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摘要:即便相隔万里,中非之间也总是亲如兄弟。即便相知多年,中非之间的合作依然历久弥新。毫无疑问,中非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非合作正迎来新的春天。

中非合作源远流长。习近平主席指出,“中非长期友好,命运休戚与共。双方是发展道路上的真诚伙伴,是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

9月3日-4日,习近平主席主持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同与会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共叙友谊、共商大计。这是中非关系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本次峰会是中非合作论坛继2006年北京峰会和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

“中国和非洲国家是患难之交,患难之交不能忘。”习近平主席曾用这样一句话,道出中非关系牢不可破的真谛。

相知无远近 万里尚为邻

中国与非洲虽相距遥远,但中非人民的心是相通的。中非关系是中国外交“基础中的基础”,中非友好是中国外交的传统。

当前,中非人民正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对接,实现双方振兴与复兴的伟大愿景。

上世纪中叶,赢得民族解放的中国人民全力支持非洲国家反对殖民主义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正义斗争。同样地,非洲同胞们顶着巨大压力,支持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非人民患难与共,携手追逐共同的目标与梦想。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爆发肆虐时,中国第一时间横跨三大洲、飞越大半个地球送去疫区人民急需的物资,派出最顶级的医疗专家和人员,同疫区人民共克时艰。

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面对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演变,中非双方加强团结合作,不断深化交流。

2016年,摩洛哥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政策,2017年中国到摩洛哥的游客数量增加了240%,达到近12万人次。中国在摩洛哥开设了多个孔子学院,仅在拉巴特就有1700多名学生。

近年来,中非交往密切,不断地巩固外交基石,促进中非关系发展。

2013年,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就包括非洲,他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郑重宣布中国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为中非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后的第四次非洲之行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了“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并期望把友谊转化为中非24亿人口能够触摸到的福祉。

2014年,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提出中非开展“六大工程”和“三大网络”合作倡议,为中非合作规划了蓝图。中非双方对中非关系的顺利发展感到满意,认为中非合作互有需要,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构成了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的精华。如今,“十大合作计划”各项承诺和安排均已落实,为推动非洲的工业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各方一致好评。

2018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等均出访非洲。在全国“两会”闭幕不到半月内,三位非洲国家元首密集来华进行国事访问。

2018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了对南非的第三次国事访问。加上过境作友好访问的毛里求斯,中国最高领导人此次中东非洲之行,到访五国中有四个是非洲国家。

中非合作论坛“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又善于与时俱进重创新”。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已经成为南南合作的金字招牌。

中国已提出了下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新思想。非洲正根据《2063年议程》描绘的“非洲梦”联合自强、发展振兴。“中国梦”和“非洲梦”完全可以契合对接。

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说,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本次峰会将向国际社会释放中国重视非洲、尊重非洲、支持非洲的强烈信号,也希望以此继续带动国际社会各方增强对非洲信心,加大对非洲投入。中方愿在“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导”原则下与各方开展三方、四方和多边合作,携手为非洲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经贸合作1+1大于2

中国在发展经验和生产要素方面有相对优势。进一步深化中非贸易合作,既有利于非洲国家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也有利于中国从非洲进口更多的商品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南非的红酒、加纳的可可豆、埃塞俄比亚的芝麻和咖啡等非洲特色产品就已逐渐被中国消费者熟知和喜爱。

中非合作是互利的合作,中方从不以单方获利为目标,而是致力于实现非洲自主可持续发展。中非合作是全面的合作。

上世纪50年代,中非经贸合作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中非双边贸易额1950年仅为1214万美元,1960年达1亿美元,1980年超过10亿美元。

时过境迁,中非贸易合作早已从单纯的援助发展到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诸多领域。

中非贸易飞速增长。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贸易快速发展。

2008年这一数字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8亿美元,2013年,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2014年中非贸易额2200亿美元,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启动时的22倍。

2016年,中国企业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超过32亿美元,同比增长14%;中国企业在非洲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821亿美元,同比增长7.6%。

2016年以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累计超过2000亿美元,非洲稳居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扩展。中国已经和南非、摩洛哥、埃及等国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约翰内斯堡分行成为南非首家人民币清算行,该分行也成为中国在非洲指定的首家人民币清算行。

