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項羽過了江東,他還有機會成功嗎?

“生當做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講堂之上,歷史老師原本沙啞的聲音,讀這首詩的時候,透著遺憾,惋惜。

堂下幾十處座位,座無虛席,個個聚精會神,有些眼中已經溢出了淚水。

此時門外下起了小雨,真是應景。小編坐在下面,聽得也是心裡暗歎英雄傲骨,卻也心裡暗罵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竟然不懂隱忍,不過江東。

假如項羽過了江東,他還有機會成功嗎?

如今,英雄熱血,名將佳人都已經淹沒在歷史的塵埃當中,當有人講起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就會想一個問題,假如項羽過了江東,他還有機會取勝嗎?

閱讀史書,回顧當年往事。劉邦心知自己帶兵打仗的本領遠遠不如韓信,雖然心裡一直顧忌韓信尾大不掉,但沒辦法,為了打贏項羽,他還是把兵馬大權給了韓信掌管,對於韓信來說卻多多益善。

假如項羽過了江東,他還有機會成功嗎?

垓下之戰,項羽以十萬楚軍精銳和韓信六十萬大軍展開決戰。

善於野戰的項羽前軍正面衝擊韓信前軍陣首,不料韓信後面還有後備軍,側翼軍,楚軍被韓信三軍分割包圍,軍陣大亂,無法做有組織的抵抗,幾乎全軍覆滅。史書上有句話,十萬楚軍將士,戰死者八萬,戰況慘烈。

項羽身經百戰,從未吃過敗仗,沒想到這次卻潰不成軍,意氣將盡。

項羽心情沉重,睡不著覺,這對他的打擊太大了,心中鬱悶難解,外面又四面楚歌。不由唱出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自覺氣數盡,他帶二十六位楚軍將士身陷漢軍,徹底潰敗,最後自刎於烏江而死。楚漢相爭的故事,就這樣帶著滿滿地遺憾惋惜結束了。

假如項羽過了江東,他還有機會成功嗎?

但是在項羽自刎之前,他抵達烏江,烏江亭長已經整船靠岸,等待良久,他勸項羽過江:“渡過長江就是江東地區,江東雖不大,也是地方千里,居民數十萬之地,足以一隅稱王,願大王迅速度江,眼下唯臣下有船,縱使漢軍追兵到來,也無船不能渡大江。”

這是一次逃生,一隅稱王的機會,然而項羽沉浸在悲痛之中,心裡已沒有了生還之意。他說:“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想當初八千江東子弟,隨我渡江西進,無一生還…”項羽表達了一番不想渡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理由之後,去準備結束生命的一戰。

假如項羽過了江東,他還有機會成功嗎?

項羽兵敗,雖然慘烈,但是也留下了很多勵志的俗語,成語,以及一些民間改編的故事。比方說這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意思是說假如項羽渡江回到江東,帶著江東子弟捲土重來,那麼他和劉邦誰輸誰贏不知道。

其實我仔細想了一下,就算項羽回到了江東,如果不改變,只有一身怨氣,也是會輸的。

劉邦此時已經氣勢大盛,而且劉邦比較的陰險,項羽這樣剛烈的人,仁而不忍,又不聽勸,很容易中計,自古行軍打仗不是驍勇就可以的,不然就不會有《孫子兵法》等書籍了。就算他回到了江東,我想他的性格是不會變的,他頂多憋著滿腔怒火,和劉邦繼續打。雖有力拔千鈞之力,他還是會輸的,指不定還真是會坑害了江東的那些才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