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不能用“西方中心论”来评判

随着中非交流不断深入,西方国家关于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不绝于耳。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噪声再次响起。事实上,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交往、能源合作的。无论从中非合作的动机,还是合作机制或对非洲的贡献来看,都有研究者发现,中非合作是有益的、互利的。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中非合作的历史。从1956年开始,中国就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直到1982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主要以经济援助和无偿捐赠为主。1970年—1976年,中国对非洲的援助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1983年以后,中国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调整了对非援助的方式和额度,从过去以援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经济合作为主、援助为辅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经过双方多年的努力,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额度和贸易额度不断增加。通过贸易、投资、能源三个方面的国际比较后发现,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具有互利共赢的特点,并不存在“新殖民主义”问题。

中非合作不能用“西方中心论”来评判


1.中非合作不能用“西方中心论”来评判

西方世界对于当今全球发展的认识存在诸多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西方看待世界时,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以傲慢心态,固执地坚守着“西方中心论”。对待非洲时,西方国家仍然摆脱不了殖民主义的心态,将非洲视为西方的附属物,认为非洲是“西方的非洲”,任何国家与非洲交往,都需要征得西方主要国家的认同,或者认为只有西方主要国家才有资格与非洲交往。正因为如此,当中印等国开始与非洲进行交往和开展合作时,才有了“资源掠夺论”“新殖民主义论”等不和谐的声音。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显的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潮流,正在改变自18世纪以来一直被西方几个主要大国主导世界发展的格局。与此同时,西方的日渐衰落与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正在对“西方中心论”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事实上,“西方中心论”不仅无助于非洲的发展,而且越来越成为非洲发展的“包袱”。应当承认,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技术和资本方面仍然占据着显著优势,这些优势的形成与其对很多国家的殖民和掠夺有很大的关系。为此,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更有责任推动包括非洲各国在内的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不是继续抱着西方至上的自我优越感,进行不切实际的“说教”,甚至阻挠非洲的发展,否则,将无法与包括中印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顺利往来,最终将不利于西方国家自身的发展。

2.现代化不是西方化,非洲发展不一定遵循西方模式

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值得更多发展中国家学习。这是事实。但是,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更不是西方道路的复制。自近代以来,西方式现代化触角已延伸到世界各地,它的思想、体制、价值观、宗教、语言、意识形态、习俗等等,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亚州各国发展迅速,尽管不少国家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但这些国家的发展道路却并非是西方的翻版,而是极具各自特色,其体制、习俗、价值观、意识形态,都植根于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可见,西方发达国家是现代化的先行者,但绝不是现代化的范本,更不是现代化的唯一“蓝本”。美国学者彼得·珀杜认为:“工业增长并不一定是欧洲发现的特殊技能经过几百年的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结果,通往经济现代化的道路有很多条,英格兰只是走了其中的一条。”

实际上,实现经济腾飞的方式和路径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东亚经济的腾飞和崛起,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一,与西方现代化几百年的历程相比,东亚腾飞之路只用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很值得包括非洲各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其二,西方现代化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其现代化的进程与对很多国家的殖民和掠夺分不开,其发展模式不可复制。

对于如何实现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应该说,非洲人自己比任何西方国家更清楚。脱离非洲国家具体国情的发展道路,不但对非洲发展无益,甚至可能阻碍非洲各国的自身发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5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指出,在联合国确定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有32个。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07亿人靠每天不足1.25美元在维持生存,占该地区人口的44%,长期营养不良,63%的人不能饮用上健康的水,文盲率高达41%,在文盲率最高的11个国家中,非洲地区就有10个,非洲大陆作为一个整体,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50—100年。要彻底摆脱这种贫穷、落后的局面,非洲的发展只能按照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硬性移植西方发展模式,最终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3.中国崛起不但有利于非州发展,更有利于世界发展

随着中国的崛起,与之相伴的另一个话题也随同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用不到4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并且在全球处于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低谷之际,引领世界经济成长,引起全球的关注。不管西方发达国家的心路历程如何,中国的崛起,不但让西方更多反思过去的发展模式,而且更可能改变未来世界发展的理念。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预言,中国的崛起会重新塑造现代的意涵与模式,不要期待中国会向西方模式靠拢,中国会成为带动世界秩序重组的重要力量。现在,在对待中国的崛起上,西方总是希望世界的中国变成“西方的中国”,希望中国融入到西方国家建构的主流价值观之中,或是被现存的国际社会规范与制度同化。事实上,中国的发展成功,正是在不断汲取西方国家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国情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取得的。中国的发展源于同世界发展的联系,“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不是两个相互排斥的命题,而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

300多年来,西方一直秉承“西方中心论”的世界观,引导世界的发展潮流。随着中国及一大批新兴国家的崛起,西方一些人心理上的失落与沮丧可以理解,而其实西方应该以正确和积极的心态理解中国与更多新兴国家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不是挑战现存的国际规则与秩序,而是现存的西方主导的国际规则与秩序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更多的非西方国家的发展,也没有足够兼顾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需要,才会导致各种矛盾和摩擦。世界正在进入到一个西方无法主导和多元治理的阶段,西方不再是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样本”,更不是先进的“坐标”,传统的西方熟悉的一元化发展格局正在消失,多元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在这种多元化发展格局里,世界各国将日益谋求自身的独立与发展,谋求平等共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对中非合作的种种说辞甚至歪曲,并非真的是因为中国在非洲“掠夺”了多少资源或是对非洲国家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是在于欧美国家担心自己对非洲资源的绝对控制地位受到挑战,特别是担心自己在非洲政治、文化和思想上的影响力因为中国的进入而受到冲击。一句话,歪曲中非关系实际上是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上升充满戒心的表现。可以想见的是,这种心态既不利于非洲发展进步,也不利于西方发达国家自身发展。

4.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非合作共赢

中非合作有着深厚的友谊基础和良好的经济合作关系。2015年的皮尤研究中心调查发现,非洲70%受访者认为中国对非洲是正面的,高于欧洲的41%和世界平均水平55%,是最高的地区。非洲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进口来源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和第四大投资目的地,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加入到非洲市场,改善了非洲的贸易和投资环境,打破了西方对非洲的垄断势力。中非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李克强总理2015年11月2日在《经济学人》发表题为“中国经济的蓝图”的文章,明确提出: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的装备,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强劲增长。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次告诉世人,中国并不追求霸权,其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既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也不是中国人推行的,而是境外对中国的丝绸有需要,才形成了丝绸之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的“马歇尔计划”有本质区别,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希望沿线国家平等互利、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对于非洲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政策沟通,保证了中非合作中,中国能够倾听非洲国家的声音,从非洲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制度条件出发,与非洲各国展开合作。道路联通,解决了制约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障碍,提升了非洲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优化了非洲国家的禀赋条件,降低了贸易成本,增强了产品的竞争优势;贸易畅通,消除了非洲国家一直以来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不能按时交货等贸易问题,使得非洲国家能够快速融入到全球化的产业链中,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货币流通,完善了非洲国家资本市场,使得非洲各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能更好地服务本国实体经济;民心相通,则是使得中非传统友谊源远流长,起到中非交流的桥梁作用,为中非合作发展多做贡献。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之际,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让非洲和全世界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中国在促进世界发展进程中的责任和担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更好地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合作发展互有需要、互有优势,为非洲的历史性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当前非洲各国普遍期待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致力于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已形成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具备了同非洲国家在优势互补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条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国家致力于加快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努力是历史巧合,对中非合作发展也是一个重大历史性机遇。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

原标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非合作:西方需要校正视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