尼日利亚、南非、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也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人民币在肯尼亚实现了同当地货币的自由兑换。首家中非合资的金融机构中国刚果布非洲银行也在黑角开设分行。

中方一直鼓励中国企业对非去投资,帮助非洲发展工业化,创造就业。目前有优惠性质的贷款,有中非发展基金,有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还有专门为非洲中小企业设立的非洲中小企业专项贷款,比如中非发展基金已经累计对非洲36个国家的91个项目决策投资了46亿美元,覆盖了农业、民生、基础设施、矿产资源、金融领域。

近年来,中非投资合作发展非常快,2017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是31亿美元,是2003年的将近40倍,增长非常快。当然我们的基数还不高,但是增长速度非常批。截止到2017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超过了1000亿美元,几乎遍个非洲每一个国家。

合作典范不胜枚举。东方工业园内的项目即是埃塞俄比亚政府和中国政府相互信任与合作的结果。东方工业园由中国公司建设和运营,是中国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有8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来自中国。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还在非洲办了大概25个经贸合作区,这也为中国企业到非投资提供了一个平台。据统计,现在25个经贸合作区有入区企业400多家,累计投资金额超过60亿美元,涉及能源矿产、轻工建材、纺织制造、家用电器,目前产值大概是18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的税收是9亿美元,而且雇佣外籍员工大概4.1万名。

中国政府对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部分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给予零关税待遇,并不断扩大受惠产品范围,有力促进了非洲产品对华出口,使非洲国家从中受益。

截至2016年,中国向非洲提供了300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非洲国家发展项目,超额完成了2012年宣布的200亿美元贷款额度的目标。中国还成立了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投资,有效帮助了非洲的公路网、铁路网和航空网建设。

与此同时,非洲对华投资亦稳步增长。至2012年,非洲国家对华直接投资达142.42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44%。其中,2012年直接投资额为13.88亿美元,投资来源国包括毛里求斯、塞舌尔、南非、尼日利亚等,涉及石油化工、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行业。

设施畅通 天堑变通途

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采用多种方式参与非洲交通、通讯、电力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合作,非洲已成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第二大市场。

中非之间的合作正在转型升级,从援助和一般贸易往来逐步向产业对接、产能合作和技术转移升级。

天堑变通途,滩涂成良港,推动设施联非。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中国将结合非盟《非洲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支持企业积极参与非洲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电信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受益于人口红利和区位优势,埃塞俄比亚成为中非产能合作的先行先试的示范国家。2015年9月,由中国企业承建和运营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轻轨正式开通。这是埃塞俄比亚,乃至东部非洲地区首条现代化城市轻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亚的斯亚贝巴的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便捷民众出行。已建成通车的肯尼亚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项目全长480公里,设计年货运能力2500万吨,系东非铁路网起始段工程,将有效提升东非地区物流效率。

肯尼亚驻津巴布韦大使曾说:“中国是肯尼亚的重要合作伙伴,为我们建造了第一条标准轨铁路。中国不仅‘授人以鱼’,还‘授人以渔’。”

中方投资建设亚吉铁路、跨境供水工程在内的多个项目为吉布提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做出巨大贡献。

2016年以来,中国为非洲累计援建了数百个民生项目,非洲始终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地区。中国为非洲安排实施了“万村通”收看卫星电视项目和“幸福生活工程”“农业富民工程”等举措,帮助非洲减少贫困,给非洲人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支持非洲国家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工业化进程。

中国将继续发挥投资的驱动作用和外溢效应,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以经贸合作区为平台,结合非洲国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打造轻工、纺织、建材、家电、汽车等产业集群。

在“十大合作计划”项下,中国为非洲安排实施了5个交通类院校项目,帮助非洲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未来无论国际格局如何变化,中方都将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继续支持非洲发展振兴。”铿锵有力的话语背后,是中国永远与非洲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初心。

站在新起点,中国将继续提升中非合作水平,深化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中非之间还有长足的发展空间,双方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合作前景会更加广阔,中非发展今后还会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利,为世界经济平衡、包容发展作出贡献。

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中国产经新闻

经济成功人士的标志读物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订阅:cien_offical

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非合作:义利相兼 携手共赢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