以受时代变化、政策变迁的影响很大。判断一个单位好不好,看他们的职能重要不重要,是一个很关键的点。单位或者部门的职能太边缘、可有可无的话,就要尽快脱离它。

从事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在业务单位如果人年轻,最好还是去干一点业务,干其他的往往就会闷死在这条线上。又比方说,有些单位如果经常风传要裁撤、并入其他单位,那这个单位最好你也不要待太久。再比方说,去发改委和去地震局的机会摆在你面前,那可能去发改委,将来的选择会更多一些。

有些垂直管理的单位,可能就是履行的某些专业管理职能,面向的群体比较单一,与社会打交道也少,与其他部门交流也少。那这种单位,目前而言人才流失都比较严重。毕竟人是社会人,孩子上学要求教育局,老人看病要求卫生局,如果你在一个也能帮上别人忙的单位,那别人帮起你来会更情愿一些。如果你的单位就是面向某个社会边缘团体,别人基本找不上你,那你在请别人帮忙的时候总不免心里发虚。这也是实情,优秀的人才最好不要在这样的单位待太久。

四、队伍结构要合理

对新人而言,单位队伍的结构如果合理,那相对而言会比较理想。所谓结构合理,一则是上面所说的职数要不少,二则是队伍的年龄结构要合理。有些单位,由于职数偏少、或者职能过于单一,往往会造成干部队伍的积压。那新人怎么判断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与否呢?一看中层干部的年龄。如果中层干部普遍年龄偏大,都是五十岁出头的老科长老处长,那这个单位就有得熬。二看比如五年十年前进来的前辈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普遍都还是个科员,是不是进步也很难。那如果这样,这种年龄结构,对于有志于发展的同志来讲,就等不起,就要想办法动一动。

五、有形的待遇和无形的待遇加起来要能形成足够的保障

我们当公务员,当然不能为了升官发财。但是待遇能否形成足够的保障,对我们能否安心干好工作,还是有着很大影响的。待遇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待遇,即包括工资、福利、休假等在内的实物。另一种是无形的待遇,即单位牌子响不响、大不大、能不能在关键的时候帮助到你。

1.有形的待遇

民宗委、机械成套局、人防办、残联等等的单位,听起来好像比较偏、比较没意思。但真正与这些部门打过交道,就发现人家这样的单位,福利待遇什么的可能比其他部门还要好,在里面工作属于“钱多事少离家近”。所以有形的待遇如果不错的话,那这个单位就不错。比如,有些单位还存在类似生日蛋糕券、健身卡、医药费等在内的工会福利,有些单位还有存量房、周转房或者宿舍供新同志周转,有的单位食堂不错敞开供应,有的单位环境宽松基本充分保障休假权益,有的单位积极选送干部参加各类培训等等。综合起来说,这些有形的待遇不错,这个单位也就不错。

2.无形的待遇

委办、府办、组织部,加班多、收入少、家庭幸福感也不算太高,为什么外界还认为他们是好单位——主要是一个单位带来的无形待遇。这种待遇,主要体现在前途和影响力上。前途就是希望,你能看到发展的希望,比如在组织部苦个十几二十年,出去做个常委组织部长。影响力则体现在出外办事时候,单位可以帮你加分。可能你在其他单位,要找某个单位的同志办事,要绕几个弯托几个人。相反,在这些委办、府办,可能拿起电话,自报家门,人家搞不好也要卖一个面子给你。

所以有形的、无形的待遇综合起来,能为你形成较为充足的保障,能让你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减少后顾之忧的单位,就是好单位。相反,有些单位又穷,又帮不上忙,还辛苦,那可能就不是好单位。

综上所述,小编上面列出来的五点,基本上足够勾勒出一个好的单位,或者好的平台是什么样。正如领导们常说的:“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个单位“风气、职权、职数、结构、待遇”这五点可以都不突出,但是最好不要有短板。如果有哪一个方面特别差劲的话,优秀的人才最好就想办法换一个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